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2015,(1):13-14,24
2012年湖北省启动实施了"丹治"二期工程,计划投资3.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6.12 km2,涉及丹江口等10个市(县、区)、20个项目区。目前有8个项目区的17条小流域完成治理,其余12个项目区的32条小流域正在抓紧建设。介绍了工程建设实践中在责任体系、综合治理、强化监管、管理模式方面的"四个转变",并明确了下一步在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打造小流域建设精品、做好"丹治"工程"十三五"规划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
遵义县自1995年被列为国家"长治"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以来,10多年间共治理小流域26条,治理面积达324km2,同时加强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使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和生态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治理中探索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机构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尊重群众意愿、秉公执法、坚持水土保持工作回头看等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张启龙  刘凤 《中国水土保持》2014,(2):F0003-F0003
<正>湖北省房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区上游,土地面积5110km2,其中有水土流失面积2182.5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616t/km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县紧紧抓住被列入"长治"、"丹治"工程的机遇,捆绑项目基金,各投其资,各  相似文献   

4.
<正>郧西县在2007-2010年实施"丹治"一期工程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1km2,共发展蚕桑、香椿和核桃等林特产业基地2.19万hm2。其中,发展7个种桑养蚕专业乡镇30个专业村  相似文献   

5.
镇巴县是陕西强降雨中心,强降雨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镇巴县"丹治"一期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4.69 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镇巴县拉溪塘小流域为例,阐述了水保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丹治"一期工程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681 k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7.97%提高到79.05%,一期工程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4 879万t,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减蚀率达到60%以上,蓄水能力达到43 361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 846.3 t/(km2.a)降低到816.33 t/(km2.a),整个项目区由中度侵蚀下降为轻度侵蚀,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源区水质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马龙县自1998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项目、"珠治"试点工程、"长治"生态修复工程、"珠治"工程等,完成了26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98.50 km2。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临汾市水土流失面积14 374 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70.9%,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6 261 t/km2,土壤侵蚀严重。"十三五"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突出抓规划、抓创新、抓重点,使全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万hm2,水土流失治理度提高7%,总体达到了65%。介绍了实施重点治理工程的主要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强化建设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注重技术创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国家下达的投资和治理任务规模已达规划投资的73%和治理任务的74%,已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5%10%,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高,土壤侵蚀明显减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各地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管,规范工程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度重视工程验收工作,确保"丹治"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对做好"丹治"工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2015,(1):20-22
自2007年"丹治"工程实施以来,为了完成"一库清水送北京"的任务,改变全县水土流失和污染现状,石泉县坚持以"清水富民,生态环保"为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水保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840 km2减少到315 km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40%以上,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提高到75.8%,水土流失程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境内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介绍了石泉县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国土总面积6 98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 250 km2,占到60.8%。现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 763.89 km2,治理度达65.03%。"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20余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 993.33 hm2。通过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省城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淤地坝运行管理中,创新思路,推行了"一坝一人"和"一坝一表"的淤地坝管护人员持卡管护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一是积极争取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西峡县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区总面积3 131.56 km2,水土流失面积1 668.1 km2。自2007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一期工程实施以来,至2011年末,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55.3 km2,并探索出了"多元化融资、规模化治理、机械化施工、企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水保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市场运作、规范经营"的水保路子,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小流域治理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区已初步治理的小流域有12条达到国家治理标准,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初的1 019.9 km2降到621 km2,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初的7 350 t/km2降到3 580 t/km2,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确定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 ,近期目标是用 10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1万km2 ,增加林草植被面积 10 1万km2 ,建设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 10 61万座 ,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 5亿t。规划还确定了近期重点防治措施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龙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马龙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以荒山绿化为生态屏障建立稳定生态系统等治理模式,构建适宜马龙县实际的"长治"工程综合防护体系。马龙县"长治"工程的建设经验包括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制度,探索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等。马龙县"长治"工程建设12年来,共治理了15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9 km2,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马龙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26%。自1989年国家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迅速改善,治理成果惠及千万人民群众。截至2008年底,"长治"工程共完成财政投资15亿元,已治理小流域1 420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7%。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永和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县。7年来,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龙头,规划建设了309 km2的芝河源头区高效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0.86 km2。介绍了工程建设成效与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座小塘坝、一口蓄水池、一条排水沟……小型水保工程发挥着自身的优势,惠及果业开发者,服务土坯房改造点,完善了现代农业产业水保基础设施建设。2008至今,龙南县水保局借助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保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小型水保工程598座(处)、截排水沟和田间道路402 km;为180多户"一户一山窝"的脐橙、鹰嘴枇、蜜柚等开发治理点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是我国最早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26年来,累计完成总投资48.96亿元,群众投劳8.02亿个工日,综合治理小流域2 6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9万km2,年均减少泥沙2.8亿t,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元左右,1 000多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培育了一批具有水土保持特色的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面临着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工作出现松懈情绪、新上项目县工程建设经验缺乏、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后期管护不到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等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工程建设,各地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打造水土保持大示范区"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好科学规划、提高工程效益,加强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创新机制、增强工程活力,不断推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河是长江上游汉江的三级支流,治理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0 660 hm2,侵蚀模数3 200 t/(km2.a)。2007年,县河流域被列为"丹治"项目,治理后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低于1 400 t/(km2.a),土地利用率高于98%,林草覆盖率高于85%,各项措施减少土壤侵蚀量70%多,治理期末流域农业总产值、农业人均纯收入等指标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主要做法有:强化管理,确保质量;顺应形势,转变思路;培育典型,示范引导;推进改革,创新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