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2021,(5)
为探明牡丹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以盛花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干重、鲜重、含水率、种子活力、解剖结构、可溶性糖以及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不断变薄、淀粉不断降解,胚乳不断充实、积累淀粉;种子干重、鲜重在花后100 d最高,而含水率在此时最低;胚乳细胞在花后50 d活力最强,可溶性糖含量此时达到最大水平;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显著,波动较大。研究表明,牡丹种子发育过程伴随着内源激素的消长,生理生化变化显著,淀粉、可溶性糖大量积累,生理过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影响种子电导率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率测定种子活力,早在1928年Hihbard 就开始,其后Perrg(1967)提出电导率的测定能为种子活力提供一个满意的指标,T.M.Ching(1973)提出种子快速定糖法,就是利用种子内可溶性糖通过不完整细胞膜外浸,从而提高了浸泡液离子浓度的着色反应来鉴定种子活力。近几年来,国际上利用种子电  相似文献   

3.
非破坏性方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温10℃贮存6个月后,重复吸水-回干处理有提高小麦种子活力的作用,但高温35℃贮存6个月后,除1次浸泡2h或4h的处理处,其他处理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次数的增加种子活力明显下降。两种温度贮藏后,整粒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变化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电导率,可溶糖糖,氨基酸和紫外光密度4项种子渗漏物测定指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出一个非破坏小麦种子活力的监测方法,即:小麦种子浸光2h或4h后,种子在室温下经适当干燥至原含水量后可继续保存,浸泡液被用于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层积对肉苁蓉种子后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层积处理过程中肉苁蓉种胚的生长与发育,并对层积前后种子内部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低温层积处理,可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胚的形态后熟,种子胚率由24.1%增长到62.4%左右.经过后熟作用,种子中蔗糖、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崔秀娜  王海英  赵富宝 《种子》2012,31(3):50-53
以辽薏苡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对薏苡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种子的含水量由16.94%降至14.89%,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经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含水量在14.89%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淀粉酶、POD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处于最低水平,脱氢酶活性相对下降最少.因此,在对薏苡种子进行长时期保存时,适当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老化处理对芥蓝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8)
为探究芥蓝种子在不同老化处理下的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特性,以不同芥蓝品种为材料,采用40℃、100%相对湿度进行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处理方法,测定芥蓝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芥蓝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上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3号品种较5号品种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物的能力弱。分析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芥蓝种子劣变的机理,可为减缓种子老化进程和延长种子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水量对大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鑫  王倩 《种子》2005,24(4):12-15
本试验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对大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种子含水量由8.4%降至5.5%~2.5%,不影响大葱种子活力,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脱氢酶、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当含水量低于2.0%时,种子活力显著下降.经人工老化处理后,含水量在5.5%~2.5%的种子,其活力保持较高水平,且显著提高种子抗老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脱绒方式对棉花种子活力及萌发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绒棉花种子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脱绒方式对棉花种子活力及萌发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子脱绒后,种子吸水速率、种子相对电导率、棉花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发芽率、棉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脱绒处理对棉花种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其抗低温能力显著降低;相对于硫酸脱绒处理,机械脱绒对保护棉花种子活力及抗低温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带绒棉花种子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脱绒方式对棉花种子活力及萌发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子脱绒后,种子吸水速率、种子相对电导率、棉花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发芽率、棉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脱绒处理对棉花种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其抗低温能力显著降低;相对于硫酸脱绒处理,机械脱绒对保护棉花种子活力及抗低温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徐亮  包维楷  何永华 《种子》2003,(5):60-63
本文综述了种子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种子贮藏物质与种子活力和种子寿命的相互关系,并对种子劣变的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柴家荣 《种子》2006,25(10):9-12
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期淀粉酶及糖类物质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烤烟种子还是白肋烟种子,在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及呼吸强度都随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虽各有起伏,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高值期均在168h,呼吸强度高值期均在96h;可溶性总糖的快速增长期稍滞后于淀粉酶活性的提高,而还原糖的快速增长期早于可溶性总糖;不同烟草类型种子有区别,各测定指标的峰值K326〉TN86,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K326〉TN86,呼吸强度与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TN86〉K326。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30-2337
