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规划要求,今年,是金湾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一年,我负责红旗镇对虾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对红旗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10位南美白对虾精养、鱼虾混养养殖户进行技术跟踪。  相似文献   

2.
肖翔 《水产科技》2006,(1):10-10,9
3月13日至14日,2006年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渔业技术工作会在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十三个渔业科技入户试点县的代表七十余位入会参加了交流。会议由国家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处长羞金和主持。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毅在会上首先致辞。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处长朱岩和调研员张国良分别讲话。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王武教授作了(2005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报告。针对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与种植业的示范工程相比有其固有特色:1、属于“四高性质”的产业。2、经营体制多样化。3、农户承包的养殖水面较大、地点分散。4、养殖种类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不一,需要不同的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规划的要求和部署,广东省在2005、2006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又新增了5个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分别为:梅州市梅江区、高州市、阳东县、乳源县和汕头市澄海区(如表).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0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广州召开了“2005年广东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和2006年春季行动会议“.这标志着我省2006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2006,(2):15-17
阳西县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试点县。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件(中发[2005]1号)精神以及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实施2005年渔业科技入户试点工程的总体部署,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确保渔业科技入户试点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阳西县委、县政府及县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把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开展“十百千”干部下基层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董金和 《中国水产》2007,374(1):26-27
根据农业部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总体部署,农业部渔业局性促进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和提升渔业科技贡献率为目标,重点在广西、广东、辽宁、江苏、浙扛、山东,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江西等11十省共14个县(区)实施了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并带动有关省在70多个县开展了省级科技入户试点,通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三个行动,渔业科技人户工作成效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深受广大渔民群众的欢迎.并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2007,(2):10-10
为认真总结2006年我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果及经验,表彰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周密部署2007  相似文献   

8.
肖翔 《水产科技》2006,(2):37-37
为做好我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研究和部署夏季行动方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于2006年5月18日在广州召开夏季行动工作会议。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李卓佳研究员、省专家组全体成员、7个试点县专家组组长和技术指导单位负责人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四年来,我省始终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高标准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按照政府主导,上下联动,专家负责,产业结合,经费配套的方针,明确目标责任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加强指导督查力度,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渔业科学技术推广,加强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2006,(3):13-13
根据《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精神,雷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雷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实施2006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指导工作方案》。2005年雷州市启动了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通过大力推广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有效地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总体要求,2006年宁波市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渔业技术推广的切入点,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载体,全面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帮助渔民致富。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2005,(1):5-7
农业部于2005年初启动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全国遴选了100个试点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阳西县成为全国5个渔业试点县之一的任务下达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在农业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紧急行动,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督导检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为了扩大科技入户工程的作用,增加科技入户活动的效果,使更多的渔民享受科技入户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卢兆发 《中国水产》2007,374(1):28-31
2007年是农业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三年,两年来,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深受广大渔民群众的欢迎,并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亮点。有鉴于此,本刊在新的一年里推出“科技入户”专栏。一期一省地报道各地在科技入户工怍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推广的新技术、发明的新产品,以及“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乐 《中国水产》2009,397(1):12-12
2008年12月17日全国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负责科技入户工作的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相关渔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主管领导,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部级专家组成员及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第2年,广东扩大试点范围,在原有1个农业部示范县(阳西县)和3个省级示范县(海丰县、金湾区、雷州市)的基础上再增加中山、顺德和高要3个新的示范县,继续加大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合浦县是农业部在广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三个试点县之一。2004年底全面实施渔业科技入户项目,2005年收获的结果有两组数字诠释着合浦科技入户活动的喜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渔业科技产业》2006,(3):37-40
中山市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定为2006年全省6个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6月13日,中山市正式启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中山实际,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选择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水出”)作为全市科技入户工程的示范单位,选择中山市“四大家鱼”养殖相对集中的港口、黄圃、民众三个镇为示范镇,并在全市4个镇培育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100户,养殖水面8165亩,辐射带动养殖户1000户。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我省继续扩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规模,新增高州市、阳东县、乳源县、梅州市梅江区、汕头市澄海区5个省级渔业示范县,全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达12个。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及时调整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省海洋与渔业局及渔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优选8个渔业主导品种和10项渔业主推技术,加强对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开展办班培训、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技术服务,与示范县共同努力搞好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使我省2007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年农业部和省渔业局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总体部署,今年我县继续被定为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今年我县渔业科技入户的实施范围为全县六个沿海镇248户养殖户,面积18727.8亩。其中对虾示范户188户,面积10577.8亩;近江牡蛎示范户60户,面积8150亩;辐射带动户2480户,面积29812.5亩。在农业部和省、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海洋与渔业局对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十分重视,积极行动,成立机构,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今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如下:一、经验和做法根据农业部和省2006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去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我县今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更加扎实,并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使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抓好了如下七方面工作:(一)召开动员会议,部署任务,明确目标。今年4月24日,我县召开了全县2006年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工作会议。农业部专家李应森教授、李卓佳教授,省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省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姚国成,中山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何建国教授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各镇分...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为贯彻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而由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以来,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并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新亮点。根据农业部和江西省农业厅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体部署,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以水产增效、渔(农)民增收和提升水产科技贡献率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