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业虫害的发生流行是作物品种、有害生物和气象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气象因素是决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为减少农作物虫害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通过研究气象因素与大田作物常发性虫害—棉铃虫成虫量的相关性,构建系统模型,不断深化棉铃虫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报研究,提高农业气象综合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和药物防治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农作物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气候背景、局地气象因子两方面,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常规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小麦条锈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遥感与作物模型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基于大气环流的小麦条锈病中、长期预测及G IS辅助的遥感技术在小麦条锈病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VB6.0和SYSTOP GIS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传播情形、地理分布以桌面地图形式显示;集成气象、作物品种、病虫害信息、防治措施及知识和数学模型对作物病虫害进行动态预测、诊断、综合治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Boosting算法的病虫害预测新模型。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造成传统的病虫害预测的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不高,根据气象因子定位可疑虫灾区域,对可疑病虫害区域提取突发病虫害的特征值,以消除气候规则变化带来的干扰。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并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国内应用于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家系统多为静态,本研究介绍了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CPPGIS)的实现过程。系统建立了11种主要作物病虫害中长期和短期预测模型。以病虫害发生规律、专家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定量、定性关系。系统采用VB6.0和SYSTOPGIS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传播情形、地理分布以桌面地图形式显示;通过将气象条件、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数学模型、地理分布范围等信息的集成,实现了对主要病虫害的动态预测、诊断、综合治理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6.
加工番茄病虫害中长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加工番茄病虫害预测与防控问题,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番茄病虫害预测预报进行研究。根据新疆某加工番茄产区2003—2010年的4—10月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建立了加工番茄病虫害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预测2011年番茄病虫情为例,结果表明此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为进一步构建加工番茄病虫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蔬菜霜霉病和菜青虫这两个主要病虫害,分别建立霜霉病和菜青虫流行程度短期预测和气候年景预测预报模型.实际观测结果表明,预报拟合效果较好.在预报模型基础上开发出一套蔬菜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系统,对霜霉病和菜青虫的发生和流行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为蔬菜生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科学指导蔬菜生产,合理使用农药,提高蔬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王昱  曲静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68-3270
根据2001~ 2011年西安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总发生面积,选取对应年有关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关键气象因子,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西安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建立了简单易行,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的模糊数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且历史拟合率极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2002-2008年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对应年旬气象资料,对晋城市冬小麦病虫害与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与小麦病虫害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植物生理学、病理学意义的气象因子,与当年冬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发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前期气象因子间建立预报模型.经过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发现预报模型的预测面积准确度大部分在90%以上,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荔枝病虫害易造成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产量少、品质劣、价格低,导致果农收益下跌,产业发展受制。因此,建立荔枝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开展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对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0年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代荔枝蒂蛀虫驻果率数据,以及前期气象要素数据,对影响蒂蛀虫驻果率的气象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GM(1,N)构建第二代蒂蛀虫驻果率预测模型。通过后验差以及小概率误差检验方法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结合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预测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GM(1,N)进行荔枝蒂蛀虫驻果率预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荔枝病虫害预防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虫害的生存、发育和繁殖甚至大暴发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广东省化州市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该项目创新与突破,并与国内同类技术进行了比较,旨在为未来水稻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银杏病虫害调查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2-2006年在广东、湖南及广西等地对银杏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害虫27种,病害9种;分析了影响银杏病虫害发生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温湿度、周围环境及前茬作物、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等),总结了各地银杏病虫害发生与分布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 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 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 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宁夏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杨明进  杨宁权  王霞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46-48,50,163
详述了2011年宁夏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以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金梦  江洪  陈云飞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69-2971,3049
在梳理常见蔬菜病害预测预报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番茄、辣椒、茄子和黄瓜4种蔬菜病害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梳理出预测模型类型有系统预测模型、数理统计回归模型和新型信息技术(高光谱技术模型、BP模型、叶绿素荧光光谱技术等)预测模型。总结出预测模型的4个建模依据原理和4种常见的建模方法,根据以上内容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并提出现有预测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蔬菜病害预测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旨在对未来蔬菜病害预测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红树林虫害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基于2015—2019年防城港市红树林2种典型虫害(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和柚木肖弄蝶夜蛾Hyblaea puera)的发生面积及气候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在月尺度和旬尺度上揭示并对比了影响这两种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结果表明:防城港市2种典型虫害的发生均显著受5月下旬(虫害发生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中,广州小斑螟的发生与该时段温度呈负相关,而柚木肖弄蝶夜蛾的发生与该时段的温度呈正相关。此外,虫害发生前期的气象要素也影响其发生程度,广州小斑螟的发生受前期(3月上旬和下旬)相对湿度及风速影响,柚木肖弄蝶夜蛾的发生受前期(2月上旬和下旬)降雨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气象条件与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威海市主要农作物和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预测的气象要素相关联的数据库入手,通过建立主要农作物和果树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图,结合历史资料,制作威海市主要农作物和果树病、虫害预报节目和手机短信等,在气象科技为地方经济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稻轮作制中烤烟的主要病虫是花叶病、青枯病、赤星病、小地老虎、烟蚜、烟青虫等“三病三虫”。在影响烤烟主要病虫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气象条件、立地条件、栽培方式、品种、田间管理5项因素的影响最大。在病虫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烤烟大田期各生育阶段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