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陕西省榆阳区城郊林场4.4森林火灾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剖析,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郊林场实际客观地提出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文中数字真实,观点明确,分析较透彻,对榆阳区及同类地区森林防火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1989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研究昆明东北郊城市面山和城郊农林结合部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适合城乡结合部特点的森林火灾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提升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构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和谐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森林公园建设目标。通过分析惠安文笔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生态提升的对策,包括公园功能定位、基础设施生态化改造、发掘公园的文化内涵、水体景观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经济和谐发展的森林生态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城市森林培育树种选择主要遵循的原则,并以南宁市为例,着重介绍了城区森林与城郊森林因其功能差异,在选择树种时如何满足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目的是为营造优良的城市生活及游憩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纯净的自然。由于城市内部的森林景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城郊森林景观存在很多的人为痕迹等问题,因此改造城市周围的森林,发挥其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及提供人们野外游憩、娱乐等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通州区平原造林工程西集-漷县潮白河-北运河片区及台湖-马驹桥楔形绿地片区营造平原森林的规划设计为例,尝试提出营造城郊平原大尺度近自然森林的一些原则,并对其中运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一些手法与对策进行了初步归纳。希望为今后平原地区大尺度森林景观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适度农业集约化成为城郊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发展必然选择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凸显。分析了适度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城郊畜牧业生产发展特征,梳理城郊适度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在系统理论和农业生态学视角下,从政治、经济、行政、技术等方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期缓解适度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城郊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蜀山区北部生态休闲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周围郊区的交接地带,也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区域。蜀山区北部生态休闲区地处合肥市城郊结合部,以董铺水库为核心,是合肥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本景观规划设计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合肥地方文化为底蕴,强调山体、水系、植被等自然元素,以加强董铺水库周边森林、湿地生态资源建设,形成合肥城市北部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游憩服务基地,为城郊结合部生态休闲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演变及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的现代城郊农业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的复杂功能,是明显区别于欧美各国及日韩等国的发展模式,所以需要明确其多种功能的耦合情况及其规划方法.在有关国内外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演化的研究基础上,本项研究运用生态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明确了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并从多维度分析城郊地带的耦合机制,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中心、多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城郊农业功能区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就目前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中出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的现代城郊农业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认为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加强学科问的协同研究是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实现由传统规划模式向动态、弹性的规划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能够综合利用城郊优质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游憩资源,为城镇居民闲暇休闲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线性游憩空间。绿道选线的科学性决定了绿道建设难度、投入和成效。运用适宜性分析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城郊特征,遴选出绿道选线基础指标因子,从游憩资源和游径两个层面构建评价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山野、城郊和城区3种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社会经济和出游特征进行了统计学上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森林公园应进行经常性的游客调查,把握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自身客源市场的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山野型森林公园应以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产品为主体;城郊森林公园应逐渐完善度假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度假旅游者重游;城市森林公园则应在不断推出能吸引所在城市居民的新的休闲和娱乐旅游项目,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以突出自身特色.在市场营销上,山野型的森林公园耍以省外国外客源市场作为营销的重点;城郊型的则以省内其他城市居民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作为主要营销对象;城市型森林公园则应该注意吸引到公园所在城市的机会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惠州市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分析和转移矩阵从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梯度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及演变。【结果】惠州市城市中心区斑块密度由1990年的0.08个·hm~(-2)增加到2010年的0.25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11.81 hm~2下降到3.92 hm~2;近郊区的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但2000—2010年间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破碎化斑块逐步缩小;在远郊区,景观破碎化趋势较为缓慢,斑块密度由0.18个·hm~(-2)增加到0.30个·hm~(-2),再降至0.11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9.12 hm~2减小至3.51 hm~2。在1990—2000年期间,城市无序和快速的扩张,城市绿地的斑块数量增多,面积减小;但在2000—2010年期间,通过城市公园、人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等人工绿地的有序建设,城市绿地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整合逐渐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步降低,表现出典型的逆破碎化趋势。【结论】人为有序和有规划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森林景观状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城郊风景林兼具重要生态和景观功能,山体风景林是城郊风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山体植物林相的树种规划对实现山体林相改造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以长沙梅溪湖片区桃花岭景区山体林相改造为研究对象,研究山体林相改造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许东  汤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38-11639
城郊型森林公园因良好的环境质量和优美的旅游景观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旅游地位、功能与其他森林公园有所不同,因此其旅游开发有其独特特点。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发展背景,分析了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物质载体。根据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性质总结了该类公园森林景观的特点,并从系统性、生态优先性、突出特色、分期规划等方面提出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以照母山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例项目研究,指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作出景观规划设计,以提升景观质量,保证公园生态效益及景观效应尽快发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绿化中,愈来愈多的使用大苗。其中北方以使用落叶乔木大苗占主导地位。而传统的苗木生产.使以培育1~2a生的用材林和花灌木为主要目的,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绿化中大规格苗木的要求。本文拟在苗木生产与城市用苗的结合方面,探讨乔木大苗的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和最优化 .为此 ,要注重植物配置结构的科学性 ,空间配置结构的合理性 ,景观配置结构的艺术性以及科学的经营 .同时 ,还应突出城市个性化特征 ,建好市郊森林生态网络 ,开发野生绿化树种等等 ,以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市林业土壤的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别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林业表层土壤(0~20 cm)的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小;土壤质地以粉壤土为主,所占比例为60.42%,土壤中普遍含有砾石,但含量不是很高;土壤以中性土和碱性土为主,非天然林土壤的pH明显高于城郊天然林下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偏高,非天然林土壤中有效磷富集,但城郊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缺乏,土壤速效钾富集。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5 mL/g和0.31 mL/g,脱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32.14 mg/g和20.91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6.7 mg/kg和9.5 mg/kg,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02 1 mg/g和0.001 mg/g。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有显著相关性,是表征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城郊森林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长沙市城郊森林土壤肥力的总体状况,以期为长沙市城郊森林土壤的利用、维护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长沙市城郊地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混交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纯林、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纯林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纯林5种典型林分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纤维素分解酶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密度偏高,但土壤通气性能良好,并且各林分除有机质含量中等外,其他养分指标均为低或很低水平,肥力水平低下;杉阔混交林的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最强,而枫香纯林的酶活性最弱。相关分析表明:4种酶与pH值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且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达显著负相关,但4种酶与土壤肥力状况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肥力的大小。综合运用4种土壤酶能更好地代表土壤肥力状况,是较理想的土壤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林植物景观为园主提供了可以寄心林泉丘壑的退隐的生活场景,从南朝到明清,历代园主一直力求体现山林意趣.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