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洲龙王白莲为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特产,产地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洲龙王白莲主要产于新洲龙王咀农场和双柳、涨渡湖、阳逻、汪集4个街道的30个村和1个农场。地域范围为:东经114°36’51’’~114°50’22’’,北纬30°35’42’’~30°45’18’’。地域总面积10000 hm^(2)。  相似文献   

2.
莲籽在贮藏过程中,其蒸煮特性及食味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莲籽陈化变质。为了解这一变化的内在原因,以新鲜和陈化的广昌通心白莲为试验材料,对2种莲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胶凝性等功能特性和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和陈化莲籽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及醇提取物HPLC图谱相似度差异都不显著,但其他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且各种功能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陈化莲籽的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支链淀粉和巯基含量显著降低,吸水性和吸油性、乳化性、发泡性、胶凝性等方面都有所降低。贮藏导致莲籽蛋白质、脂类和淀粉等化学成分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功能特性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籽白莲又称籽莲或白莲,生产中称籽莲,深加工后称白莲.它是我国荷莲三大类型品系(藕莲、籽莲、花莲)的栽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产区,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为多.籽白莲加工食品--莲籽八宝粥、莲蓉、莲籽汁、莲糕、莲籽糊等上百种高档营养食品畅销海内外.籽白莲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现代莲农在籽白莲生产中有丰富的优化高产栽培经验,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莲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水生农产品,鲜嫩的白莲籽既可作水果生食,又可以炒食,还可以煨制莲籽龙骨汤、莲籽排骨汤、莲籽银耳汤等,味道鲜美,色香爽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鄂南水乡嘉鱼县有白莲面积2 000 hm2以上,在白莲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莲田杂草为害严重,一般的化学除草剂不能使用;二是缺硼莲田的空秕率较高;三是年限久的老莲田病虫危害严重;四是寒潮低温导致大量的荷花死亡.为了提高白莲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了如下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籽白莲又称籽莲或白莲,生产中称籽莲,深加工后称白莲。它是我国荷莲三大类型品系(藕莲、籽莲、花莲)的栽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产区,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为多。籽白莲加工食品——莲籽八宝粥、莲蓉、莲籽汁、莲糕、莲籽糊等上百种高档营养食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6.
莲藕,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中能产生肥嫩根状茎的栽培种,学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别名莲、藕、荷等,起源于中国和印度,在我国有约3000 a的栽培历史[1]。藕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鲜藕还含有20%的糖类物质和丰富的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可单独作菜,也可以作其他菜的配料,可与肉类煮食、炒食,也可以加工。莲籽多去皮、去心,加工成通心白莲,烘干后作营养食品,供出口或内销。藕节、荷叶、莲蓬及莲籽均可入药。  相似文献   

