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以“甘春18号”、“高原602”、“晋2148”等13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甘春18号”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春18号”较对照增产显著,10个试点3年平均产量达7026.15kg/hm2,部分试点达9000kg/hm2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甘春18号”的回归系数b=0.973。采用基因型分组法分析,“甘春18号”位于高产稳产区间。因此,“甘春18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动态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本刊记者田野 记者从3月13日上个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暨农机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甘肃省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助推保粮增收为主线,以农、眦机械化“全程、全丽、高质、高效”为目标,以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和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机质量安全为保障,着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努力推动拿省农业装备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庄河市大营镇以农机站牵头,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为主体,成立农机协会,使全镇的农机户由昔日的“自由散打”成为如今的“联合作业”,促进了全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农民们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两因素重复D-饱和回归设计,探讨了氮、磷肥对井灌沙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经肥效分析,初步确定了试区春小麦高产高效的合理N、P2O5用量为11.13kg/亩和8.81kg/亩。  相似文献   

5.
高效唑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S-07”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S-07”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矮化、促蘖效应;应经“S-07”处理的产量结果均经水对照极显增产;其中“S-07”60mg/kg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的处理及“S-07”100mg/kg浸种的处理效果最佳。高效唑无论对杂交水稻或常规水稻都同样具有显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民和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2012年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民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整治“黑车非驾”为重点,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农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王蔚然,肖奕支吉安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地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镇一区,...  相似文献   

8.
开展农机标准化工作 促进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以农机田间作业为核心的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建立了农机规章制度,加强了农机队伍建设,改善农机基础条件,提高了农机装备与管理水平,农机作业质量提高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实现了农机作业“实时、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促进了农机化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夏玉米节水高效吨粮水肥耦合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6年在商丘试验区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节水高效吨粮水肥耦合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探讨了吨粮田建设的生态环境指标,提出了节水高效吨粮田综合技术,即以水肥耦合及其优化运筹为关键技术,通过品种搭配、灌水技术和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调控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实现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经1万亩示范应用,平均年亩产1041kg;水分利用效率(WUE)2.07kg/m3,比一般田高1.0kg/m3;N化肥利用率44.9%,比一般田高13个百分点;亩产值增加72.5%,亩盈利提高1134%,劳动生产率提高31.13%;综合技术在经济效果中的作用占45.36%。  相似文献   

10.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吨粮田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六二”式条带种植方式,把玉米套种时间提早了20天,有效积温增加300℃,小麦播期提早一个节令,冬前积温增加200℃,较好地协调了小麦、玉米高产生长发育规律需求,达到小麦346.8kg、玉米660.9kg,亩产一吨粮。与“九四”式、“三一”式条带种植方式相比,具有较好的增温效应和增产增收效果,是解决山区沟坝川地生育期和积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山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春播制种区,生产杂交种子折合亩产分别为26.5kg、19.0kg,平均为22.8kg,四个秋播繁种区,生产温繁不育系种子折合亩产分别为39.6kg,28.5kg,16.3kg,26.9kg,平均为27.8kg。在春制秋繁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湘油91s综合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旱壮秧培育的土壤肥力指标及苗床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扬州市主要稻区旱壮秧培育的苗床土壤肥力指标,里下河稻区土壤孔隙度60%以上,容重1.0g/cm3以下,有机质3.0%左右,速效磷40mg/kg以上,速效钾160mg/kg以上。丘陵稻区土壤孔隙度60%,容重1.0g/cm3左右,有机质2.5~3.0%,速效磷50mg/kg以上,速效钾180mg/kg以上。高沙土稻区土壤孔隙度55~60%,容重1.0g/cm2左右,有机质2.0%以上,速效磷50mg/kg左右,速效钾150mg/kg。旱秧苗床以肥沃菜园地和高爽旱地为好;以施有机肥为主,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多年临床筛选的中草药“特效囊病灵”对免疫失败的IBD自然发病鸡群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特效囊病灵”2g/kg体重剂量组和4g/kg剂量给鸡群死亡率均降为0;“特效囊病灵”2g/kg和4g/kg并铺以Vc及抗生素治疗组的鸡群死亡率分别为0和1.0%,而对照组鸡群死亡率为8.0%,表现极显著差异,各试组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酿制麻姑酒优质稻品种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城麻姑”稻种是地方名种品种,“湘早糯1号”产量较高,两均是酿造麻姑酒,甜酒和加工粉干的优质原料。种植“南城麻姑”获得最大利润时1hm^2施纯N量为154.05kg,经济施N量为151.95kg;种植“湘早糯1号”获得最大利润时1hm^2施纯N量为220.95kg,经济施纯N量为217.05kg。  相似文献   

15.
用“891”促生长素与“增膘快”作喂养南阳肉牛效果比较试验。“891”与“增膘快”在30d内日粮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24%与1%,“891”组共18头牛平均初重366.06kg,未重386.67kg,增重30.61kg;“增膘快”组共31头牛,平均初重369.58kg,末重389.00kg,增重19.42kg。前者较后者头均增重11.19kg,增收87.92元,而且每公斤增重节省精料2.4kg。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在数量和种类上得到快速发展。至2012年底,任城区拥有各类农机总动力为56.2万千瓦,农业机械配套机具达11265台,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保证农业机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每一个农机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抗霉菌素“12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为菌丝体畸变,致病力减弱,100mg/kg浓度下菌丝体即不形成菌核。田间持续效7-15天,使用浓度以100-200mg/kg为宜,以常规喷雾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去年高塘岭镇农机站站长、优秀共产党员郭文贵,接连捧回“望城县先进农机工作者”“长沙市先进农机工作者”和“湖南省先进乡镇农机站站长”的奖牌,成为美谈.由于他常戴着一顶草帽,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耕耙运输等困难,被当地干群亲切地称为“草帽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热区农垦农机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路:健全农机机构,从组织上做到由原来的单一行政管理转变为法规、服务型管理;更新农机设备,消除原来等靠要思想,广辟资金来源,变“输血”为“造血”;稳定农机队伍,建立一支技术素质高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机战斗集体;拓展农机领域,为推进社会化农业大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丘陵烟区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出科学合理的丘陵烟区不同生态环境下烟叶生产机械化路径。本文在全面综述丘陵烟区烟叶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省代表性烟叶生产基地单元(遵义县鸭溪、普安县青山和黔西市林泉)的生产实际开展全程机械化测试。首先,通过专家咨询和实际考察,明确了丘陵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主要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参数;其次,基于烟草农机全程机械化测试结果,确定了丘陵烟区烟叶生产主要环节机型选择原则、作业时限、储备系数和农机配置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于“坝区”和“山区”烟叶主要生产环节农机千亩配置选择标准。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优化农机配置选型,为丘陵烟区不同生态环境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