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西黄土区的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对林下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西黄土区,针阔叶树种的配置更有利于林下层植被多物种的共存;油松和刺槐的搭配种植显著提高了森林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和林下植物群落的生物量,这些生态因子的改善又有利于其林下植被物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是根据特定区域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以保持森林最基本的自然结构特征,实现长期稳定的林木生长和林分发育,满足森林经营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服务需求;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拟通过对衰退人工刺槐林进行定向培养,研究江淮地区退化人工林林地的更新复壮和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 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 个样地共记录了102 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 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 种,乔木层12 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
刺槐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生长快等特点,是辽西地区荒山造林、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植被修复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辽西地区优良乡土树种。本文从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辽西地区刺槐造林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刺槐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系生长是树种特性与土壤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根系研究可为困难立地树种适应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药乡林场麻栎和刺槐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2种树种在石质山地浅层细根的生物量、细根形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华北石质山地2种树种细根生长特征及其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1)在根径0~0.5cm范围内,麻栎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刺槐。麻栎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4);2)在根径0~0.5cm范围内,刺槐的根系数量显著高于麻栎,而根长、根表面积显著小于麻栎。刺槐根表面积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r=-0.809);3)刺槐非根际土壤全N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麻栎。相关性分析表明,刺槐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土壤养分并不是刺槐根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麻栎细根生长发育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根据2种树种浅层细根特征,在华北土石山地造林过程中,可考虑其根系生长策略的不同而采用树种混交,从而弥补2种树种对不同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实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植被保存率。  相似文献   

8.
任贵军 《乡村科技》2020,(6):72-72,77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以湿润为主的气候类型向以干燥为主的气候类型的过渡地带。当地自然植被较少,榆树刺槐混交林为萌生,通过对混交林林分结构的调查,掌握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达到对刺槐萌生林科学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苗龄为6年、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麻栎、枫香、苦楝和湿地松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皖东丘陵紫砂岩乡土树种造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差异,不同树种胸径生长表现为苦楝>枫香>麻栎,不同树种蓄积量表现为麻栎>苦楝>枫香;湿地松在造林3年后逐渐死亡,表现出生长不适应性。说明麻栎、枫香、苦楝等优良乡土树种可以作为紫砂岩造林首选树种,并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为筛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建与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4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熵权法(EWM)对各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种林分类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依次为:油松人工林(17.79 t/hm2) > 侧柏人工林(13.55 t/hm2) > 刺槐人工林(12.81 t/hm2) > 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6.71 t/hm2)。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的主要持水层为乔木层;刺槐人工林中乔灌草的持水量相近;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中主要持水层为草本层。(2)4种林分类型中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23.02 t/hm2) > 侧柏人工林(13.00 t/hm2) > 刺槐人工林(10.36 t/hm2) > 油松人工林(2.81 t/hm2)。(3)4种林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3 182.43 t/hm2) > 油松人工林地(3 176.67 t/hm2) > 侧柏人工林地(2 995.3 t/hm2) > 刺槐人工林地(2 803.5 t/hm2)。其中除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与油松人工林地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林地持水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4种典型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排序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 > 侧柏人工林 > 油松人工林 > 刺槐人工林,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林下草本层与枯落物。结论从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晋西黄土区应采用仿拟自然植被技术、封山育林等加强次生植被的建设与管护,营造林下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丰富的植物群落,以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百花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有着大面积的次生林。无论面积或立木蓄积,白桦林皆占有优势。群落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中混有13个伴生树种,16个下木种,50多个活地被物种。林下天然更新中等,但是没有发现针叶树苗。 白桦群落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面积最大的厚土层的绣线菊白桦林具有最好的生境条件与生产力。 多数白桦林为Ⅳ龄级(31—40年生),但还保持着较高的年蓄积生长量,与较大的生长潜力,因此,目前不应该施工采伐。 中等密度的白桦林有着最高的年蓄积生长量。根据D—C_w以及H—C_w的相关关系,计算了理论密度,编制了经营密度表。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作用,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及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3种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出现40个植物种,灌木6种,草本34种。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植物种数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2)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人工林>天然林。人工刺槐林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人工油松林,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油松林;3)与2006年相比,2012年研究区内植被种类增加,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增加要比天然次生林内明显;4)3种森林群落类型林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联大小为土壤养分>有机质>pH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群落的景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对湛江市湖光岩地质公园10个人工植物群落和5个景观节点植物种的部分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样地乔木和灌木排序前5位的植物重要值之和分别为38.50%和40.16%,表明景区内乔木和灌木应用树种较均匀搭配使用,但优势种不明显。在草本层重要值排序中,排序前2的植物重要值差异最为明显,主要以地毯草为主要物种,其总体优势程度显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竹类-草本层,景区中乔木层植物最为丰富。人工植物群落将湖面与环山上的自然植物群落有机连在一起,给游客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陶醉。建议增加乡土树种和具有地质公园特色的植物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纯林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所引起的土壤性质极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防治的根本途径是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树种进行混交改造。通过室内模拟混合分解试验,研究小叶杨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养分释放的影响,从而为人工纯林混交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对C释放的影响:辽东栎枯落叶表现为极强的促进作用,释放率提高21.32%,油松枯落叶表现为较弱的抑制作用,释放率降低14.78%,其他树种枯落叶作用不明显;②对N释放的影响:辽东栎枯落叶表现为极强的促进作用,释放率提高28.69%,樟子松、刺槐枯落叶促进作用较弱,释放率分别提高14.98%、13.36%,油松枯落叶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释放率降低20.33%,其他树种枯落叶作用不明显;③对P释放的影响:刺槐、辽东栎、沙棘枯落叶表现为超强的促进作用,释放率分别提高57.60%、43.06%、38.60%,紫穗槐枯落叶表现为强烈的促进作用,释放率提高22.64%,油松、樟子松枯落叶表现为超强的抑制作用,释放率分别降低62.63%、47.99%,其他树种枯落叶作用不明显;④对K释放的影响:油松枯落叶表现为较弱的抑制作用,释放率降低10.41%,其他树种枯落叶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而马尾松是中国人工林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区域。马尾松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南方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人工林对生态防护、生态治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服务功能较差。人工林的近自然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对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1993年造林的马尾松人工林进行4种不同强度(50%、40%、30%、20%)间伐后,套种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润楠(Machilus pingii)、红锥(C. hystrix)4个乡土阔叶树种,各种套种密度皆为120株/hm2。分别于间伐前(2004年)及2010年对群落生物多样性及人工套种树种生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间伐处理后,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物种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加,600 m2的样方中,物种数由(2.75±2.56)种增加到(11.17±4.32)种,个体数由(5.75±4.31)株增加到(32.17±19.09)株,群落中乔木亚层的优势种变化不大,主要有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等。新增加到乔木层的物种大都为之前群落中灌木层的种类,主要有三桠苦(Evodia lepta)、鸭脚木(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白花龙(Styrax faberi)、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木姜子(Litsea pungens)、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等。(2)间伐处理前,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4.63±4.24)种,间伐处理后,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7.58±3.80)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林下灌草的优势种与间伐前大致相同,灌木层优势种为三桠苦,草本层优势种为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不同间伐强度处理林分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间伐前林分也无显著差异。(3)间伐促进了4个乡土树种幼树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大叶栎、红锥幼树的高度和胸径显著增长;50%的间伐强度的林分中,阔叶树种幼树的长势要显著好于其他间伐强度,50%的间伐强度最有利于马尾松林下套种的阔叶树种生长。(4)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的4个阔叶树种幼树的初期生长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大叶栎与米老排幼树的早期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红锥和润楠。  相似文献   

