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商花6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濮科花2号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1~2012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695.30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514.73 kg/hm2;2013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531.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312.15 kg/hm2.该品种粗脂肪含量为150.46% ~53.46%,油酸含量为50.9%~51.7%,油亚比为1.69~1.76,高抗花生褐斑病和焦斑病,感花生黑斑病,抗网斑病和茎腐病,百果质量为256.2 g,百仁质量为111.2 g,出仁率为74.75%.商花6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4010).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大果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开农41是利用83-13×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出仁率、抗病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17 d,百仁重81.24 g,出仁率76.6%,平均荚果产量240 kg/667 m2,籽仁产量180.8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7.72%和9.90%,最高荚果产量530.16 kg/667 m2,高抗青枯病、病毒病和枯萎病。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3.
濮花17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抗青10号为母本。郑8506-A-6—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白沙型小花生新品种,2002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4.
濮花36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青枯病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鉴定。该品种具有高抗青枯病、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5.
荆建国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54-55,58
濮花28号是一个通过多省份审鉴定的花生新品种,其广适性突出,兼具高产、多抗、适宜全程机械化等优异特性.以2013—2014年度河南省夏直播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依据,利用产量对比、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对濮花28号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濮花28号高产稳产性突出,广适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北方区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其中,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漯花4016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对照花育19号分别增加11.00%和13.64%,平均出仁率72.08%;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加9.71%和11.76%,平均出仁率73.90%。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黑斑病,高感网斑病。粗蛋白含量为23.05%,粗脂肪含量为53.87%,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23。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濮花28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安徽省鉴定,2013年1月通过国家鉴定。在全国北方区大花生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平均为4 533.41 kg/hm2和3 354.33 kg/hm2,籽仁比对照增产10%以上。其生育期127天左右,适宜麦套和夏直播。百果重205.21 g,百仁重84.46 g,出米率74.15%。抗旱性中等,耐涝性强。平均粗脂肪含量51.03%,粗蛋白含量24.79%,油酸含量48.4%,亚油酸含量31.3%,油亚比1.55。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各地及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及东北三省推广种植。其综合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濮花28号是濮阳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2012年2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2013年3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1月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适宜我省各地及我国北方大花生区春播和麦套推广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濮花44号(原濮花0224)系濮阳市农科院,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19年4月已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花生(2019)410015。本文作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品种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濮花28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异中间材料濮9412为母本,以鲁花1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广适、高产、多抗、适宜全程机械化的花生新品种。本文作者就濮花28号的综合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概述其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广义遗传力较低,呈现非加性效应遗传为主,高产育种选配亲本组合除注意表型选择外,还应考虑配合力。但产量的表型、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高的育种选择潜力。薯干率加性效应遗传占绝对优势,高薯干率育种一般从表型组配亲本组合可获预期效果,但育种选择潜力较低。抗薯瘟菌群1(Pb—1)呈现受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并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且母本抗性遗传占较大优势,这对抗性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花生新品种粤油45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油45是以粤油7号、粤油14和台南12等优良品种资源为亲本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经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抗病性鉴定,该品种高抗锈病、叶斑病和青枯病,适宜华南花生产区水田及旱地轮作种植,栽培上注意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及时除虫和保障水分等。该品种2010年3月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0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14.
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选育出高抗青枯病大果型杂交一代大红果番茄品种--'浙杂204'.其母本'T9175'系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的高抗青枯病材料'CL1466'的后代中经7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9185'是从欧洲引进的'T9502'和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材料'T9132'杂交后经8代株系选择而成.'浙杂204'主要适合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青枯病高发地区种植.其品质优良,贮运性佳,高抗青枯病和枯萎病,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病,中抗叶霉病,座果能力强,平均(6穗果)可达316.37 kg·hm-2.  相似文献   

15.
烟草品种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茄子抗青枯病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为探明茄子抗青枯病的遗传机制,以高感青枯病品种北京六叶茄064,马来西亚半栽培高抗青枯病品种S3及其F2代为材料,采用针刺叶片法和伤根灌注法进行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对供试材料的抗青枯病特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鉴定方法以伤根灌注法较为适宜;抗病亲本材料S3的抗病基因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为定位和克隆抗病品种S3的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烟草野生种资源在抗青枯病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以64个烟属野生种和4个普通烟草栽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青枯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烟草野生种资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青枯病野生种6个,抗青枯病野生种12个,中抗青枯病野生种17个;烟属分类系统下N.sect.Repandae和N.sect.Paniculatae组内野生种的青枯病抗性较强,普通烟草祖先种所在N.sect.Tomentosae和N.sect.Sylvestres组的野生种青枯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用9个不同抗瘟型的甘薯品种做亲本,对其杂交后代分菌系接种鉴定,并考察部分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甘薯对薯瘟Ⅰ型菌系抗性由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母本细胞质效应小.对Ⅱ型菌系抗性则呈现广泛的分离,并有超亲现象;双亲为抗病的组合,其后代出现抗病型的频率比抗×感或感×感的组合有明显提高,显示出加性效应的遗传特点.相关分析可看出,甘薯F1抗Ⅱ型菌系的能力与鲜薯重呈负相关,与干率呈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作物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类、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机制;从抗性鉴定、抗病机制和抗性遗传三方面概述了目前作物青枯病抗性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品种培育三种青枯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茄子ER300抗青枯病遗传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茄子品系ER300的抗青枯病遗传机理,加速茄子抗青枯病育种进程,以抗青枯病茄子品系ER300和感青枯病品系064(北京六叶茄)杂交,F1代群体表现抗病,F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规律.用感病品系064作轮回亲本的BC-P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1:1规律,说明其抗性遗传为完全显性遗传,且符合1对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利用其与其他品系配组选育出了中国第一个F1代抗病砧木金刚茄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