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学样  郭伟  黄锦灵 《种子世界》2021,(10):0162-0164
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建设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墒情自动监测站和监测点,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示范区等项目,并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示范推广,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 5000 亩,辐射推广 1.5 万亩,示范推广总面积 2 万亩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推广机采棉技术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是全面提升兵团植棉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兵团已将机采棉技术列入"十五"期间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兵团采棉机保有量已达到110台,年机械采收面积可达到2万hm2(3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芽接是杏树嫁接的主要方法,从2001年起我们在轮台县进行了4 000余hm2(旧制6万亩)的杏树芽接,操作方便,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将芽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 辽棉12引进推广情况 棉花是我区广大农民和农工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扩大和重茬连作年限的延长,棉花病害、虫害也在不断加重,加上新疆本地很多棉花品种不太抗病,严重制约棉花的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农五师八十六团就已经历了这种严酷的现实,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1991~1993年3年间,全团2 533.4hm2(旧制3 .8万亩)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面积1 200hm2(旧制1.8万亩),发病率达45%以上,绝收面积达400hm2(旧制0.6万余亩).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中棉所35与我团主栽品种中棉所23相比,具有结铃性强、纤维品质好、早熟、田间通风透光好等特点.2000年我团种植中棉所35号0.427万hm2(旧制6.6万亩),平均667m2(旧制1亩,下同)产皮棉164.7kg,较丰收的1998年(129.2kg)提高6.5%.现将中棉所35大面积高产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兵团"十五"计划及2002年种植业发展目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02年将对18项农业技术进行重点示范、推广.现将推广项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陕西百万亩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延安 《作物杂志》2001,17(1):21-23
陕西省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南、陕北,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 (26.26万hm2 ),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品种多杂乱,种性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单产一直在10500~12000kg/hm2 徘徊。为了使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三项增产显著的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提高全省马铃薯生产水平,1996~1998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实施了陕西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3年共推广528.75万亩(35.25万hm2 ),约占项目实施区马铃薯面积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自1996年开始引入甘肃省种植,2000年新陆早7号和8号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7万hm2(旧制25万亩)和1.07万hm2(旧制16万亩),多年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约6.67万hm2(旧制100万亩),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棉花主栽品种,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甘肃省棉花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0年12月18日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经过多年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示范后审定合格,颁发了甘肃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合格证书,认定可在甘肃河西棉区推广种植.新疆这两个棉花自育品种在省外被认定、推广,这还是首次.由历史上靠品种引进、自育自用发展到今天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的输出,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新疆棉花育种科研已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拓宽了育种领域和种子市场,为共同开发西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地膜甜菜机械穴播技术是我团甜菜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田间用工,同时节约了种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1996~1999年引进、改制、试验、推广膜上穴播甜菜453.5hm2, 667m2(旧制1亩,下同)增加产量723.5kg,667m2增加经济效益246.11元.该项成果2000年度获农九师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区实施机械化采收棉花,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区植棉业的劳动生产率.我区在经过几年试验后,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第一手资料,为机采棉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植棉单位的积极响应,仅兵团农八师2001年就播种机采棉0.57万hm2(即旧制8.5万亩),进行了大面积的采收试验和示范.从这几年的实际采收结果和研究结果看,采棉机械和加工机械技术已基本过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配套的技术不足.现将目前推广机采棉工作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收获株数不足一直是困扰棉花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弥补了收获株数不足这一缺限。但从棉田实际情况调查得出 ,每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 1 .8万~ 2 .0万株理论株数的播种方式 ,实际收获株数每 667m2 为 1 .3万~1 .4万株 ,保苗株数为 70 %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地膜甜菜机械穴播技术是我团甜菜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田间用工,同时节约了种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1 996~1 999年,农九师一六三团引进、改制、试验、推广膜上穴播甜菜45 3.5 hm2 ,667m2 (旧制1亩,下同)增加产量72 3.5 kg,667  相似文献   

13.
盐碱市郊区是全国杂交稻种子主要产区之一,每年制种约2.5万亩。为进一步提高种子产量,从1989年开始,我们积极推广单式行比制种新技术,将父母本行比由2:12~14改为1:10~12,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一、特点 1.增产显著。单式行比制种母本结实率增加1~2%,有效穗亩增1万左右,一般增产6%左右。  相似文献   

14.
孙妍 《中国种业》2016,(10):67-67
<正>近年来,灌南县在水稻的耕作、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育秧及栽插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瓶颈已成为水稻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攻方向。2014年灌南县申报了中央财政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应用及推广,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项目实施地点位于灌南县新安镇闸北村、小元村大吴村、相庄村、龙沟村,面积共计776hm~2。通过2年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也是兵团的支柱产业。全疆棉花种植面积约 1 0 0万 m2 ,占耕地面积的 2 7.1 %,其中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约 43.3万hm2 ,占兵团耕地面积的 47.3%。近几年来 ,由于兵团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 ,使兵团棉花单产由 1 999年的 1 0 7.0 kg/667m2 (旧制 1亩 ,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种植中棉所35化调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一师十一团主要以中棉所35为棉花主栽品种,并多采用高密度种植技术.几年中,我们不断就品种(中棉所35)与高密度(1.8万株/667m2,667m2为旧制1亩,下同)栽培技术的优化配套进行了大量实践,现将高密度种植中棉所35的化调定性定量技术措施进行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开79-3是辽宁省开源市农科所80年代末90年代初育成推广的高产型水稻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分蘖力强,高产、优质、抗倒伏及高抗稻瘟病等优良特点.1996年二十九团从农一师引进,当年种植面积占全团种稻面积的63%,平均666.7m2(即旧制1亩,下同)产611.3kg.1996~1999年累计种植面积5 986.3hm2,平均666.7m2产648.64kg,比1990~1995年种植的杂交稻和辽盐241平均增产13.46%.现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21世纪的事情。1910年,全世界仅建立了14个国家级推广机构;到二战时,国家级推广机构为48个;现在,全世界国家级推广机构达150多个。根据联合国粮机组织的调查,全世界约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2万人(中国仅包括种植业部门),其中非洲约5.9万人,亚大地区约39万人,欧洲约1.5万人,拉美约33万人北美约1.5万人;近东地区约3万人。现有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新春9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面包小麦,2001年列入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为了充分发挥新春9号的生产潜力,一六六团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新春9号单产400kg/667m2(旧制1亩,下同)高产栽培规程,其收获籽粒品质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家强筋小麦标准。1播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棉花高密度技术和六大精准植棉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兵团棉花生产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单产、总产、高产和特高产棉田的面积逐年增加 ,1 999年平均单产为 1 0 7.1 kg/ 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 ,2 0 0 0年平均单产为 1 1 2 .7kg/667m2 ,较 1 999年增加 5 .6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