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仙居景区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景区旅游观光的需要,模拟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生活型组成类型进行景观林改造。采用渐伐针叶树、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培育阔叶乔木树种萌蘖丛、保留有益灌木、林下补植和林间空地栽植常绿阔叶树、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存,促进植被演替过程,构建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2.
调查初步摸清奎省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树种资源.区系特点、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生产力状况。分刑在省境南北两部分对主要类型常臻阔叶中、幼林的培育和经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采伐迹地保留幼树,封山育林,组成抚育和密度控制等人工促:生萌芽更新的办法,能有鼓地促使常绿阔叶林较快地恢复;乓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本文最后提出阔叶树材深加工和林间多层次间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连南板洞自然保护区主要有3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12个群系和13个群丛。群落以常绿树种为主,垂直结构较为明显。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低山为低山常绿阔叶林(部分为马尾松林、杉木林),650~105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镶嵌有落叶阔叶林),1050~1450m为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在1000m以上的山顶及裸露山脊即为灌丛草坡。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天然常绿阔叶林是浙江省建德市的地带性顶级群落类型,具有多种林林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特征。该文就该市常绿阔叶林资源现状、过量消耗原因、恢复发展对策及保护和发展天然常绿阔叶林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建德泷江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省地处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地狭人稠、经济活动频繁,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现有的基本上属于次生。次生常绿阔叶林群众一般称为杂木林,习惯上均不抚育经营,也不作为一个林种来处理。因而面积日减,致使我省林种比较单一,部分地区森林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6.
高黎贡山南段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设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5块样地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主要有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种土壤。样地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而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2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通透性尚好,其余样地土壤通透性稍差,样地土壤的交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植被样方法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研究。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九龙山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青冈林、拷林、石栎林、山矾林、润楠林、樟林6个群系组,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650m的沟谷和山坡上,其中海拔800m以上林相较好;从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是为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9.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经过8年(1988 ̄1995)定位观测研究,取得了若干规律性数据,加深了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气候生态学特征的认识,为持续经营、保护、利用和发展常绿阔叶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文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午潮山常绿阔叶林的日照、温度、湿度,林内降水量再分配,酸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 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枝、花果、皮、碎屑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凋落节律,季节动态为双峰型;凋落物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但与土壤全磷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设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北段(南涧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6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主要有黄壤和黄棕壤2种土壤;6块样地的土壤没有较明显的差异;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而盐基饱和度稍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稍低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通透性尚好;样地土壤的交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背景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问题是当前我国亚热带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研究热点之一。以毛竹、竹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1 a的氮添加试验,分析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生长的差异,以探究氮沉降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毛竹林中的毛竹,但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林木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则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中的阔叶林木(P<0.05);(2)低氮添加会减小毛竹在竹阔混交林与毛竹林中的个体差异,但会增大常绿阔叶林木在竹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生长差距,低氮添加有利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3)高氮添加会显著抑制毛竹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踏勘和典型样地法,对杭州新地标钱江新城CBD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对其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钱江新城CBD公园现有种子植物60科85属108种(含种以下等级),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其中乔灌草、常绿与落叶乔木、常绿与落叶灌木种类比例较为合理,植物景观表现多样;植物群落结构以复层混交型为主,主要包括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类,季相景观和生态性较为明显;积极可进入型、消极可进入型、不可进入型3个类型植物空间,分别占22.2%、16.7%、61.1%,绿地空间类型多,但对城市公园来说,可进入型空间比不可进入型空间更重要,应适当增加可进入型植物空间来满足钱江新城CBD公园人口相对集聚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根据广东和广西(两广)地区森林类型分布图、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数据库以及中国日值格点气温、降水数据,建立线性模型预测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速率和年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年土壤呼吸速率为常绿阔叶林864.18 gC/m~2/yr>其他森林811.03 gC/m~2/yr>针叶林791.43 gC/m~2/yr>灌木林780.18 gC/m~2/yr>落叶阔叶林758.80 gC/m~2/yr>竹林731.49 gC/m~2/yr>针阔混交林684.91 gC/m~2/yr。两广地区森林年土壤呼吸通量为204.41 TgC/yr,其中常绿阔叶林最大,为77.41 TgC/yr,针叶林次之,为56.81 TgC/yr,具体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其他森林,顺序与各种森林类型面积大小一致。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通量主要与森林面积有关,森林面积越大土壤呼吸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通过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测度,对区域内16个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分析,并与中亚热带典型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在层次中的变化趋势为灌层〉乔层〉草层;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群园林绿化程度很高,但一些城市仍缺少乡土树种特色,危及生态系统稳定。长三角地跨北、中两个亚热带,有三类林木群落组成,即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长三角范围乡土树种丰富,城市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Jiulianshan Mountain was analyz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munity ecology. The community is rich in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44 spermatophyte families including 379 genera and 647 species, in which there are 6 gymnosperm families including 8 genera and 9 species, 21 monocotyledon families including 77 genera and 116 species, and 117 dicotyledon families including 294 genera and 522 species. Dominant families of the flora are Fagaceae, Lauraceae, Aquifoliaceae, Rosaceae, Ternstroemiaceae, Theaceae, Rubiaceae, Moraceae and Euphoarbiaceae, most of which are of tropical &;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 As for family systematic distribution, the ratio of tropical &; 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genera is 100:62.8 in 142 genera of 16 families. As for generic distribution in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areal type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genera, in which there are 20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areal type, 131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emperate areal type, 3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cosmopolitan areal type and 8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endemic-to-China areal type. The ratio of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genera was 100:63.9.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evergreen forest community in Jiulianshan and the typical species of the zonal flora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stand rehabilitation and stand establishment approximating a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ample data based on community research are valid and convenient for floristic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from the Jiulianshan Mountain.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西3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1 840 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树种,其他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树种,而其他坡向未呈现规律性;北坡840 m和西坡840 m处的灌木层优势种都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幼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树;海拔1 840 m处,各坡向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②西坡1 340 m和北坡1 84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到严重干扰的山顶和南坡1 840 m处物种多样性最低而北坡1 340 m和南坡1 340 m处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③植物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生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利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测林分生长收获量是森林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在200年前欧洲学者就编制了林分产量表,根据林分年龄预测林分产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80年代后趋于成熟[1]。林分水平的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是采  相似文献   

20.
贵州麻江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森林植被类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示范区的森林属于次生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示范区的植被类型比较齐全,有西南米槠-黄连木-锈鳞苔草常绿阔叶林、漆树+美脉琼楠+大花枇杷-蚊母树+高丛珍珠梅+鸢尾常绿落叶阔叶林、白栎+麻栎+枫香-芒箕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白栎+枫香+油桐-白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针叶林、白栎-金星厥灌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