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套入相临的一段肠管腔内,造成肠腔机械性阻塞,陷入的肠管出现血循环障碍、坏死等,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将会威胁到动物生命。笔者近两年共发现并收治肠套叠病例20多例,成功治疗16例,治愈成功率约50%。无论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收效均不太理想。笔者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经作一简要分析。瑾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犬肠套叠是指犬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肠系膜部分套入或嵌入到邻近一段肠腔内,伴发消化器官机能紊乱的一种机械性消化道阻塞性疾病,是犬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幼龄犬,常继发肠炎,且伴随套叠而引起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患犬剧烈腹痛、呕吐。多发生于小肠,最常发生肠套叠部位是盲肠套入结肠或小肠套叠。笔者总结常用的方法,结合实际经验谈了体会。  相似文献   

3.
犬肠套叠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的肠套叠是由于犬剧烈活动,或肠剧烈蠕动,或长途运输剧烈惯性运动等引起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形成双层肠壁,导致肠腔闭塞的一种腹痛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以幼犬多发,多见于小肠套入结肠、空肠套人回肠、盲肠套入结肠等.  相似文献   

4.
<正>肠变位是由于肠管天然位置的改变,使肠管和所分布的血管发生机械性闭塞所导致的腹痛性疾病。发病后肠内容物排出障碍,肠管瘀血、出血和坏死,是最严重的腹痛病。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肠套叠为肠变位的一种,为一段肠管套入其接连的肠管内,多发生于小肠,偶见于大肠。发病突然,然后腹痛剧烈,初期间歇性,很快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临近一段肠腔内的肠变位.在宠物门诊经常遇到犬的肠套叠病例,特别是4个月内的幼犬发病率较高.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就有关诊疗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相关知识肠套叠是某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多发生于2~4月龄幼龄犬,成年犬很少见。病因一般认为与犬过度饥饿,乳温过低,或饲料质量不好,饮了过冷的冰水、肠道炎症、病毒感染等原因所致肠蠕动功能紊乱有关。幼犬肠套叠以回结型最为多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等。二、病史简介3月龄的德国牧羊犬突然发生高度不安,卧地打滚,疑似剧烈的腹痛,病犬应用镇静剂也不能使之安静。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进入相邻的一段肠管内,致使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疝痛性疾病,2~6月龄幼犬常见。临床表现以精神沉郁、呕吐、弓背、厌食和腹部触诊敏感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列3月龄的幼犬肠套叠的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犬肠套叠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有犬只在患有各种表现剧烈肠道症状的疾病时,如犬细小病毒性肠炎、肠道型犬瘟热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因发病时肠道异常蠕动引发肠管套叠而发生本病。长时间饥饿后突然采食大量食物或者饮入大量冷水,使肠道受到刺激产生剧烈的蠕动,引起近段肠管套入远端肠管发生本病。幼犬在断乳时期没有经过过渡而直接采食新的食物引起肠道消化不良也可激发本病。下面为笔者亲身经历的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进入相邻的一段肠管内,致使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疝痛性疾病,2~6月龄幼犬常见。临床表现以精神沉郁、呕吐、弓背、厌食和腹部触诊敏感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1例2月龄的洛特幼犬肠套叠的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继发直肠脱。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犬肠套叠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苗  赵磊  李春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89-3990
从临床症状、生理指标、腹部触诊以及X线透视等方面对犬肠套叠进行探讨。根据发病时程、便血情况、腹壁紧张状态、肠套叠部位等因素,决定是否采用手术疗法;根据肠管坏死情况,决定是否切除部分套叠肠管,行肠吻合术。研究表明,术后护理和抗感染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翟洪民 《农家致富》2004,(24):45-45
肠吻合手术,即将部分肠管切除后,使两个断端再连接起来,多见于大牲畜的肠便秘、肠扭转、疝气、肠膨涨及引起某段肠管坏死,难以治愈所采取的治疗中。小家畜如猪肠管较薄嫩,缝合十分困难,常规用肠钳夹住两端肠管并拢进行缝合,往往达不到良好效果,笔者曾多次采取黄瓜套入肠道,进行肠管吻合,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出现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鹅均易感染发病,尤以30~60日龄多见.幼鹅发病多与孵化室、育雏室未严格消毒有关,特别是在孵化室育雏的雏鹅发病较多.发病率为10%~60%,病死率为30%~80%. 主要症状:精神委顿,无力,常蹲地,不食或少食,饮水增加.拉灰白色稀便,后期拉水样血便和绿色稀便等.少数鹅后期有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6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块为主要表现.B超确诊359例(98.63%);空气灌肠治疗353例,成功322例(91.22%),其中病程≤48h行空气灌肠317例,成功304例(95.90%),病程>48h 35例,成功17例(48.57%).手术治疗43例,10例为继发性肠套叠,3例因复发或迟发肠坏死再次手术.结论 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疗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空气灌肠明显提高肠套叠整复率;发病48h内空气灌肠成功率高.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性;继发肠套叠多合并肠道畸形,复套率高,手术治疗尽可能同时处理愿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一岁以下婴儿肠套叠的发病率较高,是婴儿常见的急腹症,如不及时抢救,危险性很大,应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婴儿发生肠套叠后,被套叠的肠管会发生充血、水肿、血性渗出,甚至发生坏死而危及婴儿生命。为了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就要熟悉婴儿肠套叠的信号:一、突发性哭闹:肠套叠发生时有剧烈的腹痛,因婴儿还不会诉说,故表现为突发性哭闹,伴有四肢乱动,面色苍白,但腹痛间歇期仍可嬉戏或入睡。反复剧烈的阵发性腹痛后,精神不佳,嗜睡、面色发青。个别较小体弱的婴儿,突发性哭闹不明显,而很快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尽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根据发病到就诊时间的长短、腹部体征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57例在门诊经钡灌肠复位.13例灌肠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儿因来院就诊时有腹膜刺激症状或其它原因未行钡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的患儿无死亡,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组1例死亡.未行钡灌肠复位组2例死亡。结论:将肛门指检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X线透视下稀钡剂灌肠复位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行肠套叠复位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李纳新  张桁 《农技服务》2006,(11):40-40
仔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兔传染病,以拉黄、白、红痢,死亡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影响养兔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经笔者调查,绝大部分仔兔是在35日龄(断奶后l周)左右开始发病,初为黑色稀便,经一天后即变为黄褐色稀便,若治疗延误,则转为白色或红色水样稀便,腥臭。消毒不严,饲  相似文献   

