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素含氮量高、肥力长、施用方便,深受农户欢迎。要充分发挥尿素的作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不能在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尿素是农田作物常用的氮肥,含氮量高,肥效长。要充分发挥尿素的作用,使用中应做到"四忌"。一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药经过4~5天得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氨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 1.忌尿素与碳铵混用。农田混施碳铵与尿素,会使尿素在碱性条件下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 2.忌地表撒施。尿素在常温下施后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撒施于地表大部分氨素在此过程中被挥发掉。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  相似文献   

4.
尿素含氮46%,是农村使用较多的优质化学氮肥。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朋友对尿素的性质还不太清楚,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六大误区。误区一:尿素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误区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  相似文献   

5.
<正>一、尿素施后忌立即浇水更忌顺水撒施尿素。尿素施入土壤转化为酰胺,容易随水流失,施后不可马上浇水,也不能在大雨前施用,施后覆土可提高肥效。此外,磷肥要集中施,不可撒施,以防固定,最好是沟施或条施,施在根系附近。稀土微肥忌直接施用于土中,而应作种肥或叶面肥喷施等等。二、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中腺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铁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  相似文献   

6.
改地面撑肥为地下深施.据考证,碳铵地下深施利用率为50%,而地表层撒施利用率仅28%左右:尿素地下深施利用率为35%-50%,而地表撒施利用率低得多。  相似文献   

7.
化肥深施是指将化肥定量地施入到地表以下作物根密集部位,使养分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减少肥料有效成分的挥发和淋失,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增产的目的。据实验研究分析,碳铵表施5天氮素损失13.8%.深施(7cm)5天仅损失0.88%。碳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lO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当季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尿素:含氮量46%,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适用于各类土壤和作物,宜作基肥和追肥。不宜作种肥,作追肥一般要比其他氮肥适当提前。碳铵含氮量17%,作基肥和追肥均可.不能作种肥.施用时应深施覆土,不宜撒施。碳铵易分解挥发,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大时,所以包装打开后不宜久放。  相似文献   

9.
水田施用涂层尿素对氮素挥发抑制效果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田土壤施用涂层尿素抑制氮素挥发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涂尿素素肥料在全层混施,8cm深施和表面撒施3种施肥方式下均有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的作用,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表面撒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32.8%,8cm深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失率达19.9%,全层混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6.9%。  相似文献   

10.
施肥小常识     
<正>一.尿素施后忌立即浇水,更忌顺水撒施尿素。尿素施入土壤转化为酰胺,容易随水流失,施后不可马上浇水,也不能在大雨前施用,施后覆土可提高肥效。二.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只有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铵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性反应,会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故不能混合施用。三.酸性化肥不可与碱性肥料混用。碳铵、硫铵、硝酸铵、磷铵不能与草木灰、石灰、  相似文献   

11.
正1试验目的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用工日益紧张,工价也水涨船高,随之农民在玉米生产上也研究省工的办法,即由以前刨垵追施尿素改为直接向地表撒施,且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探询尿素地表撒施的效果,今年春在凤城市爱阳镇爱阳城村进行田间试验。2试验材料2.1试验时间及地点:2016年4月28日~2016年9月30日2.2试验地点:凤城市爱阳镇爱阳城村。2.3供试作物及品种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丹玉405  相似文献   

12.
1.及时浇水 要经常收看天气预报.如久旱无雨时要及时浇小水,尽量做到浇后不遭遇降雨。 2.合理追肥 辣椒生长中、后期是需肥的高峰期,须足量施肥。注意掌握:施肥次数要多.每次肥量要少的原则。亩追施尿素15公斤.追肥要均匀撒施地面。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专用缓控释肥氮素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5^N标记超级稻专用缓控释肥料,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氮素的利用率在超级稻上高达68%,比尿素撒施的高出25.2-32.9个百分点,在常规稻上达47.5%,比尿素撒施的高出13个百分点,而施用氮肥对土壤供氮有一定的影响,施氮后能促进土壤中原有氮素的矿化,在两年的大田试验中缓控释肥比对照用肥平均增产4%~8.23%。  相似文献   

14.
对山地茶园进行不同肥料种类与不同施肥方法对茶叶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尿素撒施平均比穴施增产8.4%,复合肥撒施平均比穴施增产8.6%;复合肥撒施与穴施比尿素撒施与穴施分别增产5.8%和5.6%;且尿素撒施比穴施可增收5 820元/hm2,复合肥撒施比穴施可增值6 180元/hm2,复合肥撒施、穴施比尿素产量高,效益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经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晚稻移栽后5-7天,每亩撒施除草尿素10kg,对主要恶性杂草离效可稳定在90%以上,接近或优于乐草隆、丁草胺;且安全性好,增产效应明显,与空白对照、普通尿素比较分别增产5.05-16.68%和4.85-9.14%,且4种除草尿素之间以3号为优。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19,(8):143-145
[目的]研究意菲乐~?替代尿素追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雾追施意菲乐~?7.5 L/hm~2、地表撒施尿素112.5 kg/hm~2和不追施任何肥料,分析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喷施意菲乐~?处理的产量为6 130.8 kg/hm~2,增产效果最显著,与撒施尿素相比,产量增加5.02%,产值增加556.53元/hm~2,纯收益增加406.53元/hm~2;产投比表现为意菲乐~?处理>尿素处理>不追施任何肥料。[结论]与撒施尿素相比,叶面喷施意菲乐~?不仅减少了氮肥投入、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还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因此,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采用意菲乐~?替代尿素追施氮肥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苗木种植过程中的化肥不合理使用问题,于2013年4月26日—6月23日在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镇山坡苗木地,利用复合肥和控释肥,分别采用撒施和穴施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以期为饮用水源地的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后首次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均不同程度高于后几次降水,尤以撒施复合肥处理下表现最为明显。试验期间各施肥处理对地表径流中TN,NH+4-N,TP,DRP流失影响依次为:撒施复合肥穴施复合肥撒施控释肥穴施控释肥对照。施用复合肥时,穴施处理下地表径流中TN,TP浓度显著小于撒施处理;施用控释肥时,穴施和撒施处理下地表径流中TN,TP浓度差异均较小。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成本因素,穴施复合肥和撒施控释肥是山坡苗木地中值得推广的两种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水稻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特点一、氮肥的施用稻田不能施硝态氮肥,只能用铵态氮肥或尿素,即使是铵态氮或尿素也要深施,表面撒施容易引起氮的损失。。越高,NH3损失愈大,深施是减少氮  相似文献   

19.
尿素是固态氮肥,肥效高,呈中性,不破坏土壤结构。尿素属有机态氮肥,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在土壤中经尿素酶分解,变成碳酸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铵稳定性差,易逐渐分解成氨气逸失;同时尿素态氮不易被土壤颗粒吸附,在没有转化之前,易随水流失。目前常用的撒施利用率一般只有33%,研究合理施用尿素,提高尿素肥效对促进农作物的增产有积极作用。作者在1976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77年又对不同茬口水稻进行尿素肥效试验,结果:1.尿素的肥效与施肥深度关系极大。其肥效随深度增加,稻谷、稻草产量均增加;根重也有增加趋势;其肥力消长趋势是深层施>  相似文献   

20.
1.尿素、碳铵等氮素化肥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量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土壤微生物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碳铵的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若将这些氮肥浅施、撒施,会大大降低氮素利用率;而且氮肥浅施追肥量大,浓度过高,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造成肥害。因此,氮肥作追肥应开沟条施或穴施, 深度5-10厘米,施后盖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