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试验,初步掌握了桑园桑白蚧发生规律,并探讨了生态桑园建设下桑白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桑白蚧药剂防治,以初孵化若虫期为防治关键时期,如果喷药过早,若虫还未孵化或出壳;喷药过迟,背上已覆有蜡壳,都会影响效果的提高。为此,笔者于1989年在本校桑园对第一代桑白蚧的产卵、孵化等习性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 桑自蚧 Pseudoaulacspis pentagonaTargioni 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盾蚧、桑介壳虫。在杭嘉湖蚕区普遍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桑园复种指数提高,树形趋向矮化,高地桑改低地桑,桑园地下水位提高,小气候郁闷,潮湿,有利桑白蚧传布和蔓延,严重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和桑叶产量。桑白蚧在自然环境中是怎样进行传布的?目前未见有系统资料报道。现把我们对桑白蚧传布途径及防治方法的试验情况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4.
<正> 桑白蚧是吮吸桑树及多种林果枝干汁液的害虫,对寄主的正常发育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桑园栽植密度的增加,桑园郁闭多湿的环境,有利于桑白蚧的孳生蔓延,在局部地区已为害成灾。但由于该虫身被蜡质介壳,繁殖力又强,一般药剂对于老龄若虫和雌  相似文献   

5.
桑白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白蚧别名桑盾蚧,又叫桑介壳虫、黄点介壳虫、树虱,属同翅目,盾蚧科.桑白蚧是桑树的重要害虫,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危害严重,常寄生在桑树基干上部、枝条下部、拳周围,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叠叠,密密连在一起,不见树皮.桑白蚧繁殖力强,蔓延快,大密度为害时其分泌物易引起桑膏药病.也为害茶、桃、李、苹果等多种经济林木,我国和世界各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笔者近3年来针对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发生和传播情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观察,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并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桑白蚧在我市桑园普遍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栽植密度高,桑树生长势旺,造成行间郁闭,桑园小气候潮湿,促使桑白蚧传布和蔓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广西罕见冰冻灾害后桑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笔者对广西部分桑园进行了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表明灾后桑树病虫害主要是蓟马、叶螨、蚜虫、白粉虱、桑白蚧、毒蛾、花叶病、紫纹羽病等,大多数发生情况较轻,均未达到防治指标。文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 桑白蚧不仅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多种树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在江南蚕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为害成灾。据82年调查,洞庭西山三个公社的发生面积占30%,一般寄生率在15~30%,有的田块高达80%以上。桑白蚧在本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雌成虫在桑树枝干上寄生越冬。由于虫体上盖有蜡质介壳,具有抗药性能,防治较难。一般经验,在一龄若虫期使用有机磷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但桑白蚧的幼虫若虫期很短,一般施药与养蚕发生矛盾,在防治时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雌成虫(介壳期)的寄生时期较长,可以利用不是养蚕的时间,进行防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已有许多报导,但有的药剂配制手续较烦,有的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从配药方便,药效较好出发,于80—82年进行了30号机油乳剂与20型洗衣粉混合剂(以下简称机皂合剂)的防治试验,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省桑园主要害虫的发生与为害特点,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浙江省桑园害虫药剂防治规范》和常用农药谱。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桑园规范治虫面积531.9万亩,普及面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41.8%,共挽回桑叶损失22.18万吨。实践证明,应用这一防治规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是为害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桑树养成型式和栽植密度的改变,桑园郁闭程度和小气候湿度提高,有利于桑白蚧的发生,为害严重,影响桑树生长,成为当前一些蚕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桑树叶虫的发生与防治调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暨县位于钱塘江以南,浦阳江中游,集体和个体桑园共49,900多亩.其中:55.4%的面积分布在81个乡(镇)的丘陵山地上,近年来,有2万余亩桑园遭受叶虫为害,春叶损失较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积极性.为此,我们在1983~1984年作了"叶虫的发生与药剂防治调查试验",以利指导蚕农及时治虫,增收蚕茧.现将调查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2.
桑白蚧(Pseudau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别名桑盾蚧,俗称桑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广泛,食性复杂,为害较重;据调查,桑自蚧导致桑叶减产31.9%-51.1%,用严重虫株叶养蚕,一龄就眠率降低24.5%-32.4%,幼虫生命率下降13.1%-37.9%,蚕茧减产17.5%-42.3%,尤以密植小桑园及管理较差、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桑园为甚;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探明了桑白蚧在南充蚕种场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桑紫纹羽病是我县桑树根部的主要病害,我区滩地桑园不同程度都有发生,且蔓延迅速常引起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产叶量。为了探索药剂防治桑紫纹羽病的效果,于1984至86年,本人选用了6种杀菌剂在重病区桑园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供试药剂及剂量 1.5%井岗霉素水剂每株100毫升。 2.50%多菌灵粉剂每株100克。  相似文献   