为探明种子贮藏期间的劣变机理,以耐贮水稻品种‘望两优361’种子与不耐贮水稻品种‘黄两优091’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室温与低温贮藏条件下的种子活力、保护酶活性、膜透性及种胚显微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低温贮藏下的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室温贮藏,而低温贮藏下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低于室温贮藏,‘望两优361’的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与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黄两优091’,相关分析表明,SOD、POD、CAT活性与种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望两优361’种子在常温贮藏一年后胚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胚细胞膜完整,而‘黄两优091’种子在常温贮藏下胚芽与胚根形态受到了影响,种胚与胚乳连接处的细胞排列较为紊乱,胚细胞膜不完整,部分细胞膜断裂。综上所述,低温贮藏下种子中能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低的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保持种子活力。本研究为水稻种子的安全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皮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皮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的含量下降;异柠檬酸裂解酶、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先上升,然后下降;10~(-2)~10ppm ABA处理种子,使种子活力增加,100ppm ABA明显地降低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长叶榧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濒危植物长叶榧不同产地、不同质量大小的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脂肪、总蛋白质、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等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质量大小的长叶榧种子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产地长叶榧种子中可溶性糖、总黄酮的含量以浦江地区最高,粗脂肪、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含量以桐庐地区最高,总蛋白质的含量以富阳地区最高。桐庐地区不同质量大小的长叶榧种子中,除总绿原酸外,种子质量越大,可溶性糖、总黄酮、总鞣质的含量越高,但粗脂肪、总蛋白质的含量却越低。长叶榧种子可溶性糖的含量与粗脂肪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自然贮藏时间对叶底珠种子营养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浸种24h,置于30℃、25℃、20℃、15℃4个温度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观察种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成熟时期烟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为烟草种子成熟采收提供判断依据。以‘红花大金元’、‘MS云烟87’、‘MSK326’和‘云烟97’不同成熟时期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萌发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4个烟草品种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萌发率逐渐升高,授粉后35 d达80%以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着种子的成熟而下降,下降速度具体表现为先快后慢。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成熟后期又有上升。结合烟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表征种子活力指标之一的萌发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随着烟草种子的成熟,萌发率逐渐升高,T-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T-SOD和POD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快速判断种子活力并决定种子采收时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20,(9)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收获方式的种子活力不同。以辽单588为材料,采用授粉后35 d适时收获和授粉35 d后站杆晾晒至65 d延时收获2种方式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萌发测定、苗期生物量测定、苗期低温试验、种子淀粉粒观察、苗期叶片气孔结构观察等,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收获的种子发芽势高,种子活力高,在苗期抗寒3.5 h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幼苗存活率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适时收获的种子内部淀粉粒较大,内含物含量多,在玉米苗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苗期生物量显著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因此,玉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应适时采收,以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活力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葱种子人工老化与膜脂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颜  王倩 《种子》2007,26(3):27-30
大葱种子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活力指数较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明显,种子老化6天后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70%。脱氢酶、SOD、POD活性和GSH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而浸出液可溶性糖、MDA、自由基、H2O2的含量增加,GSH、H2O2、自由基、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活力显著相关,并且较其他指标变化更为显著。说明大葱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加剧,膜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因此,大葱种子人工老化与膜脂过氧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罗布麻是历史悠久的野生药用植物,对人体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功效.进行野生药用植物罗布麻的驯化是罗布麻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用驯化的罗布麻和野生罗布麻种子的形态和活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野生罗布麻对比种植罗布麻种子具有较高的种子活力及出芽率,淀粉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素、纤维素含量;种子形态上种子含水量、种子质量、种荚长度、种荚中种子粒数,野生罗布麻种子低于种植罗布麻种子,种子吸水量、种子的萌发率野生罗布麻种子高于种植罗布麻种子.  相似文献   

20.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在克服休眠以后,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发育成植株的能力。种子活力不能通过种子的表面观察进行测定,而只能让种子吸水,并观察其在适宜条件下是否发芽并长成幼苗。不过这时的幼苗已不再是种子了,因此种子活力的测定是破坏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