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外种植甘薯土壤的研究进展,借助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中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2-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种植甘薯土壤研究论文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机构、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种植甘薯土壤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美国发文总量最多,其次是中国。美国农业部的发文量、被引总频次均位居第一,且同国内外各机构合作密切。涉农高校是国内研究种植甘薯土壤的中坚力量,但各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变检测发现,国内侧重于栽培技术的研究,国际上更倾向于甘薯土壤环境安全的研究。本文为了解种植甘薯土壤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杜学军  胡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36-239,242
[目的]为全面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检索功能,结合H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盐碱地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国家、机构、作者等.[结果]盐碱地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二次函数形式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有密切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发文量较多的几个研究机构均有密切关系.盐碱地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对盐胁迫响应、农田水肥管理、土壤改良、土壤微生物等方面.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2方面.[结论]该研究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盐碱地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2016年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为基础,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被引频次为主线,结合发文量和篇均被引等指标,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工程学报》是国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国内出版的学术论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等领域。在国际农业工程领域,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则是位居前列的研究机构,Bioresource Technology在诸多期刊中独占鳌头,环境科学、能源燃料和生物技术是2016年国际农业工程领域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丹参栽培和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出的49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 2019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3分析丹参栽培和育种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机构、基金、期刊、关键词等。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丹参栽培和育种研究的年发文量在2000-201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中医药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是丹参栽培和育种研究的主要机构。494篇文献中,190篇文献得到基金资助,占比38.46%,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16.84%。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中药杂志》。根据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丹参栽培和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繁殖技术、有效成分等方面。分根繁殖、种子繁殖、种植密度、施肥是近年来丹参栽培和育种的研究热点。丹参栽培和育种的研究从基础的栽培技术和繁殖方法逐渐深入到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等方面。规范化栽培、优良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优良品种的选育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最重要的农作物研究对象之一。本研究采集了2005年以来WOS数据库收录的发表的20302篇关于玉米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从发文量、综合影响力指标I3、高水平论文数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其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在玉米领域的学术研究实力已经进入世界一流。(2)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在发文量和综合影响力指标I3的表现也都位居世界一流。(3)我国在高水平论文方面尚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和其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4)未来玉米研究的竞争主要还是我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关键不再是数量,而是高质量的研究。(5)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iteSpace为手段,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国外方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要发文机构,其中美国研究机构发文最多;来自荷兰和美国的作者发文最多,但也比较分散;高影响力论文大多来自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和荷兰等国的期刊较多,且语种多为English;更加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农业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国内方面,中国虽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展了比较频繁的国际合作,但发文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是相对优势比较突出的机构;研究比较宽泛,且发表刊物总体水平不高,中文核心期刊较少.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国内湿地植物研究现状,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1921—2021年湿地植物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湿地植物相关文献的论文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湿地植物研究层次、湿地植物研究机构及刊文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21—2021年间发表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文献共8084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伟;该领域研究力量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果可知当前研究热点为湿地水体净化、湿地重金属等污染治理,湿地公园景观评价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矿山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3—2023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的发文量、发文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共纳入文献1907篇,结果表明,我国矿山修复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发文最高;发文作者形成以张绍良、余振国、李健、涂美义、王志强为代表的5个较大研究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形成了以中国地质大学、自然资源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为中心的6个较大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表明当下研究热点为生态修复,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5—2013年转基因植物环境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文献,对发文量全球排名前10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检索了全球509篇文献,文章的数量呈现持续且稳定增长的趋势;美国在发文量、被引频次、发文机构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等统计指标显示,均居全球首位;中国发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文献的影响力较落后。文献内容分析表明,有关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研究仍然不断深入,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是其发展的推动力。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较高,有关作物基因漂移研究仍然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果实评价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国内发表的有关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从主题分布、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不同学科类别发文量、不同文献来源分布、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的413篇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中,集中在果实品质为主要主题的发文量最多,为130篇.