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承单3号玉米是我所用冀71l作母本,承18作父本,杂交育成。1985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一、产量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1984年11点次区域试验,冀承单3号平均亩产384.7公斤,比嫩玉1号平均亩增产71.55公斤,增产22.8%。生产鉴定1984~1985年共26点次,分别平均亩产357.35公斤和4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及33.5%。在围场县1985~1987年大面积生产实践中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
汕优华二号系江西宜春地区所1981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父本秀恢二号配制而成的早稻新组合。1982年在该所早稻七个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亩产584.5公斤,比对照增产21.4%,名列第一位。1984年参加全省杂交早稻区试,十一个点平均亩产518.8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5.29%,均名列第一位。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120天左右,株型适中,总叶片数14.2叶,株高92厘米左右,分蘖力强,每亩  相似文献   

3.
湘早籼一号原名81—292,是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迟熟早籼新品种。1984、1985年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05.35公斤与495.8公斤,比对照广陆矮四号增产8.6%与12.7%,比湘矮早9号分别增产6.4%与8.8%。1986年益阳县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吉林地区大豆产量不高不稳的问题,我们于1981~1984在吉林省沿江河淤土地区的永吉县乌拉街乡,进行千亩以上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获得平均亩产159~164公斤,比该乡历年平均亩产90~110公斤增产45~50%,1984年永吉县推广该项增产技术15万余亩,平均亩产154公斤,比当年全县大豆平均产量125公斤增产23.2%。  相似文献   

5.
优质早籼903     
优质早籼903是舟山市农科所用红突80与412杂交育成。1991年品比试验亩产415.7公斤,与广陆矮4号亩产419.3公斤相仿,比同熟期二九丰亩产363.5公斤增产14.4%。1992年在秀山乡黄泥坑村试种49.5  相似文献   

6.
1。品种来源:冀粳八号是由河北省农垦科学研究所1980年从垦系二号中系统选育而成,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所从1983年引进。2。增产效果:通过1983~1985年品比试验亩产550~630公斤,在节水田中亩产500~580公斤,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可亩产5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一般比原有的当家品种垦丰5号增产15~  相似文献   

7.
江海大麦     
江海大麦系海安县农科所1978年用7422大麦经辐射选育而成的高产啤饲兼用大麦。1991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亩产350公斤左右,1983~1990年,经省、市、县7年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亩产336.38公斤,比对照矮早  相似文献   

8.
丹玉13号     
丹玉13号玉米杂交种是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以自选的具有抗大斑病Ht_1基因的两个自交系莫17~(Ht)做母本与E28为父本杂交而成。1980~1982年所内试验,亩产585.5公斤,比丹玉6号增产24%,1982~1983年省级区试,平均亩产516.7公斤,比丹玉6号增产17.8%;1983~1984年生产试  相似文献   

9.
从1986年始,我们选用冀5418和偃大7916品种,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1988~1989年度在安阳县水冶镇北段村的106亩高产田,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515.6公斤。其中6.7亩冀5418,亩产达640.9公斤,12.5亩偃大7916,亩产达578.0公斤。1989~1990年度,该地又实现了平均亩产502.1公斤,有10亩冀5418,亩产达596.6公斤,9.8亩偃大7916,亩产达552.0公斤。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朝阳1号11矮利3号/矮脚桂花黄)F_1///巴75复交,经10年选育于1991年育成。同年生产力测定,每公顷8364公斤(亩产557.6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7.3%,1992年预试每公顷8085公斤(亩产539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1%,1993年大田试种,平均每公顷8205公斤(亩产547公斤)。 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1.
“威优35"(即V20A×26窄早) 系湖南省农科院1981年育成。株叶型适中、耐肥抗倒、早熟、高产、米质较优,较抗稻瘟、纹枯和稻飞虱等。1982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其产量名列第一。17个点平均亩产1020.1斤,比“湘矮早9号”增产15.1%,1983年参加南……  相似文献   

12.
交三单交由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75~1988年用地方品种交麻二黄早选育成交51新自交系测交组配育成。1988年2月通过审定。1985年贵州省和遵义地区两级玉米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88.6和442.4公斤,比对照73单交增产16.7%,比中单2号增产……  相似文献   

13.
陇糜3号糜子     
品种来源:原代号74—1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会宁大黄糜作母本、甘糜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6年试验点9个,平均亩产127.9公斤,比当地对照大黄糜、红糜子等增产19.6%;1987年试验点7个,平均亩产110公斤,比当地对照会宁大黄糜等增产17%(其中夏播平均亩产162.1公斤,增产18.9%);1985~1987年37个示范点,增产幅度为8.3~62.2%。  相似文献   

14.
塔穗蓖麻又叫长果穗蓖麻,原产日本。1981年引进忻州地区种植。在黄土丘陵沙梁地种植,亩产达240公斤;在滩地种植,亩产可达28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0~40%。1985年全地区种植10万余亩,占蓖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15.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6.
冀棉8号     
冀棉8号组合为冀邯5号×[(岱字45×紫花)F_2γ_2],是河北石家庄地区农科所1978年育成。1982~1984年连续三年参加黄河流域区试,平均亩产皮棉91.5公斤,比对照鲁棉1号增产17.3%。1983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85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原代号80平13,系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1984年从(平凉21×钱交麦)×天造18杂交后代选商而成。产量表现在平凉地区东部川区1981~1986年参加试验17个点次,平均亩产346.9公斤,比对照长武7125增产19.4%;在东部塬区1984~1986年参加试验23个点次,平均亩产226.9公斤,比对照平凉21增产48.1%;在高  相似文献   

18.
宽叶长果系中国农科院麻类所1970~1981年以广丰×巴长4号杂交选育而成。1977~1979年,在长江流域区试,平均亩产368.7公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7.03%;1980年在湖南省南县明山乡种84亩,平均亩产351.6公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4.39%。 宽叶长果属中晚熟类型。株高360厘米左右,茎粗1.45~1.80厘米,皮厚1~1.2毫米,群  相似文献   

19.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20.
晋杂12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杂交种。据1990、1992年两年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598.4公斤,比晋杂4号增产18.4%,具有较高的增产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