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苜蓿草霉变的原因紫花苜蓿种植一般以春天四月中旬,秋播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为最好。夏季应该在雨后抢墒播种。苜蓿的生长和刈割季与雨季重叠,在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出现霉变现象。造成苜蓿草霉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收割后的晾晒过程中受到雨淋,使苜蓿草发霉变黑;二是收割后苜蓿草晒干打捆时,将未干透的苜蓿打捆,在贮藏过程中返潮,造成草捆中间发热霉变。发生霉变的苜蓿  相似文献   

2.
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苜蓿干草被认为是家畜最有价值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为各类牧草之首,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消化纤维、钙、胆碱、胡萝卜素、硒、钾、硫等,消化率比一般的牧草高。苜蓿草的质量优劣与刈割时期和刈割后于草的调制方法和调制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苜蓿的刈割时期应在现蕾晚期到开花早期收割,并在收割后短时间  相似文献   

3.
干燥方法对苜蓿草粉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董宽虎  王常慧  牧原 《草地学报》2003,11(4):334-337
以苜蓿草粉为研究材料,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干燥方法(自然干燥、烘箱干燥和机械干燥)对苜蓿草粉、苜蓿叶粉和苜蓿茎粉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苜蓿草粉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等成分的含量影响不大,但机械干燥显著地保存了苜蓿草粉、苜蓿叶粉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可使苜蓿草粉的蛋白含量达20.35%,苜蓿叶粉的蛋白含量达25.15%,胡萝卜素含量达238.70mg/kg。与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相比,机械干燥效果好,品质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探讨西北地区苜蓿(Medicago)草捆安全贮藏技术,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影响苜蓿草捆营养品质的3个因素含水量、密度和干燥剂添加量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比较处理间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的含量。结果表明:打捆含水量和CaO添加量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TDN含量影响较大,打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苜蓿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CaO可有效减少霉变损失,草捆营养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调制高质量苜蓿干草的收割和压捆作业过程中,气候条件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若等到良好的天气再来收割苜蓿和调制干草,可能会因苜蓿完全成熟而降低了质量。雨水落在已收割的苜蓿草条上,也会引起质量上的较大损失。假如干草在未充分干燥之前就压捆,则由于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而发热,造成蛋白质和能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刈割和晾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cm进行刈割,并对其草产量、茎叶比、越冬率、水分散失规律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为2~5 cm时不仅能获得高产的苜蓿草,且其后2茬的草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的(P<0.05),具有较高的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其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末茬苜蓿草的刈割留茬高度应在8~11 cm,此条件下其翌年的返青率(77.44%)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下的(P<0.05)。苜蓿经72 h晾晒至安全含水量时,叶片脱落率达56%,而在含水量降至52%时叶片损失率仅为29%,即后期出现严重茎叶干燥不同步现象。基于此,建议苜蓿干燥过程中采用茎秆压扁技术。  相似文献   

