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平  冯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50-12351,12376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理论,通过图像处理获取正常、微裂、裂颖3种杂交水稻种子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设计神经网络进行杂交水稻裂颖种子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正常、微裂、裂颖的种子,识别率达到96%、85%、95%。  相似文献   

2.
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菁  耿月明  王世才  吕德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74-2176,2179
种子裂颖是部分杂交水稻品种的固有特性,裂颖是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之一,提高有裂颖特性的水稻品种的播种品质可以充分发挥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的高产、优质潜力,是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及适宜的精选方式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裂颖杂交水稻种子可以通过精选达到国家质量标准,水选是比较适宜、有效的精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摸索施肥和赤霉素对水稻种子裂颖的影响,本试验以水稻品种‘广8 优169’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喷施叶面肥、喷施赤霉素“920”、追肥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幼穗分化第4 期喷施硼锌叶面肥、始穗期喷施硼锌叶面肥均可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裂颖风险,其中幼穗分化第4 期和始穗期均喷施硼锌叶面肥效果更显著;随着“920”喷施剂量的增加、喷施时期的过早或过晚均会加重水稻种子裂颖。对‘广8 优169’制种而言,抽穗25%时每公顷喷施225 g“920”效果最理想;分蘖期追肥时,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或适当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裂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在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与过去使用的常规水稻种子有差异。过去使用的常规水稻种子颖壳厚、籽粒重、吸水慢,因此,在浸种催芽中采取高温破胸、中温催芽、低温炼芽的浸种催芽技术。而现在使用的杂交水稻的种子具有颖壳薄、籽粒轻、易吸水、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利用率,研究种衣剂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影响,采用6种市售种衣剂20.5%吡·咪FS、30.5%吡·咪FS、23.0%噻·恶·咪FS、锐胜WS、适乐时FS和亮盾FS包衣含裂颖实粒的杂交水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结果表明,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10%时,20.5%吡·咪能提高隆两优华占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33%,而成秧率没有下降;30.5%吡·咪没有提高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但成秧率有所提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7.66%。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20%时,20.5%吡·咪和30.5%吡·咪均提高了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50%和4.83%,成秧率并没有下降。试验结果说明,种衣剂可能对裂颖种子有修复作用,20.5%吡·咪和30.5%吡·咪包衣含少量裂颖实粒的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效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利用率,研究种衣剂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影响,采用6种市售种衣剂20.5%吡·咪FS、30.5%吡·咪FS、23.0%噻·恶·咪FS、锐胜WS、适乐时FS和亮盾FS包衣含裂颖实粒的杂交水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结果表明,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10%时,20.5%吡·咪能提高隆两优华占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33%,而成秧率没有下降;30.5%吡·咪没有提高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但成秧率有所提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7.66%.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20%时,20.5%吡·咪和30.5%吡·咪均提高了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50%和4.83%,成秧率并没有下降.试验结果说明,种衣剂可能对裂颖种子有修复作用,20.5%吡·咪和30.5%吡·咪包衣含少量裂颖实粒的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效价.  相似文献   

10.
水稻出芽率是影响水稻种子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3个水稻品种正常种子和裂颖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现裂颖种子随储存时间增长,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速度比正常种子快。生产应用中裂颖种子和正常种子自然混合的种子发芽率受裂颖种子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种子整体的发芽质量。在发芽试验中,裂颖种子比正常种子更易被霉菌侵染形成畸形苗。裂颖种子由于种壳包被不完全,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裂颖谷粒的稻米品质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稻制种田应用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大量使用"九二○",加上种子本身颖壳封闭不严,颖壳较薄,裂壳较多,种子容易吸水,使母本植株上的种子过早突破休眠,造成收获前穗上发芽.一般年份穗上发芽率为2%~5%,多阴雨年份芽谷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的商品价值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杂交水稻F1代不同收获期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选择3个杂交水稻制种组合,分别是晶4155S/R534、荃9311A/五山丝苗和隆臻36S/钰占作为试验材料,在喷施赤霉素后设置8个不同收获期,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杂交水稻F1代种子质量的影响,考察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晶4155S/R534在喷施赤霉素后33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荃9311A/五山丝苗,在喷施赤霉素后30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而隆臻36S/钰占在喷施九二〇后35 d左右适宜收获。因此,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期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千粒重,降低种子粉质化程度和裂颖率,提升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确保杂交水稻产量稳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降低T两优164种子裂颖率和提高种子产量的方法,为其制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研究4个制种地点、6种赤霉素(GA_3)用量、4种MgSO_4用量对T两优164种子裂颖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制种地点和GA_3用量、不同制种地点和MgSO_4用量对T两优164种子裂颖率和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三亚与建宁两地制种且GA_3用量为360 g·hm~(-2)时,种子裂颖率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其中以建宁制种点的种子产量最高。在三亚制种且MgSO_4用量为1 500 g·hm~(-2)时,种子裂颖率最低;在建宁制种且MgSO_4用量为1 500 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结论]T两优164最适合的制种地点、GA_3用量和MgSO_4用量分别为建宁、360 g·hm~(-2)和1 500 g·hm~(-2)。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裂颖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稻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寒地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以黑龙江省种植的主栽水稻品种、水稻育种中的亲本及创新资源200份为供试材料,研究寒地水稻裂颖性状对种子发芽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颖开裂程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易受病菌侵染发生发芽苗畸形.对稻谷的出米率也有较大影响,随着裂颖率增加糙米率、精米率都随之降低.裂颖率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施肥及剪叶去花处理,裂颖率变化幅度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自身遗传成分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明确和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8号’的产量结构,探讨了各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中浙优8号’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粒重、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提出‘中浙优8号’高产高效栽培应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浸种时间对杂交水稻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个杂交稻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浸种时间处理,研究了浸种时间对水稻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浸种处理时间在3~7 d内,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浸种时间达8~9 d后,种子出苗率明显降低。浸种时间对水稻幼苗高度的影响与对出苗率的影响基本一致,对幼苗叶龄、发根条数、根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可为杂交水稻种子浸种时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种子特性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针对较困难的微裂、穗萌等特征特性,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种子裂颖、穗发芽、带菌及柱头残迹夹持的微观形态,以期为视觉检测时提取关键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杂种稻种子特性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针对较困难的微裂、穗萌等特征特性,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种子裂颖、穗发芽、带菌及柱头残迹夹持的微观形态,以期为视觉检测时提取关键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陆琦 《广西农学报》2010,25(3):92-94
种子体制改革后,广西出现了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大大减少,杂优种子质量下降,亲本种子无专人提纯繁殖等问题,对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存在极大的隐患。要保持杂交水稻的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杂交水稻制种政策的扶持力度,加速推广制种机械化,抓好品种审定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水稻纯度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兆贤  高前宝  王友存  陈传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11-5011,5034
[目的]探索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以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四号和丰两优一号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酯酶同工酶法和SSR分子法检测其纯度,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工酶测纯结果与SSR测纯结果的相关性较显著(r=0.964),但同工酶测纯结果总体低于SSR测纯结果;了解种子的大致纯度时可采用同工酶方法测纯,精确掌握种子纯度时可采用SSR分子方法测纯。[结论]SSR测纯结果更接近种子的真实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