14.
对于难于防治的桑白蚧采取综合治理对策,制定了治小、治早、兼治的策略,运应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防治桑白蚧效果显著,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防治一龄若虫,虫口减退率达78.09%,并可兼作桑树体消毒剂而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冬季防治以粘土浓泥浆涂干或柴油石乳剂刷干效果好,虫口减退率达78.50%和91.37%,开发利用桑白蚧的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和桑白蚧扑虱蚜小蜂,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化学防治注意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在一定区域内,全面防治受桑白蚧为害桑、果、林、而达到治本的目的。通过防治使铜梁县蚕农年增加经济收入441.915万元,并可获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省各地蚕区桑园在养蚕期间,特别是中、晚秋蚕期经常发生桑白粉病、污叶病和桑蓟马等病虫的严重为害,影响桑叶产、质量,使蚕茧生产遭到很大损失。以往在养蚕前对桑园进行常规农药防治,有一定效果。但绝大部分杀虫灭菌剂在蚕期不能使用,因此桑保工作与多次养蚕的矛盾十分突出,急需研究和应用新的防治技术。为此,我们在过去桑树病虫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用865药剂防治桑树病虫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865药剂是新开发的一种成膜物质。  相似文献   

16.
<正> 桑白蚧是为害桑树枝干的害虫,近年来发生量大,分布面广,为害严重,是当前桑树保护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自八○年起开展了桑白蚧的防治研究。对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及其天敌昆虫等进行了系统的、仔细的观察;并对防治适期及各虫态的防治药物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筛选。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桑白蚧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三年来的观察,摸清了桑白蚧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桑白蚧是副变态昆虫,雌虫无蛹期,雄虫有蛹期,雌虫的发育经过  相似文献   

17.
祝剑波 《蚕桑通报》1992,23(1):7-7,17
浙西新蚕区衢县,主体桑园为1984年冬作物布局调整时发展的5000余亩良田密植桑,由于立地条件好,栽植密度高,园中郁闭多湿,自1987年起桑白蚧危害严重。防治桑白蚧,孵化初期可用多种常用农药或碱性皂液,但因其孵化期长,加上时值蚕期,不便防治;白条白拳期间,目前公认用  相似文献   

18.
徐州蚕种场有桑园30hm2以上,基本集中在场部周围,防治桑园害虫局限于敌敌畏、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这些药剂,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000年春期桑尺蠖等虫量较大,经防治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引进了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进行了比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部分老桑园,近年来桑天牛危害日趋严重。为探索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85年我们从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引进了“8310”和“8302”两种药剂,对桑天牛的为害田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ini—Tozzetti)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贵州各蚕区普遍发生,甚至在局部地方造成毁灭性损失,对于防治方法各地均有一些较好的经验、但就其种群趋势的研究,特别是初受害桑园虫口密度增长趋势,以及从受害到蔓廷的历期,目前研究少,对此我们于1987—1989年在自然条件下、用昆虫生命表的形式、结合田间桑白蚧天敌的情况对其作了部份探索性的工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