7.
苜蓿在畜禽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苜蓿Medicago sativa的营养特性,重点论述了苜蓿在畜禽鱼饲料中的应用。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畜禽日粮中,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肉、蛋的品质;苜蓿还可替代乳牛部分精料,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但是,苜蓿草产品在肉牛饲养中应用较少,且苜蓿草产品单一,研究较注重苜蓿草粉,鲜草和由苜蓿加工制作的草颗粒、草块应用研究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苜蓿产业的发展,应开发、采用新工艺加工草产品,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研究苜蓿各类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为生产实践提供更准确、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收获期及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系统地探索了苜蓿在制作草粉前的茎叶比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和不同干燥方法(自然晒干、实验室烘箱65℃烘干和120℃高温干燥)对苜蓿草粉、苜蓿叶粉和苜蓿茎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茎叶比例上升,导致苜蓿草粉、苜蓿叶粉和苜蓿茎粉的粗蛋白质(CP)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上升(P<0.05),钙、磷、灰分变化差异不显著。从以上几种化学成分的分析来看,现蕾期收割苜蓿营养成分最好,其次是初花期、盛花期。2、高温脱水干燥显著地提高了苜蓿草粉、苜蓿叶粉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现蕾期高温干燥的条件下,苜蓿草粉的蛋白含量达20.35%,苜蓿叶粉的蛋白含量达25.15%,胡萝卜素含量可达238.7mg/kg。高温脱水干燥虽然生产成本较高,但能够满足市场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尤其适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苜蓿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它以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而享有“饲料皇后”的美称。近几年,随着我省牧草种植技术的推广,苜蓿产业已逐步成为我省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省市场上提供的苜蓿多为牧草场供应,大型饲养场为满足需要也有少量种植。苜蓿种植区多为雨热同季,苜蓿的生长和刈割季与雨季重叠,在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出现霉败现象。造成苜蓿草霉变的因素有两个环节:一是在收割后的晾晒过程中受到雨淋,苜蓿草变黑;另一环节是草场在苜蓿晒干打捆时,将未干透的苜蓿打捆,在贮藏过程中返潮,造成草捆中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究防腐剂在苜蓿干草捆调制中的应用,减少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试验在含水量25%、30%和35%的苜蓿中,以不添加防腐剂为对照(CK),添加2、3和4 kg/t的巴斯夫露保康(B)和无水氨(C)进行打捆处理,研究7 d内草捆温度、霉变情况及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3种含水量下,使用2种防腐剂均能降低苜蓿干草捆中的温度,35%含水量草捆达到的最高温度比25%含水量高3℃左右。苜蓿含水量为25%时,与对照组相比,巴斯夫露保康和无水氨在3个添加水平上均能显著降低微生物对粗蛋白(CP)的分解损耗(P0.05)。苜蓿含水量为30%和35%时,与对照组相比,2种防腐剂均能降低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CP消耗越少。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含水量25%的草捆中CP含量比含水量35%的草捆高出3.18个百分点,含水量35%的苜蓿草捆中CP含量在13%以下。因此,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打捆,苜蓿草实际平均含水量应控制在25%。使用防腐剂时,苜蓿含水量可提高到30%,巴斯夫露保康的最佳添加量为2~3 kg/t,无水氨的最佳添加量为4 kg/t;当苜蓿草含水量高于35%时,2种防腐剂均对其无作用,仍会发生霉变、腐烂现象,不具备存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苜蓿草粉饲喂长毛兔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苜蓿草粉是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收割后经晾晒或用专门设备烘干制成的.烘干苜蓿草粉一般由专门草业公司生产,品质较高.相比之下,晾晒干的苜蓿草粉质量稍差.专业化苜蓿种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产业,但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苜蓿草的加工利用加拿大南部的草地几乎全是人工草地和经过改良的半人工草地。人工草地又多以苜蓿草地和草坪草地为主。在苜蓿草地的利用方面,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利用形式。一是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作为放牧地利用;二是以清种苜蓿收割后加工成方型或国型草捆贮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人工干燥苜蓿的水分、密度、摆放方式和人工辅助干燥方式4个因素进行人工鼓风干燥处理,设计L9(34)正交试验,监测高水分苜蓿草捆的湿度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处理营养物质、相对饲用价值和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自然晾晒苜蓿干草时,营养物质损失严重;苜蓿高水分打捆后人工继续鼓风干燥处理有利于保存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其中水分为30%~35%、密度为120kg/m3、间隔20cm摆放、两台鼓风机每日鼓风干燥3h为最优组合,所得苜蓿草捆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目前农牧区在苜蓿干草加工利用方面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同时阐述了苜蓿草收割、干燥、贮藏、饲喂等方面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评估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品质的等级,采用MATLAB中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苜蓿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随意可消化量(DDM)、采食量(DMI)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200个苜蓿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并采用不同的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传递函数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特征参数指标下,仿真评价苜蓿草品质等级的准确率达到99.6%,与人工评估结果相比,仿真结果更符合苜蓿草品质的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介绍已经开发建立的我国首个苜蓿草品质分级系统,有助于未来在苜蓿草市场中发挥其等级评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苜蓿草捆含水量、密度及尿素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含水量、密度和尿素处理对苜蓿草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苜蓿打捆贮藏100 d后,在苜蓿含水量为33.08%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降低;在苜蓿含水量为21.16%条件下,随草捆密度减少,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升高。苜蓿含水量33.08%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有升温现象,草捆温度随密度增加而升高;高温持续时间也不同,密度增加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尿素具有降低草捆温度并缩短高温持续时间的作用。苜蓿含水量22.16%的不同处理草捆都无升温现象发生。为了获得优质苜蓿草捆,应以制作高水分低密度加尿素(33.08%、250.3kg/m3、2.5%)和低水分高密度(21.16%、393.6 kg/m3)草捆为主。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苜蓿田间自然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干燥过程中的营养损失一直是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如何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成为当今苜蓿干草调制加工研究的热点.试验以‘金皇后’紫花苜蓿为原料,通过对其含水量及主要气象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苜蓿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散失规律及影响苜蓿干燥速率的主要因子,旨在为探讨加快苜蓿干燥的途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而且夜间返潮严重,营养损失较大;压扁处理可有效加快苜蓿干燥,含水量从约80%降至10%左右需56 h,较未压扁苜蓿缩短干燥时间约24 h,但压扁苜蓿更易返潮;苜蓿干燥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苜蓿含水量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同时与空气湿度和大气水势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因子对苜蓿干燥速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大气水势>空气湿度>风速>苜蓿含水量.  相似文献   

18.
徐宝 《北方牧业》2005,(11):25-25
<正> 脱水干燥加工法是苜蓿草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加工技术,应用这类方法加工生产的苜蓿草产品占整个苜蓿草产品生产的99.9%以上,根据苜蓿干燥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多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即以日光能为能源的自然干燥法;以日光能和化学能(或电能)为能源的混合脱水干燥法;以化学能为主的完全控制干燥过程的人工干燥加工  相似文献   

19.
优质牧草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优劣和消化率的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苜蓿草捆中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可行性,本试验采集来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苜蓿草捆样品229份,利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数学参数设置,建立苜蓿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的模型能用于实际含量的分析;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IVDMD)的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 for cross validation,RPDCV)值介于2.5~3之间,能够用于粗略分析,需要对定标集样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试验初步建立了苜蓿草捆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补充了我国苜蓿草捆营养品质数据库,为苜蓿草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动物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及产量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西部典型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布设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3,6,8,10,12以及14 a 紫花苜蓿生产力及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草产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 8 a 苜蓿草产量最高,为12128 kg/hm2。持续种植3,6,8,10,12和14 a 苜蓿草地03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其中12和14 a仅为9.20% 和7.14%,甚至低于作物有效水分下限。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干燥化程度加剧,但干燥化速率呈减缓趋势。综合苜蓿生产力动态和土壤水分状况,本研究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年限为8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