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区三十五年来旱粮生产的兴衰情况,对如何发挥我区旱粮生产优势,搞活经济,加速农民致富,谈四点看法。 一、我区旱粮生产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区旱粮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旱粮播种面积91.81万亩,总产10,713万斤,占粮食总产的8.2%。1973年旱粮播种面积180.07万亩,总产41,540万斤,占粮食总产的14.48%,为1950年的3.5倍。当时旱粮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旱粮下田,大力发展了稻秋薯、稻秋大豆,每年达12—20万亩;二是旱粮单产大幅度提高,1973年旱粮单产230.6斤,比1950年单产提高112.3%。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区旱粮播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79年旱粮总产下降到24,076万斤,其后还继续下降;1983年旱粮播种面积下降到86.49万亩,总产  相似文献   

2.
东安县地处我省西南端,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共有耕地53.0万亩,其中水田46.7万亩,旱土6.3万亩,旱土占耕地面积的11.9%;有效灌溉面积46.4万亩,天水田面积3.9万亩。总人口5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8万人,农业人平耕地1.06亩。农业劳动力17.0万人,劳平耕地3.12亩。1988年粮食总产量28.9万吨,人平占粮535.7公斤。年出栏肥猪26万多头,人平0.48头。农业总产值2008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人平纯收入497元。  相似文献   

3.
道县总人口58.7万,其中农业人口49.7万,总耕地面积56.7万亩,其中水田39.8万亩,旱土16.9万亩,旱土占耕地面积的29.8%,是零陵地区旱土比重较大的县之一。农业人口人平耕地1.14亩。宜农可垦荒地14万多亩。198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4万亩,单产301.0公斤,总产25.1万斤,人平粮食427.8公斤。农业生产总的情况是集约的水田,粗放的旱地。1988年水稻亩产359.0公斤,旱粮只111.7公斤,不及水稻的1/3,比全省旱粮平均亩产低11.3%。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现状 红薯、大豆和玉米是零陵、郴州地区(下简称湘南)主要旱粮、饲料作物。据统计,“七·五”前期(1986年—1988年,下同)年平均种植面积140.6万亩,占本区同期旱粮种植面积的79.9%;总产1.55亿公斤,占同期旱粮总产的84.2%。“七·五”期间,三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比“六·五”后期(1983年—1985年)有所扩大,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3万亩,大豆44.8万亩,玉米15.5万亩,分别比“六·五”后期扩大0.7%,  相似文献   

5.
双峰县位于湘中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共有耕地61.9万亩,其中水田50.8万亩,水稻及水田旱粮占粮食总产的95%以上。建国以来,全县水田耕作制度相继进行了一熟到两熟、两熟到三熟、冬泡到冬种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每一次重大改革的完成,都使粮食产量步上一级新的台阶。1991年,全县粮食总产已达到50.51万吨,为1949年的5.9倍,全县46.83万亩双季稻田,平均亩产1020.9kg,成为全国12个成建制吨粮县之一。回顾40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耕作制度改革是我  相似文献   

6.
1986年,我省旱粮播种面积1324.2万亩,单产126.3公斤,总产167.2万吨,旱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16.9%和6.35%。播面和总产分别比1978年减少631.3万亩和45.5万吨。  相似文献   

7.
一 娄底地区旱粮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旱粮种类繁多,栽培经验丰富。解放初期,除小麦、红薯、大豆等大宗旱粮产品外,谷类作物中还有大麦、燕麦、玉米、高梁、(禾参)子等;豆类作物中还有绿豆、豇豆、豌豆等;共它还有马铃薯、荞麦等。 建国以来,旱粮生产有所发展,共中红薯、小麦发展较快。1950年全区旱粮作物播种面积75.2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总产8628万斤,占粮食总产的12.41%,平均  相似文献   