7.
建德市是浙江省白莲的主产区,拥有800余a的种植史。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栽培加工技术,出产的白莲籽大粒圆,炖煨易熟,香醇可口,品质上乘,早在南宋时期就被钦定为皇室贡品。近年来,白莲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大慈岩镇为中心的莲籽产业带。2009年该市白莲种植面积达800余hm2,总产值25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梁山出土的古莲(命名为梁山古莲)进行了种质资源价值研究。断代分析结果显示,梁山古莲籽距今时间最长约为731 a,入土年代处于我国元朝初期,古莲籽发芽率在90%以上,不同方位取得的莲籽大小存在明显差异;表型分析表明,梁山古莲属于中国莲系大株型少瓣红莲类群,为黄河流域野生莲,古莲群体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梁山古莲与山东地方品种马踏湖白莲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四个仁用杏品种(系)抗寒性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农林科学院杏属种质资源圃内4年生的4个仁用杏品种(系)("中仁一号"‘B5’"优1""龙王帽")为试材,采用室内测定的方法,测定并比较了植株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的抗寒性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仁用杏品种(系)的抗寒性指标进行分析,以期筛选抗寒性强的仁用杏育种杂交亲本。结果表明:4个仁用杏品种(系)综合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是"中仁一号""优1""龙王帽"‘B5’。"中仁一号"综合抗寒性最强,可以作为抗寒性强的育种材料;"优1"的综合抗寒性次之,可作为抗寒性较强的育种材料;"龙王帽"抗寒性一般,不作为抗寒性育种材料推荐;‘B5’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POD活性3个抗寒性指标上有突出的表现,可根据需要进行筛选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针对鲜莲籽产业化开发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加工技术及产品的现状,提出了保鲜莲籽、速冻莲籽、莲籽膨化食品及莲业副产物的产业化开发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湘潭寸三莲     
潭寸三莲又称半渡红,系湘白莲中最优品种。它以三粒莲籽并列的宽度超过一寸而得名。寸三莲莲籽颗粒圆壮均匀;肉色乳白,、质地细腻,易熟耐煨,久煮不碎,汤清而不浑,清香味美,落口消融。以色、香、味、形俱优而著名,历代都作为珍品进贡皇室,称为贡莲。 寸王莲原产湘潭县城西杨塘(今湘潭市岳塘区杨塘)。自汉朝以来,一直有栽培,但面积不大,单产低。新中国成立后,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1959~1981年湖南省外贸部门收购白莲13,923吨,其中湘潭寸三莲为4010.7吨,占总收购量的34.72%。 1984年全县种植9.4万亩,总产量达14,100吨,比1959年增加306.5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鲜莲籽产业化开发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加工技术及产品的现状,提出了保鲜莲籽、速冻莲籽、莲籽膨化食品及莲业副产物的产业化开发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东方红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子莲第三次航天搭栽诱变育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航天处理的白莲种子,其SP1代在单株现蕾数、有效蓬数及每蓬实粒数等方面变异较大,并筛选获得2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子莲单株,分别比对照增产19.4%和58.1%.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野生食用牛肝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玲仙  殷建忠 《食用菌》2008,30(4):61-62
对盛产于云南的4种野生食用牛肝菌,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热能、膳食纤维、水分、无机元素、维生素等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并对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保存维生素B1、B2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4种野生食用牛肝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高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其中以小美牛肝菌中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无机元素中含钾丰富,铁、锌也较多,但钙含量极低。维生素中以维生素B2含量最丰富,其中美味牛肝菌维生素B2含量最高,是铜色牛肝菌的3.5倍,和已知含维生素B2最丰富的动物肝脏相接近,但几乎不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云南民间传统的急火快炒烹调加工方法对维生素B1,B2的破坏明显低于罐头加工方法。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野生食用牛肝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每100g大豆含磷571mg、铁11mg及钙367mg,明显多于谷类,大豆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B族维生素和烟酸含量也较谷类多出数倍,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蔓的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甘薯嫩尖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明显高于芹菜、菠菜等蔬菜,尤其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萝卜大约高出3.8倍.  相似文献   

17.
龙皇大杏仁树是对通过嫁接培育的优种甜仁杏树。龙皇大杏仁是指我国出口王牌——龙王帽及其丰产优系。其杏仁含蛋白质23%,脂肪50~60%,糖类10%,每百克中含磷338mg、钙111mg、铁7mg、VB_(17)140~190mg。杏仁主要用于糕点、罐头、糖果等食品业,为我国出口拳头产品。在医药上有润肺、解饥、驱风、止泻、润燥等功能。VB_(17)具有将癌细胞转化为好细胞的功能,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不理想,龙皇大杏仁VB_(17)含量与人体需要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莲籽是建德市的七大特色产业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以大慈岩镇为中心的莲籽栽培区域是浙江省莲籽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莲籽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真空包装鲜莲籽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制备真空包装鲜莲籽的工艺流程、具体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0.
黄皮疣柄牛肝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皮疣柄牛肝茵中宏量营养成分、常量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皮疣柄牛肝菌中蛋白质含量35.10%。脂肪1.40%。粗纤维12.53%。总糖9.33%;元素钙的含量较低为126mg/kg;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为3.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