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等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深入分析,找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中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启示,提出:构建多元化金融投资主体体系,明确划分支持重点;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促进金融供需双方合作;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等建议,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技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促进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科技金融通过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本文总结了美国发达的农业科技金融体系与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经验,对中国实现科技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完善的农业科技金融体系、政府的支持与丰富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是实现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3.
将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进行紧密的联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构建了完善的金融体系来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篇文章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找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很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绿色金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党对金融事业的领导、金融体制的改革、“三权”分置土地制度等中国的现实基础,结合新发展理念研究绿色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分析认为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科技产品创新、协调农业资源、引导绿色发展、打造开放式金融体系、促进区域共享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该采用创新发展金融科技与绿色产品、协调各方金融服务完善绿色政策,强化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数字化开放式绿色金融体系,通过普惠共享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等,从根本上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国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融资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的协同效应,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拥有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科技龙头企业。近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较快,多元化融资需求呈增长趋势。区域金融对湖南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依然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机制未充分发挥、社会参与机制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农业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业科技保险缺失、农业科技金融政策协同不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滞后等方面。因此,针对湖南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建立农业科技与农业金融的协调机制、鼓励与现代特色农业科技和科技园区农业项目相结合的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和建设农业科技金融人才队伍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51-152
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很多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以此加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财政、金融现状对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快福建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应从加快制定专门的休闲农业政策法规,完善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专项财税政策,建立健全独立的休闲农业金融体系,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开发的用地制度设计等政策改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通过一些对策和建议来完善农业科技制度,并完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农村金融制度,主要包括明确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的职责分工,增设农业科技支行或农业科技信贷部门,完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办农业科技保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耦合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该文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以农业领域为切入点,探究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问题,分析发现农业科技金融领域存在政策不协调、贷款门槛较高、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与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缺乏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模式、拓宽农业科技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等针对性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金融惠农,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金融发展迅速,不断推动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效益的增长。我国的农业金融建立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营模式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与我国现阶段的第二、三产业的金融模式脱节。现代农业金融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的制约和完善金融体系的引导,金融服务项目趋向于多样化和全面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互联网,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互联网的应用为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本文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农业金融的发展情况,研究互联网融入农业金融为其带来的机遇,解析在互联网环境之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确使用整形素能使桃果着色期至少提前3—5天,着色面积增加34.56%,并能保持硬度,对产量没有影响。这样,不仅利于提前采收,而且还便于运输,因而可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唐玉15号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97年冬南繁时,用外引系502 196与自选系唐98杂交组配而成的早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制种技术简便、制种产量高。2002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采自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两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它们是山腊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和小沼兰[Malaxis microtatantha (Schltr.)T.Tang et F.T.Wang.],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4.
熊梅 《古今农业》2006,(2):22-30
在我国隋唐时期,村从法令上被肯定为地方行政末梢组织。唐代的乡村盛行着男耕女织、犁耕火耕的劳动习俗,农业“望天收”的局面相当明显。农人们通过唱歌、聊天的方式进行娱乐消遣,乡间开展的占卜、祭祀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由于畏官尚客、重情重义的大众心理特征流行,农家有着不同的待人之道。此外,唐代田家服饰取材广、实用性强,颜色多以白、绿、黑为主,具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作者研究蛎盾蚧属两近缘种的研究结果。在1985—1986年研究蛎盾蚧属的过程中,发现紫疤蛎盾蚧L.beckii与苏铁蛎盾蚧L.cycadicola两者种限模糊,有过渡类型存在。作者通过对两者种的大星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共观察显微个体计300余个,并从两者种的各个相同部位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和论证,提出了两者种应归并为同种的详细依据。本文研究所用材料源于山西农大外虫研究室,种名由汤纺德教授鉴定,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汤纺德教授的精心指导并审阅,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6.
唐麦8号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中麦9号为母本、唐94鉴3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6 500 kg/hm2。2006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6004号。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抗干热风于一体,适合京、津、唐、廊坊地区及辽宁葫芦岛等地种植,是1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杂交种,2002年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05223为母本、唐171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唐玉20号。2006年和2008年天津市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0 548 kg/hm2和9 342 kg/hm2,分别较对照纪元1号增产7.9%和7.5%,增产极显著。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2010年通过唐山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准予示范。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和国家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5年运行管理、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完善优化重点实验室平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以期为更好地服务新疆“三农”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杜娟 《古今农业》2014,(1):56-63
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可以改变土壤的成土过程,形成不同于自然土壤的新的土壤类型。灌淤土及塿土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人为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新疆等地区广泛存在的灌淤土在汉、唐、明清时期快速淤积发育,这是古代大量屯田水利设施得以保障的结果。关中平原古代深耕细耨、施用土粪、引河灌溉的农业耕作措施是塿土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历史阶段关中平原的积肥、施肥方法主要是"以土和粪",这是导致塿土形成深厚堆垫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25家省级农业科学院系统农业信息机构的工作职能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服务方式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发布,科技期刊编辑发行,声像产品制作发行,文献资源收集整理提供服务以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方案制定、农业工程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