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刚 《四川蚕业》2010,38(2):51-53
蚕桑是普格县的支柱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养蚕量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区劳动力更加缺乏,养蚕与其它农活争抢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在生产中推行了小蚕专业户共育、少回育、大蚕蚕台育、大蚕地面育、熟蚕自动上蔟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伍化平 《蚕学通讯》2000,20(1):59-61
以小蚕共育(发蚁)、省力化养蚕及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为代表的养蚕实用技术,经实践证明,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增加蚕农收入和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近几年,各地均对此加大了推广力度,加快了推广步伐,以实现蚕茧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推动蚕茧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近几年我县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农户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每购1套活动蚕台,蚕桑部门补助50元。乡镇业务人员每推广1套奖10元,比任务每短少1套惩扣5元。推广发蚁工作要求局所有业务人员人人联系发蚁点,每发1张蚁补…  相似文献   

3.
伍化平 《四川蚕业》2000,28(2):46-48
<正> 以小蚕共育(发蚁),省力化养蚕及纸板方格蔟上蔟技术为代表的养蚕实用技术,经实践证明,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增加蚕农收入,增加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近几年,各地对此加大了推广力度,加快了推广步伐,以实现蚕茧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而推动蚕茧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我县这方面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农户每购1套活动蚕台,补助50元;乡镇业务人  相似文献   

4.
作者就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进行了试点分析,分析了大蚕每日二回育,三回育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出了技术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汉阴县推出了小蚕商品化,大蚕省力化,上簇标准化养蚕模式。通过对比调查,表明汉阴"三化"养蚕模式养蚕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蚕茧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7.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01,21(3):56-56,63
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 ,具有“二省一高”之效。即一省劳力。省力化蚕台育只有十层、给桑、除沙等技术操作每次只需 1 0分钟左右 ,比常规蚕箔育节省劳力 2 /3以上 ,而且蚕台可上下滑动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老年、儿童等半劳力都可操作 ,是目前解决农村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在家缺劳力的最佳途径。二省投资。饲养一张蚕购买一套省力化蚕台育仅需投资 1 50元左右 ,比蚕箔育节省投资 1倍以上。“一高”即蚕茧产量高。由于省力化蚕台育每层有蚕网和蚕台布 ,蚕儿食桑后 ,蚕沙掉在蚕台布上 ,蚕沙不易发酵 ,不产生不良气体 ,加之蚕儿饲养在蚕网…  相似文献   

8.
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农对养蚕技术、养蚕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薄膜拱形架已逐步被淘汰,代之以土墙木顶或砖墙木顶或木墙木顶等型式各样的大棚作为饲养大蚕的场所.大棚养蚕的优点有:一是通风透气,优化蚕儿环境;二是可以稀放饱食,蚕茧单产得以保证;三是可以实行条桑育--省力化养蚕,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四是给方格蔟室外预挂腾出了空间.正是具备了以上优点,大棚省力化养蚕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让农民兄弟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淮安市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3年共同下达了"大棚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示范基地为金湖县金南镇和塔集镇.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1989年初引进小蚕片叶立体育新技术的,1990年在273户试验、示范,养蚕种1633张,占县总养蚕量16.78%,产鲜蚕茧37.93吨,平均单张蚕种产茧23.23公斤,比当年平面育的单张产茧增产 16%左右,1991年全县计划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8000张占总养蚕量的60%,平均单张蚕产茧比平面育要求提高1.5kg, 总增加蚕茧量1.2万kg.蚕茧总产值要求增加10.8万元(每kg蚕茧按9.00元均价计).经过一年的努力,实际推广10623张,占当年总养蚕量的65.43%;超计划32.8%.平均单张蚕产茧24.12公斤,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即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养蚕布局、加强蚕病综合防治、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严格执行“仪评计价”等,而且取得了蚕茧质量稳中有升、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小蚕共育经济效益明显、省力化养蚕劳力成本显著下降等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新型标准活动简易蚕棚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中国蚕业》2006,27(1):37-38
近年来,阳城县养蚕生产为顺应市场变化和蚕农要求,加大力度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特别是针对目前本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扩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县蚕桑服务中心组织科技人员研究攻关,最近成功制造出  相似文献   

12.
方树友 《中国蚕业》2008,29(1):58-59
通过对比分析淳安县与兄弟县市蚕茧质量后认为:淳安县要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必须在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方格蔟自动上蔟、仪评计价等技术,出台奖励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明霞 《江苏蚕业》2006,28(1):58-58
<正>近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蚕技术要求是逐渐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条桑育、砖池育到现在的大棚养蚕,既节省蚕室蚕具投资、又减少劳动力投入,操作方便,关于大棚养蚕的技术关键已有报导。本试验就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浅谈无菌蚕与无菌蚕饲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平 《中国蚕业》2001,22(3):82-83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获得成功以来,曾有多名学者为了家蚕病理等研究,在试管或三角烧瓶等小型容器中用人工饲料少量试养过无菌蚕.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松原藤好先生在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中,为了杜绝蚕病发生、饲料变质及蚕粪发霉,最大程度减少养蚕操作,真正实现省力化,经30余年研究,创建了独特的松原KIT方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无菌育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包括家蚕无菌饲育基础理论的建立、无菌蚕室的设计,配套机械的研制、饲育标准的制定、稚壮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开发、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丝的利用、无菌蚕的多种用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王玉云 《江苏蚕业》2010,32(1):33-34
近年来,室外省力化养蚕在射阳县重点蚕区专业大户已形成规模饲养,有效地解决了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对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养蚕蛆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饲养中常常会大面积发生蝇蛆病,因此做好室外养蚕蝇蛆病的防治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棚省力化养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外建大棚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的省力化养蚕方法,投资建蚕室的费用少,每平方米材料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30%以上,节省桑叶3.00%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18.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徐彧 《北方蚕业》2014,(4):47-49
成县引进大棚养蚕技术,并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省力化养蚕模式。文章总结了各项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特点,强调了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并就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两层固定蚕台育模式适合本县蚕桑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 如东县针对商品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国内养蚕的先进技术,从1987年以来,以少回育为核心,在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熟蚕上山等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1991年全县小蚕立体育和平面1回育饲养张数达5.23万张,小蚕2回育13.46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88.2%;大蚕覆盖育1。328万张,围台育12.782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66.2%。1992年少回育的比例又有较大提高,其中小蚕立体育达7.81万张,并已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围台育、覆盖育达15万张,接近全年发种的70%。简易化、高工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