16.
对直径生长转移概率矩阵模型进行了线性扩展,用以研究混交异龄林的树种组成问题。以扩展后的矩阵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树种组成的最优经营模型,并以吉林省东部长白山林区针阔混交异龄林为对象,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作者所建立的模型同原模型一样具有直观性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优点;特别是该模型在不增加问题复杂性的情况下,考虑了长期以来不易于定量化的最优树种组成问题。所得到的经营方案可供该地区制定经营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北石质山区4种乡土树种耗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watchdog 900ET小型全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华北石质山区乡土树种乔木山杏、刺槐和灌木酸枣、荆条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监测,进而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晴天时,乔木树种液流变化呈"几"字状,具有宽峰,而灌木树种则呈波动性变化,具有多峰;其液流速度大小为山杏酸枣荆条刺槐,而液流通量大小为山杏刺槐酸枣荆条;灌木树种液流启动、达峰值和终止时间均比乔木树种早。阴天时,乔灌木树种的树干液流变化比较平缓,而且液流速度较低,灌木树种液流启动、达峰值和终止时间也比乔木树种早。雨天时,乔灌木液流变化多次起落,但灌木树种对降雨敏感,液流速度显著增高。②乔灌木树种树干液流月变化呈现出5、6、10月份低,7、8、9月份高的规律。乔灌相比,10月份,灌木液流速度比乔木下降的程度大;5、6月份乔木耗水比率低于灌木。③影响乔木树干液流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大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太阳辐射,而灌木树种为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乔灌木树种液流速度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极显著,调整R2依次为0.915、0.849、0.870、0.918,方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林的树木多样性与主要害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树木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连续2 a的研究(2009年和2010年)。思茅松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或高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思茅松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但林地的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并不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一致。思茅松主要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stata的危害情况随林地树木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在思茅区清水河乔林层中,思茅松毛虫[y = -29.929x + 70.61,R2 = 0.966 7(2010年);y = -14.578x + 34.213,R2 = 0.974 9 (2009年)],微红梢斑螟[y = -8.873x + 20.627,R2 = 0.994 6(2009年);y = -8.653x + 20.215,R2 = 0.935 1 (2010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现更好的线性关系,而松实小卷蛾的受害率则与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较好线性关系[y = -5.672 7x + 14.964,R2 = 0.835 8(2009年);y = -4.476x + 12.27,R2 = 0.838 1(2010年)。在景谷文朗,思茅松毛虫[y = -55.454x + 135.16,R2 = 0.954 1(2009年)和微红梢斑螟[y = -23.895x + 57.907,R2 = 0.983 1(2009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同样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图5表3参8  相似文献   

19.
针对樟子松纯林地力衰退及虫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毛乌素沙地特点开展樟子松、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分析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的樟子松相比,受害植株的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极显著下降;与纯林相比,混交可以显著地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和造林存活率;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具有明显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从而降低了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混交促进了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群落郁闭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枯落物和沙结皮积累明显高于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