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航芝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利用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对冀航芝1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该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冀航芝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10~2011年全国芝麻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 012.28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12.09%,增产点次率为86.7%;2011年全国芝麻品种生产试验,6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 010.55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14.26%。粗脂肪平均含量为53.46%,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2.64%。该品种植株高,生长势强,籽粒白色,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该品种特性,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政策信息     
<正>"中天1号"紫花苜蓿凭"空"而生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随航天事业发展而衍生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近日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良现有芝麻品种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以早熟、优质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亲本,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芝麻新品种选育,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54.25%、蛋白质含量为22.83%,均达到优质标准;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品种冀黑芝2号,抗病性较高;2013~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256.40 kg/hm~2,较对照冀黑芝2号增产9.5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生产试验,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1 285.20 kg/hm~2,较对照冀航芝1号增产13.20%。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2015年12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6003号)。  相似文献   

5.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喜讯,由甘肃省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据悉,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质优、丰产,多叶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消息,由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了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具有质优、丰产、多叶率、产草量及营  相似文献   

8.
金芝8号是我国科研专家利用航天育种高科技技术最新培育而成的超高产芝麻新品种,由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引进试种成功,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达263公斤,并有300公斤以上的增产潜能,且抗病抗涝,出油率高,极具推广价值,现针其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产量超高金芝8号属单株无限生长型芝麻品种,平均株高2米左右,肥水好的地块可达2.5米,由  相似文献   

9.
金芝8号     
金芝8号是我国科研专家利用航天育种高技术最新培育而成的超高产芝麻新品种,由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引进试种成功,且抗病抗涝、出油率高,极具推广价值,现将其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桂真  和剑涵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80-16181,16187
[目的]介绍冀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冀航芝1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地面多年系统选择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该品种在生产试验6省9个试点中平均产量1118.1kg/hm2,比对照冀芝1号增产10.71%;冀航芝1号2008~2009连续2年参加全国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51.15kg/hm2,居第2位,比冀芝1号(CK)增产15.14%,增产点次占78%;粗脂肪平均含量55.21%,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9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2.63%,居参试品种最低。[结论]该新品种植株高,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适宜在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陕西、辽宁中西部等省芝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航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成功进行了新的大蒜种质资源选育并连续5代,培育了4个优良的大蒜新品种,并正处在开发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蔬菜航天育种方面做出成绩,借助其他作物的航天育种经验,在全国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县的山东润丰种业,与中国农科学院、国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专家合作,利用航天搭载技术,进行诱变选育大蒜新品种。从2006年开始,在"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上对金乡大蒜开始了航天搭载试验研究。供试材料是润丰种业利用金乡地方品种选育的大蒜  相似文献   

12.
冀航芝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11~2012年连续2 a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072.80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17.88%,增产点次率为66.67%;2013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71.05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5.57%,增产点次率为66.67%。该品种粗脂肪和粗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53.45%和22.90%;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为57.79%,在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发病率最低。2014年3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4002)。  相似文献   

13.
本品种是经过航天搭载、空间诱变、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培育而成的加工型黄色辣椒一代杂交新品种航椒黄帅,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加工黄色剁椒、黄辣酱、丝、面和烹饪配菜的最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将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天水发展科技创新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航天育种,推动科技兴农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谈黑小麦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小麦是目前科研单位采用不同的育种手段而培育出来的特用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或称珍稀品种.已推广种植的品种有"漯珍1号"、"黑小麦1号"、"黑小麦76号"、"黑宝石1号"、"黑宝石2号(春小麦)"等品种.黑小麦具有耐晚茬、耐寒抗冻、返青快、分蘖率高、抽穗整齐、抗倒伏、抗病虫害、抗干热风、抗干旱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辣椒是秦州区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秦州区2006年引进的6个航天辣椒品种,经过两年试验,在抗寒、耐热、抗病、丰产等方面表现优良。2007年推广种植航天辣椒66.7hm^2,主栽的航天辣椒品种为航椒2号、航椒3号、航椒4号、航椒5号(均由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现将航天辣椒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培育成功我国首个食用菌航天新品种中国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采用航天育种诱变技术培育出的金针菇"航金1号"和"航金2号",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食用菌航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芝麻空间育种后代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和郑芝06ms030芝麻品种(系),对其SP2、SP3世代进行性状诱变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P2各材料均表现为生育期较对照缩短3~11 d(郑芝05N01除外),株高增加26.0~134.9 cm(郑芝06ms030除外);SP3生育...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消息,由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我国航天育出20多个作物新品种我国航天育种迄今已育出20多个作物新品种。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研究员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单位参与航天育种试验,试验品种达2000多种,其中粮食作物占46%,蔬菜作物占18%。这些种子返回地球并经过精心培育后,育成了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或新的种质资源。航天育种利用太空环境加速遗传变异,没有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目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作物品种有水稻、棉花、小麦、黄瓜、西瓜、芝麻、番茄、青椒等,其中不少已大面积推广。摘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