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3种观赏草在南京地区夏秋两季观赏价值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赏草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造景材料,日益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观赏性的综合评价也变得尤为重要。以成活率、生长状况、植株观赏价值、花序美感及叶片颜色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3种多年生观赏草夏秋两季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红叶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cv.‘Red Baron’、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var. picta、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花叶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cv.‘Silver Comet’、金叶苔草Carex oshimensiscv.‘Ver-gold’和欧根金线蒲Acorus gramineus cv.‘Ogon’7种观赏草观赏价值较高,且夏秋两季观赏价值变化不大;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cv.‘Zebrinus’、蒲苇C.selloana、细叶芒M.sinensiscv.‘Gracillimus’、花叶芒M.sinensis cv.‘Variegatus’4种观赏草秋季花序盛开,观赏价值较夏季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蓝羊茅Festucaovina var. glauca叶片银蓝色,叶形色泽美观,初夏观赏价值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出现枯黄现象导致其观赏价值明显降低;细茎针茅Stipa tenuissima夏秋两季的观赏性评价均较低,不适合用于夏秋两季南京地区的景观绿化。  相似文献   

2.
九种观赏草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香茅、红叶白茅、细叶芒、花叶芒、斑叶芒5种暖季型观赏草和蓝羊茅、花叶虉草、细茎针茅、金叶苔草4种冷季型观赏草为材料,观测其在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对其基本形态特征、物候期及观赏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红叶白茅、香茅不能正常抽穗开花外,其它7种观赏草在南京地区生长发育正常,适应性较好;冷季型草种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有所不同,部分观赏草种出现季节性休眠现象,如蓝羊茅夏季休眠,花叶虉草冬季短暂休眠,均降低了该季节的观赏价值;5种暖季型草种冬季休眠,其它季节观赏价值较高,适合用于南京地区的景观绿化。  相似文献   

3.
优良暖季型观赏草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俊勤  高鹤  郭爱桂  刘建秀 《草业科学》2011,28(11):1915-1918
为了解暖季型观赏草材料的抗寒性,以暖季型观赏草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用改良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测定了8份暖季型观赏草材料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供试材料物候期的观测,对材料的抗寒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等梯度的低温(10、5、0、-5、-10、-15、-20 和-25 ℃)处理后,供试材料叶片细胞伤害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明显的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拟合度较好。8份材料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是紫田根(Saccharum arundinaceum)>甜茅(S.ravennae)>劲芒(Miscanthus sinensis ‘Strictus’)>矮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歌舞芒(M.sinensis ‘Cabaret’)>遍生芒(M.sinensis ‘Cosmopolitan’)>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而LT50与物候期的相关分析表明,抗寒性与青绿期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青绿期和抗寒性是可以同时得到改良的。  相似文献   

4.
13种观赏草引种的生物安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观赏草的盲目推广带来生物灾害,该研究针对引入的13个观赏草品种分别从种子、不定根、检疫性病虫害3个方面分析了是否存在生物入侵的风险,并就观赏草生态适应性和在景观应用中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种子无自播现象;距离原始植株0.1~1.0 m半径范围内无蔓发性根发苗现象;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水葱(Scirpus validus)和花叶水葱(S.validus ‘Mosaic’)与高抗逆性品种的关联度最高,为0.763 9,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和矮蒲苇(C.selloana ‘Pumila’)稍次之,关联度为0.748 0;13种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造成火灾危害的可能性极低。以上结果证明,所引品种在宁波地区种植存在生物入侵的可能性极低,可以在宁波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玲  刘君  杨志民 《草业科学》2010,27(11):26-32
以红叶白茅(Imperatacylindrica‘Red Baron’)、花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Variegatus’)、细茎针茅(Stipatenuissi ma)和金叶苔草(Carexoshi mensis‘Evergold’)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析4种观赏草枯叶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推进,4种观赏草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比较形态和生理指标后,发现4种观赏草的抗旱性依次为金叶苔草细茎针茅花叶芒红叶白茅。  相似文献   

6.
以物候期、形态特征、越夏性、越冬性及抗病虫害能力为观测指标,系统研究了19种多年生观赏草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蒲苇属、芒属、狼尾草属等13种暖季型观赏草中除蒲苇、矮蒲苇、花叶蒲苇四季常绿外,其余草种均在11月末枯黄,次年3月初返青;除白美人狼尾草每年6月和10月2次开花外,其余草种只开花1次且花期均集中在7~11月,花期较长。蓝羊茅、细茎针茅、金叶苔草、细叶苔草、金边阔叶麦冬和黑麦冬6种冷季型观赏草中,细茎针茅和蓝羊茅夏季休眠,其余草种四季常绿;黑麦冬不开花,其余草种花期均集中在3~5月,花期较短。在成都地区19种观赏草除蓝羊茅越夏性差、死亡率高外,其余草种均能适应成都地区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7种多年生禾草作为能源植物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对照,对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芒(Miscanthus sinensis)、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叶芒(M.sinensis ‘Zebrinus’)以及甜茅(Glyceria maxima)7种高大禾草的表型特性及生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和荻的干物质年产量、燃烧值、折合标准煤均是所有材料中最高的,而灰分是所有材料中最低的,其干物质年产量分别达到了32.11、29.96 t·hm-2,燃烧值分别为17.692、18.202 MJ·kg-1,折合标准煤分别为19.42、18.64 t·hm-2,而灰分分别为29.7、23.8 g·kg-1,所有测定的指标中除燃烧值、含水量以及半纤维素含量外,其他指标与柳枝稷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原产中国的芒属植物是较柳枝稷更适合我国的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灰分与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燃烧值呈线性回归关系,灰分越少则燃烧值越高。将生物质产量、灰分及热值结合分析是筛选合适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科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宁波地区多年生观赏草观赏价值和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植株长势、观赏性、花序美感、叶片颜色及成活率等作为观赏价值评价指标,以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耐热、耐涝及土壤要求等生态适应性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分别对宁波地区13种多年生观赏草品种的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景观效果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蒲苇和矮蒲苇抗逆性较强,四季均能产生优良的景观效果。金线菖蒲和金...  相似文献   