17.
正肠阻塞是肠管运动及分泌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后移,并逐渐变干、变硬,引起某段肠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疝痛性疾病。它是马属动物(马、驴、骡子等)疝痛中最多见的一种,由于该病在临床上发现时一般都是严重阻塞的病例,病畜会因剧烈疝痛起卧不安、频繁打滚而引起肠变位、肠破裂后形成危症,因此需要及时施治。  相似文献   

18.
在家畜被复有粘膜的空腔脏器中,特别是消化道的肠管,兽医临床较广泛的施行手术部分切除,并将肠管断端缝合。肠管经过缝合后必须确保:吻合口的密闭性,以预防肠内容进入创口的裂缝或线道内;创缘连合的坚固性,使浆膜与浆膜紧密地接近,以便创缘形成坚固的连合;保持肠管的可通性,这在对家畜的小肠管施行手术时特别重要。为此,作者结合20多  相似文献   

19.
脐疝是生猪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育肥猪多见,分为有先天性脐疝和后天性脐疝,后天性脐疝居多,是由腹腔内脏器由扩大的脐孔脱至皮下而形成的,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脐孔闭锁,肠管无法复气立,出现粘连坏死,形成钳闭性脐痛。其治疗要手术去除坏死粘连肠管,进行肠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鹅均易感染发病,尤以30日龄~60日龄多见,幼鹅发病多与孵化室、育雏窒未严格消毒有关,特别在孵化室育雏的雏鹅发病相埘较多.这种病的发病率一般为10%~60%;病死率为3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