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使育雏舍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换入新鲜空气,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幼雏虽小,但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呼吸量大,加之密集饲养,群大,呼出的二氧化碳、粪便污染的垫料散发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使空气变得污浊,对雏鸡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据报道,育雏舍内二氧化碳超过3000毫克/立方米,氨气超过2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气体超过10毫克/立方米时,都会刺激雏鸡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等敏感器官,削弱机体抵抗力,诱发呼吸道疾病。除此以外,大群雏鸡的生命活动中还需要不断地吸入新鲜的氧气。所以,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不能忽视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2.
鸡舍通风换气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舍内空气清洁卫生,排出粉尘、氨气、二氧化碳等废气,满足鸡群对新鲜氧气的需要。舍内空气质量要求氨气浓度小于20毫克/升,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5%,硫化氢浓度小于6.6毫克/升,维持舍内小环境的相对稳定,缩小昼夜温差。做好秋冬季节的通风工作,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目标温度、  相似文献   

3.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气体,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它主要来源于鸡排泄的粪便及鸡舍地面上潮湿垫料之中,当鸡粪在舍内长时间不清理,垫料严重潮湿,长时问不开窗通风换气,无排风设施等均可造成舍内氨气蓄积,使氨气浓度增大。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特别是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4.
鸡舍内氨气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气体,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粘膜和眼角膜。它主要来源于鸡排泄的粪便及鸡舍地面上潮湿垫料之中,当鸡粪在舍内长时间不清理,垫料严重潮湿,长时间不开窗通风换气,无排风设施等均可造成舍内氨气蓄积,使氨气浓度增大。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风换气作用主要是及时排出室内污浊气体 ,换入新鲜空气 ,并调解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育雏室通风换气方法是利用上部的气窗户安装纱布 ,经气窗通风换气 ,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 ,以防感冒。达到人进入育雏舍内无闷气感觉 ,不刺激感觉器官 (鼻眼 )为适宜早春育雏鸡要注意通风换气@栾发厚$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局!156200 @伊辉芬$黑龙江省绥滨县兽医院 @黄殿臣$黑龙江省绥滨县忠仁畜牧站  相似文献   

6.
(上接第18期第24页) 4.有效通风.雏鹑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而在此阶段,由干育雏舍内的温度较高,雏鹑密度较大,粪便和浪费的饲料极易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通风.但在育雏生产中,通风往往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常常因此而出现问题.一些养殖者习惯干将门、窗紧闭以求保温,致使湿度增高,粪便发酵加速,产生了各种臭味与异味,空气污浊,影响了雏鹑的生长发育,并诱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漫长而寒冷,养鸡育雏期大都从早春1~3月份开始,目地是为了增加产蛋期,提高养鸡经济效益。可是早春季节北方仍然很寒冷,为了保持育雏室内的温度,大多数养鸡农民都是用塑料簿膜将窗户封的严严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有些养鸡户根本不知道养鸡还得通风换气。光知道保温,门窗始终关的严严的而疏忽了通风换气,以致造成雏鸡二氧化碳气体、氨气以及一氧化碳气体中毒 死亡大量雏鸡,惨重教训屡见不鲜。 一、通风换气的重要作用: 雏鸡一般指从鸡出壳后到离温前的幼鸡,需人工给温称为育雏期。 雏鸡生长快速。新陈代谢旺盛,因而所需新鲜空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及水蒸气量都多。  相似文献   

8.
冬季,在蛋鸡生产中,由于采用全封闭高密度饲养,出现了保温与通风换气不能兼顾的矛盾,强调通风会导致舍内温度降低,使产蛋性能降低,达不到预期水平,使生产成本上升。而过度强调保温的作用会导致舍内空气严重污浊,给蛋鸡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氨气含量过高。据资料介绍达到20ppm时,即可引起角膜、结膜发炎,新城疫、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在大多数鸡场的鸡舍内,氨气达到并超过20ppm的现象是很容易出现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保证合理的舍温的情况下,舍内通风的必要性要大于舍内保温的必要性。这是因为空气污浊可带来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9.
1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是导致幼雏发生肺炎的原因。有的养殖者强调保温,而空气不流通,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湿度过高,雏鸡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  相似文献   

10.
<正>1创建适宜雏鸡生长的环境保持育雏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在出壳的第1周雏鸡生长适宜温度为35℃左右,以后每周下降2℃~3℃。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污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2适时"开饮",供给全价饲料刚出壳的雏鸡应在24h内饮水,促使其新成代谢,避免发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鸡的抗病能力减弱,再加上许多养鸡户片面强调保温,而忽视了鸡舍内通风,造成舍内空气污浊,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这些有害气体刺激  相似文献   

12.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给鸡提供新鲜空气,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排除舍内的多余热量(降温)和水分,使舍内保持适宜温湿度。  相似文献   

13.
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氧化碳和甲烷等,其中以氨气的危害最大。在集约化和规模养鸡生产中,由于饲养户对氨气的危害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经常忽略畜禽舍内的通风换气,致使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养禽业的生产效益。为了更好地揭示氨气对雏鸡的危害,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4.
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特别是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标准,造成雏鸡部分死亡的情况下,养鸡户为了尽快提高舍温,采取密闭窗门,减少空气流通的措施,这样就会使舍内的氨气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或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良,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而发生持续死亡。 2005年12月下旬,在我县相继发生了两起雏鸡有害气体中毒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舍通风换气是指供给鸡舍新鲜空气、促进舍内空气流动以及排出混浊气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风设备将空气引入舍内,供给氧气,排出废弃气体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湿气、二氧化碳、氨气、尘埃和微生物)。通风设备还需起到冬天保温、夏天驱热的作用。该设备最好是半自动化的,操  相似文献   

17.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或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足,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持续死亡。2005年12月下旬,在我县相继发生了两起雏鸡有害气体中毒病例。接到报告后,笔者及时到现场进行诊治,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氧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鸡舍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才能满足鸡生理活动的需要。若鸡舍内温度湿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垫料与鸡粪积聚过多及通风换气不良时,则舍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垫料与鸡粪腐败分解出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浓度就会增高。当鸡吸入这些气体后,不但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而且会降低抗病力,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还会发生中毒。试验证明,当鸡舍内空气中的氨气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二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9.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或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足,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持续死亡。2005年12月下旬,在我县相继发生了两起雏鸡有害气体中毒病例。接到报告后,笔者及时到现场进行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冬季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养鸡户为了使鸡舍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尤其育雏期间),将门窗密闭,通风不良,再加鸡舍设计不合理,高密度饲养,换气条件较差,使鸡舍内空气污浊、缺氧、内环境恶劣,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使其发育受阻,抗病力下降,甚至死亡,经济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鸡舍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