从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看,2018年发文量最多,为58篇;选取发文量前10位来看,不同学科的分类中,园艺发文量最多,为302篇,占70.73%;在发文量前10位的文献来源中,果树学报发文量最多,为16篇,占13.79%;从基金项目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量最多为38篇;从机构上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为19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全球发表的关于苹果研究的文献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全球发表的苹果文献共17 699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高,约是2001年的2倍;美国、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发文量居世界前5位,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 578篇;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研究所、华盛顿州大学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论文数量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分别居第八、第十二和第十五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美国;主要的发文期刊是《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hytopatholog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主要的学科是农业、食品科学技术、植物科学、化学和昆虫学;农业和食品科学技术方面是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2.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并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要素影响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种植密度与产量要素的变化关系及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变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玉米的生产、科研及推广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的先进和科学,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指导中国玉米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中部大平原Iowa和Nebraska玉米的种植、科研和推广等方面的考察与交流,归纳出美国玉米生产情况是:美国玉米耕作与栽培体系更科学,农艺农机结合更紧密,应用综合抗性强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等,同时,全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和提升。从中得出对我国农业及玉米种植的启示是: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切合实际,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开展精准农业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加强转基因技术、节水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黑龙江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培训以提高素质,加强对玉米增产潜力和实际产量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种植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对其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后的土壤容重增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影响,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就玉米产量变化而言,表现为全膜覆膜+整株秸秆还田>全膜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露地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种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栽培模式较单一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有增产的趋势,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增密对我国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佳敏  罗宁  王溯  孟庆锋  王璞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2):2538-2546
【目的】探究我国玉米增密过程中地上部群体结构和功能变化,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共收集了82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1 338组产量-密度数据,其中包括1 200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密度数据,475组穗位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密度数据。根据播种日期将总样本划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2组,综合运用边界线分析和方程拟合等多种方法,对玉米产量、种植密度、光合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我国玉米获得最高产量(11.5 t·hm-2)时,种植密度为10.0×104plants/hm2。获得最高产量时,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密度相近,但春玉米产量较夏玉米高13.0%。(2)当密度达到11.0×104plants/hm2时,LAImax达到平台值,将不再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在LAImax达到6.4时,可获得最高产量。春玉米LAImax的平台值较夏玉米高17.6%。用对数函数分析穗位叶Pnmax-密度,穗位叶Pnmax-LAImax的变化关系时,发现密度和LAImax增大均导致Pnmax下降,在夏玉米表现尤为显著。(3)分析不同年代品种数据发现,随年代变化产量逐步提高,LAImax和穗位叶Pnmax不断增大。【结论】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密度进一步增加,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等发生改变,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定量综合分析了玉米产量、种植密度、最大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对构建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生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2018年全球玉米育种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工具,从研究实力及分布、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等方面对2013-2018年玉米育种研究的科技论文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是全球玉米育种研究兼具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的领军者,中国农业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是重点研究机构;国际合作由区域内部逐渐向跨地区合作模式转变;作物驯化、主效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基因选择和利用辐射创造突变体及定位研究是玉米育种的研究前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重视科研成果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合理布局研究力量,把握发展机遇,追求科研创新,提高我国玉米育种的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2013年间Web of Science的SCI\|EXPANDED数据库收录的油菜相关论文(以油菜为主题词),分析了这一领域发文量年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期刊、高被引论文等;根据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总结油菜研究前沿;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权重,对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全世界对油菜研究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总体看,美国、加拿大及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油菜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科研机构发文量较大,但欧洲科研机构发文普遍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刊载油菜研究相关论文的优秀期刊和高被引论文均多来自欧洲国家和美国;油菜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甘蓝型油菜、菜籽油、生物柴油和基因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对种植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玉米株型、株高、穗位、茎粗等方面归纳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选择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品质等方面总结了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后对未来我国玉米密植研究发展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指出我国不同玉米产区应结合生产实际,分析适宜当地玉米生产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6~2013年间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生物农药发文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时间范围内,美国发文量居榜首,我国居第二;研究机构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发文量位列第一;从作者关键词的分析表明发酵及抗药性防治等方向已成为研究热点。此外,Bt生物农药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发文量增速相对平缓,且利用废弃物(污泥、含氮废水、食品垃圾)为发酵原料生产农药比利用工农业产品(黄豆粉、玉米粉)为发酵原料生产农药的发文量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