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3.
4.
5.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基因动物技术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近 3 0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最初的原核注射法是应用最普遍、最可靠、效果最稳定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价格昂贵 ,整合率低及不能定点整合的问题 ,所以近几年来转基因动物技术已出现了胚胎干细胞法 ,精子载体法 ,体细胞核移植法和人工酵母染色体法等一系列新方法。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正以其突出的优越性指导着多个领域的工作。目前 ,它的应用已渗透到基础理论、疾病动物模型、人异种器官移植、制药、畜牧兽医等领域。转基因动物应用正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 ,转基因动物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医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该综述着重介绍制备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技术与方法,并对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类型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diseases)是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疾病动物模型对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许多疾病难以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或许多疾病在实验动物身上不发生或仅仅是高等哺乳类动物才发生,因此难以通过自发或人工定向培育的方法获得动物模型。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精确地研究基因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提供了可能,而且可以在个体发生的每个阶段中使用任何个体进行遗传功能的分析。因此,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的开发成为转基因动物的热点。文章就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制作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药用蛋白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技术,它为商业化前景广阔的药用蛋白提供了高产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开创了基因工程制药的新途径。目前,应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已表达百余种药用蛋白,其中近30种进入临床试验不同阶段,用于治疗抗凝血酶缺乏症的抗凝血酶Ⅲ(ATrynR)已上市,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显示出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作者概述了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优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程,讨论了其目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Dolly)的诞生,表明成年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基因组的全能性。本文从“多莉”诞生的背景、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现状、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的核质互作、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制作转基因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特征及其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呈现的症状,筛选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通过EcoRⅠ/NotⅠ双酶切中间质粒pGEX-ScFv获得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FB-neo,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FB-ScFv。将pFB-ScFv与辅助质粒pVPack-GP、pVPack-10A1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ScFv。同时,构建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EGFP作为对照。利用所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猪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集落。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在成功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pFB-ScFv和pFB-EGFP的基础上,获得了分别携带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并最终筛选出分别携带上述基因的猪成纤维细胞克隆,为抗口蹄疫病毒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