9.
应用Logistic方程研究优良冷季型观赏草抗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冷季型观赏草生长发育的最大限制因子。本研究以叶片为材料,用改良电导法测定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测定了6种冷季型观赏草的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经等梯度的高温处理后,待试材料叶片细胞伤害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明显的"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拟合度较好。抗热性排序为:宽叶苔草(Carexsiderosticta)(LT50=53.5℃)皱苞苔草(C.chungii)(LT50=52.5℃)发状苔草(C.comans)(LT50=51.5℃)棕榈叶苔草(C.muskingumensis)(LT50=48.4℃)蓝灰石竹(Dianthus gratianopolitanus)(LT50=46.3℃)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LT50=44.8℃)。通过对供试材料在南京地区越夏情况的田间观测,发现宽叶苔草、皱苞苔草、发状苔草的长势良好,外观无任何变化,因此认为这3种观赏草的抗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六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京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下,对花叶蒲苇、香茅、红叶白茅、花叶芒、斑叶芒和花叶虉草六种园林常见观赏草进行了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对干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6个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枯叶率、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耐旱性强的草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枯叶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耐旱性弱的草种。相关分析表明,除SOD活性外,其余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表明枯叶率可以作为评价观赏草耐旱性的形态指标。综合评价六种观赏草的耐旱性为花叶蒲苇>香茅>斑叶芒>花叶芒>花叶虉草>红叶白茅。  相似文献   

11.
几种高大禾草热值和灰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3种C3类植物(芦竹、菅、芦苇)与5种C4类植物(五节芒、芒、岗柴、斑茅、南荻)不同器官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为禾草类能源植物筛选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8种高大禾草灰分含量存在差异,且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C3类植物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芦竹(7.17±1.09)%、菅(6.33±0.60)%、芦苇(7.89±1.09)%;C4类植物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五节芒(4.92±1.38)%、芒(6.27±0.94)%、岗柴(6.99±1.13)%、斑茅(5.13±0.88)%、南荻(5.10±0.82)%。2)C3类植物中芦竹干重热值较高,C4类植物中五节芒、芒、斑茅、南荻的干重热值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岗柴干重热值最低。3)芦竹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五节芒、芦苇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而菅、芒、岗柴、斑茅、南荻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无相关性(P>0.05)。4)C3类植物平均去灰分热值分别为:芦竹(19.01±0.27)kJ/g、菅(18.58±0.31)kJ/g、芦苇(18.72±0.23)kJ/g;C4类植物平均去灰分热值分别为:五节芒(18.52±0.32)kJ/g、芒(18.69±0.47)kJ/g、岗柴(18.54±0.33)kJ/g、斑茅(18.48±0.41)kJ/g、南荻(18.49±0.37)kJ/g,灰分含量不同,导致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2.
芦竹作为清洁生物质能源牧草开发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多年生牧草开发能源草业是在当今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芦竹Arundo donax具有作为生物质能源牧草开发的潜力,而在我国目前仅作为造纸制浆的原料。在介绍芦竹生物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作为能源牧草的植物学、生态学特点,及其经济价值和开发的潜力,并提出了其相关的种植管理技术,为利用芦竹作为能源牧草、开发能源草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期芦竹的营养价值及体外产气特征。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生育期分别为75、90、105、120、135d的整株芦竹、芦竹茎、芦竹叶的营养成分含量;用体外产气法测定芦竹体外发酵72h的发酵液pH、干物质消失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ADFD)以及产气量(GP)和产气动态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整株芦竹的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呈升-降-升的波浪状变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茎、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波动较大。2)随生育期的推移,DMD、NDFD和ADFD逐渐降低,75d与90d差异不显著(P0.05),这2者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05、120d(P0.05或P0.01)。3)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最大GP呈现递减趋势,其中75d与90d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P0.05或P0.01),其中105、120和135d的最大GP分别比90d低了40.22%、50.98%和51.53%;产气速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得出,芦竹做为牧草的最佳生育期为90d。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类能源草在京郊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纤维素类能源草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植物与良好的生物质资源。对柳枝稷、荻、芦竹3种纤维素类能源草从农业种植到纤维素乙醇制备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柳枝稷、荻、芦竹为原料,每制备1.00 t纤维素乙醇的经济效益分别为4 147.85,1 185.08,2 019.76元,柳枝稷最优,芦竹次之,荻再次之;每制备1.00 t纤维素乙醇所需种植的柳枝稷、荻、芦竹的大气净化生态价值分别为4 639.28,4 351.25,4 320.39元,柳枝稷最优,荻次之,芦竹再次之;3种纤维素类能源草均具有强大的固定大气CO2的能力,对于降低温室气体CO2浓度、促进土壤碳的积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挖沙废弃地能源草生长特性与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草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资源之一,为获得能源草在华北地区边际土地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开展了能源草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 Nakai)和芦竹(Arundo donax L.)的氮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边际土地上种植的3种能源草的株高、分蘖数量、叶片SPAD值和生物质产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生物质产量与土壤氮素浓度之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挖沙废弃地上获得柳枝稷、荻和芦竹最高生物质产量的适宜土壤氮素浓度分别为115.1mg·kg-1、131.0mg·kg-1、125.1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