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战略目标,遵循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扎实推进保护区的资源管理、科研监测、基础建设、宣传教育、社区发展等项工作。把握机遇,新常态下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启动"十三五"期间亚洲象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查看、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勐腊保护区内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周围,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近年来亚洲象所造成的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群众粮食作物损失情况.提出加强宣传,改善管理部门工作条件和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做好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工作等做好亚洲象保护及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同共进关系到所在区域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中首先基于协同理论分析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建立了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分析框架;其次,分析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得出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存在协同问题;再次,从亚洲象对应的生态子系统,社区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治理子系统,以及外部社会经济治理系统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及不足,分析产生协同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机制、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和加强科研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村寨开展村寨访谈,结合步行样线调查和村寨同步监测方法,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选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6个种群,包括目击到的实体和足迹、粪堆等痕迹,推断在尚勇子保护区内生存的亚洲象最小种群数量为66~71头,重点活动区域在勐满上中良水库—不足不沙—三岔河区域。亚洲象觅食区域以热性竹林为主,取食和休息区域以竹阔混交林为主,在灌丛或林下灌木丛区域路过或休息。文中就亚洲象种群数量估计、栖息地选择以及种群分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藉此提出保护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分布着120头左右的亚洲象。近年来由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林内野象的食物相对减少,野生亚洲象损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为缓解人象冲突矛盾,于2005年开展了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89次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活动。经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及取食情况分析,其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适当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逐渐改变食物源基地的种植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日益严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访谈等方法,分析了1991~2010年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为害情况。分析认为,天然林下食物减少、栖息地孤岛效应、环境容量不足、亚洲象取食习性改变、人为伤害引发的报复行为、补偿不足和思小高速公路阻隔等是造成人象冲突的主要原因。藉此提出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开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损失补偿额度,开展以观象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和建立亚洲象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云南太阳河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思茅就有野生亚洲象的记录,1976年象群消失,1992年又从西双版纳返回,近年来种群在不断变迁,但据以往的调查记录亚洲象很少进入太阳河保护区。在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和分布增加的背景下,2017年4月~2019年7月,我们运用红外相机技术、样线法和访谈法对保护区内亚洲象开展调查。自2018年4月以来,发现亚洲象重返太阳河自然保护区,数量为5~6头的极小种群。结果表明亚洲象的种群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分布区域也有扩散的趋势,亚洲象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着栖息地减少和高度破碎化、食物不足以及人为活动干扰等威胁。本文还讨论了亚洲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云南省实施生物多样保护工程,加强极小种群绿孔雀的拯救保护。一是强化就地保护。在我省有绿孔雀分布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自然保护区,将绿孔雀作为明星物种开展就地保护工作。二是加强科学研究。除科研院所开展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恢复、生境利用等研究外,林业部门还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筹集资金近70万元开展绿孔雀种群数量调查、巡护监测及栖息地恢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20年的野外观察和记录,并查阅1983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等历史资料,采用综合野外调查、社区座谈访问、收集历史资料等方式,调查研究了亚洲象在1988年前在勐腊子保护区神秘消失后,间隔14年于2002年开始在勐腊子保护区发现有亚洲象个体活动以来的10多年间,亚洲象这一种群在勐腊子保护区不断繁衍、扩大及其分布现状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亚洲象回归勐腊子保护区,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优越,真实具体地体现了管理成效,对全面认识和研究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的难度,发现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开展野生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无法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数据;同时,亚洲象与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研究方法开展监测与预警既危险又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监测预警信息。自2016年6月以来采用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确保调查、监测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准确、完整的亚洲象分布、数量、活动轨迹等信息,并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充分显示了无人机的优越性,并在我国野生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及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无人机技术在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监测预警、受伤及受困野生亚洲象野外救护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并展望未来在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预警及保护管理中更广泛的应用,为将来完善无人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亚洲象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亚洲象在全球的分布和数量等基本情况,阐明了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了亚洲象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缓解人象冲突和保护亚洲象两个行动方向,阐释了构建亚洲象种群基因交流廊道和从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研究人象冲突发生机制的必要性。还提出了研究亚洲象觅食农作物的行为机制和能量补给策略,以及探究亚洲象的个体差异与肇事行为的关联机制等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洲象栖息地减少,伴随而来的人象冲突问题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对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行为和人象冲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国内亚洲象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为亚洲象保护管理和人象冲突缓解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亚洲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象冲突已成为部分地区人们生产生活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大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态度。文章以发生在我国云南省的亚洲象危害为案例,论述了我国亚洲象的分布现状、威胁因素、缓解措施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亚洲象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尚勇南坪村,是勐腊县遭受野生亚洲象危害最严重的村寨之一。近年来,保护区内的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它们的生活空间及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使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南坪村的村民饱受了野象的危害。由于庄稼被野象毁坏和吃光,南坪村的村民多年来靠政府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叙述了锡盟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现状、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以及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亚洲象保护所面临的栖息地减少、生境破碎化、人象冲突加剧、盗猎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取得了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分布、活动地点、对生境因子的选择、周边社区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应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野外巡护、栖息地改造与恢复、生物走廊带建设、缓解人象冲突4个方面开展对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保护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捕杀珍贵、濒危动物者量罪的思考省高级人民法院张晋明1994年,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一起猎杀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濒危动物亚洲象的特大案件,致使16头亚洲象被打死,4头被打伤,象牙被走私、倒卖。此案震惊中外,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审判此案时,感...  相似文献   

19.
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集中活动的栖息地范围,选择莲花塘、小田坝和冷山河3个区域实施栖息地恢复、食源地和硝塘建设等项目,扩大和改善亚洲象栖息地,丰富食物源,引导外溢象群逐步回归保护区内。文中介绍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栖息地与食源地以及人象冲突现状,阐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目标以及建设方案。提出降低森林郁闭度、食源地建设、硝塘建设、监控视频安装等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