8.
甘薯在我省旱粮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有较大的发展,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203万亩发展到1962年的750.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500—600万亩,占旱粮总面积的25.92%,总产由1949年的4亿斤(折谷)增加到1973年的27亿斤,占旱粮总产量的54.2%。甘薯生产的发展对我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产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 临武县位于我省最南端,与广东接壤,人口28.6万,耕地面积21.3万亩,其中旱地4.9万亩,人平耕地0.74亩。198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1.2万亩,亩产322公斤,其中旱粮播种面积5.5万市,亩产125.1公斤。从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上看,该县发展旱地农业、冬季农业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0.
石门是一个山区县,旱粮生产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总耕地面积72.4万亩,其中旱土31.4万亩,占43.4%,43个乡镇中,主产旱粮的有23个,占53.5%,一般年景下粮食作物总播面是140万亩,其中旱粮作物播面是80万亩,占57.1%。然而这个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条件并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水路走得不通,旱路走得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黄沙豆引种示范初报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张惠平三明市农科所罗英许宗得永安市地处福建三明地区中部,常年种植大豆15万亩,占旱粮面积的25%以上,是主栽旱粮作物,其中春豆播种面积08~10万亩,以山地幼龄果园套种为主。近年来,春大豆生产用种主要有莆...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1987年我省吃粮田开发示范,在上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进展。按习惯面积统计,全省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面积达319.8万亩,比上年扩大114.8万亩。有89个乡、2744个村、39163个组成建制亩产过吨粮。与此同时,还抓了中低产田升级、一季中稻和早土多熟制亩产过千斤的开发示范,全省有217.26万亩中稻,36.1万亩旱粮亩产过千斤,有5个县一季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开创了杂交中稻大面积高产的新纪录。全省亩产过吨粮和过千斤的田、上共573.16万亩,一只占粮食耕地11.8%,而生产粮食gi.48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13.
永春县人均耕地0.49亩,人均占有粮食254.5公斤,年需调入粮食1.5万吨,积极探索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1984年永春吾峰乡、桃城镇等地引进汕优63做连作早稻试种成功,随之在永春暖区迅速推广,1984~1990年,累计种植25.22万亩,亩产一般450~600公斤,1990年,全县早稻种植“汕优63”6.5万亩,为永春县早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超历史作出了贡献。永春县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跨三个地市的18个区、县(市)和12个大国营农场。全区土地面积3053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53%,耕地1210.45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3.74%(其中水田910万亩);总人口106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39%,总劳力407.9万个。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商品率占36%以上,是全国较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汉寿县位于我省北部的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间。全县土地总面积2035.08平万公里,合305.26万亩,其中有耕地面积(包括湖田甩亩和自留地)113.03万亩,水田89.28万亩,占耕地的78.99%,旱土23.75万亩,占耕地的21.01%;有油茶林26万多亩。全县现有人口66.60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0318万人,农业劳力28.5万个,每一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82亩,每个农业劳力负担耕地3.97亩。  相似文献   

16.
生产简讯     
据郴州地区《粮油生产动态》,今年的粮食生产有几个特点:一是播种面积略有增加,而以旱粮增加较多,现已落实播面474.87万亩,此去年增加4.47万亩,其中旱粮75.92万亩,比去年增加4万亩,可见农民越来越重视旱粮生产,二是杂交稻面积有所扩大,现落实杂交稻  相似文献   

17.
<正> 沈阳市从1906年开始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水稻面积只有8.3万亩,亩产仅344斤,1978年水田面积达到131.3万亩,亩产7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稻生产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新局面,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同步增长,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增到148.4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概况 新田县土地总面积150.14万亩,耕地面积23.01万亩,其中水田17.41万亩,旱土5.6万亩。总人口33.29万,其中农业人口31.28万,农业劳动力16万。农业人平耕地0.74亩,其中水田0.56亩。1988年农业产值1.8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7.5%,人平收入417元。粮食总产12.1万吨,人平粮食363.7公斤。牲猪饲养量40.55万头,人平1.22头,年内出栏21万头。  相似文献   

19.
临武县有耕地面积21.3万亩,其中水田16.3万亩,旱土4.9万亩。1985~1989年,临武县粮食播种面积年平均31.02万亩,粮食总产量10078.44万kg,平均亩产324.9kg。按总人口计,人平占有粮食344.6kg;按农业人口计,人平占有粮食378.5kg。 根据抽样调查,全县农民的粮食消费结构大约是:种子用粮1.95%,饲料用粮13.28%,上交国家10.01%,其它用粮8,63%,口粮66.13%;按农业人口计,人平口粮250.3kg。1985~1988年,全县每年平均从外地调进粮食668.2万kg。  相似文献   

20.
盐城地区位于淮河和苏北里下河下游,东临黄海,673万多人,集体耕地843万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1.34亩。其中棉田257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30%。建国以来,我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棉产量不断上升。1978年,粮食达到45.83亿斤,年亩)~888斤,总产比1949年增长2.33倍,基本做到了自给,稍有储备。棉花生产发展较快,1949年,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