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池塘养殖的国家,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曾创造了"桑基渔业"、"蔗基渔业"和"八字精养法"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为推动世界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总量的76. 12%,其中淡水池塘养殖产量最高,占水产养殖总量的43. 26%。虽然我国的池塘养殖规模很大,但在理论技术创新方面一直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池塘养殖的科技贡献率尚不足60%。由于我国的多数养殖池塘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普遍存在着养殖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池塘养殖的国家,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创造了"桑基渔业"、"蔗基渔业"和"八字精养法"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为推动世界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总量的76.12%,其中淡水池塘养殖产量最高,占水产养殖总量的43.26%(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池塘养殖在满足城乡居民优质动物蛋白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多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很多鱼场的鱼类养殖池塘进入老旧状态,不符合健康养殖和标准化养殖要求,还有一些计划发展水产养殖的废旧坑塘,没有完善的建设规划和养殖设施。对于这些池塘,要按照"生态、健康、高效、集约"的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和升级改造,使养殖  相似文献   

4.
正南通市通州区军威特种水产养殖场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结合2019年度通州区池塘生态化改造奖补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进行多品种分级生态健康养殖试点。对于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设施的升级改造,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池塘老化、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突出问题。2009年农业部渔业局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见》(农渔发[2009]5号),提出将在我国全面实施中低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1]。福建省于2009年开始实施"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改造"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实施后,全省  相似文献   

6.
<正>拟穴青蟹简称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青蟹具有味道鲜美、耐干露、易运输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青蟹养殖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养殖较少。在北方地区,青蟹池塘养殖存在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和养殖模式单一的问题,阻碍了青蟹养殖健康发展。针对这两个方面问题,2020-202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试验站海水蟹类规模化繁育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了“北方地区拟穴青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北方地区的青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养殖池塘水体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排泄物、残饵的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为解决这种"三池合一"所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笔者设计制作出"水产养殖塑料隔布",提出池塘节能环保型健康养殖具体模式,让池塘养殖水体随养殖总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鱼病防治技术工作的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笔者对基层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看得一清二楚。从一个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和视野看,水产健康养殖应重点解决鱼病日益严重的问题,并把优先调整池塘养殖模式作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突破口。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把优先调整池塘养殖模式作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突破口1.养殖鱼类病害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养殖模式和水、种、饵养鱼"三要素"出了问题。一是养殖模式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6-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联合如皋市水产养殖场等5家企业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其中如皋市水产养殖场项目实施点在60亩池塘上建造砖混结构养殖水槽8条、1328米2。2018年,我们开展了养殖系统放养罗非鱼、净化区套养鲢鳙鱼养殖试验,罗非鱼均产为51.6千克/米3,亩利润为6076.7元,现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开展罗非鱼养殖试验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河北省唐山市农牧局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的"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值得关注的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海水池塘养殖上的应用尚属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1.
2009-2011年,江苏宜兴市水产指导站和宜兴市鹏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实施了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通过开展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提升河蟹产业发展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应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源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生态流水养殖技术在我国的示范推广,有效促进了养殖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利津县陈家屋子水产养殖合作社引进建设了东营市首个池塘生态流水养殖系统,开展了池塘生态流水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过程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5亩,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25米,最高水位可达3米,前期对池塘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固塘堤、清除淤泥、消毒等处理。池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市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其养殖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普遍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不断发生,人们开始重视池塘养殖的环境生态问题,一些池塘养殖新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十年来,如池塘封闭式综合养殖、多池循环水养殖、渔农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文宜助理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0772529.X。该发明为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相互连通的青虾养殖池塘、水生经济植物种植区域和鲢鳙鱼养殖池塘。所述青虾养殖池塘内设  相似文献   

15.
营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承担了中央财政“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落实到盖州市和老边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中存在的养殖方法落后,养殖模式老套,养殖人员技术欠缺、水域环境恶化、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进一步改善水域养殖环境条件,规范海参养殖,确保海参质量安全,推广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此项目重在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生物制剂,使养殖环境成为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海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池塘养殖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其中20世纪70年代,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地区的万亩连片池塘建设,带动了我国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工繁殖技术、颗粒饲料和增氧机的普及,我国的池塘养殖水平迅速提升,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养殖池塘面积311.9万公顷,产量达2319.843万吨,池塘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渔业主管部门在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加快老化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对现有的池塘养殖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工作。目前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十二五’末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根据当前全国池塘改造进展情况,本刊特作综述,以期能为各地进一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水产养殖中"生态优先"的养殖理念已逐步得到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加之过去"效益与污染并存"的养殖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作为池塘80:20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又一次革新了水产养殖理念,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核心设备为气提式增氧推水器、固体颗粒分离器等,通过收集和再利用鱼类残饵及粪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是一种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引导渔业生产向生态养殖转型,2020年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郑州168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侧重开展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水体循环对排污效果与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等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生态作用和养殖尾水净化后的循环利用效果,得出水体在15m3/h持续循环条件下排污彻底、水质稳定、减少病害,养殖水体和净化水体均可达到淡水养殖二级排放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