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人工接种方法,从水稻感病品种青二矮和桂朝二号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后代(R2)中,筛选抗白叶枯病变异株系。测试932个株系,发现12个有抗性变异,其中7个整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一致抗病,另5个则有抗感分离。在有抗性变异的12个株系中,6个是从含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得来的327个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另6个是从来源于不含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的605个无性系中产生。变异率分别为1.83%和0.99%。经测定 W1和 W78两株系 R2扰病变异植株,在 R3、R4均抗病。它们的抗性与原种及感病对照品种金刚30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与抗病对照品种 IR26属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3.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簇毛麦6VS. 6AL 易位染色体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在我国的小麦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含有Pm21 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开始感染白粉病。为探索含Pm21 的品种(系)感染白粉病的原因,本研究在6VS. 6AL 易位系与小麦品系(种)R14 和川农12 的杂交后代中利用分子标记CINAU17-1086 和CINAU18-723 辅助选择的遗传背景相对简单的F7 和F8 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病性表达。结果发现,在3 个含有6VS. 6AL 易位染色体的感病F6 植株繁殖的F7 近等基因系中发生了白粉病抗性的分离,分离比率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理论值。在随机选取的F7 感病小麦单株所繁殖的F8 近等基因系中,有7 / 13 的株系一致地重感白粉病,有6 / 13 的株系发生了抗白粉病的分离,其中2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3 感病︰ 1 抗病、4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分离模式。这一结果指出,小麦株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性表达受小麦基因组中的一对显性抑制基因所控制,该基因来源于小麦品种(系)川农12或R14,建议命名为SuPm21。本研究指出,在把外源基因引入小麦的研究中,有利的外源基因与不含抑制基因的受体遗传资源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种植的部分冬小麦品种对矮腥黑穗病的抗性情况,以新冬系列多个品种和伊农18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各参试品种对矮腥黑穗病的抗性。接菌后,感病对照品种Xj-45的发病率为30%,抗病性评价为感病(S),鉴定试验视为有效。以同等条件其他品种的发病率作为判断依据:除对照外的41个品种中,有1份感病品种,2份抗病(R)品种,3份中抗(MR)品种,35份高抗(HR)品种。综合各品种表现,筛选出新冬17、18、22、53作为抗矮腥黑穗病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离体筛选枸杞抗根腐病变异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宁夏枸杞-宁杞1号的髓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用60Co-γ射线进行诱变,以枸杞根腐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株产生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筛选抗性变异体,在含毒素60%的条件下,一次性获得抗根腐病毒素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经稳定性分析,其抗性稳定。抗性愈伤组织在含30%的毒素培养基中可分化成再生植株,共获得25株,其叶片经用根腐菌分生孢子液接种鉴定,有6株抗病;再生植株经过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分析,二者含量都有所提高;经过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抗性再生植株酶谱带数有增加;说明经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植株是抗根腐病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7.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8.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棉花抗病育种中,通过病圃或重病地选择抗病单株是常规的选育方法,但其在抗黄萎病育种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抗黄萎病育种效率,促进育种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1998~2002年我们在北京人工病圃,对不同抗病杂交组合和选育方法的选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亲本均为抗(耐)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中,以9月中旬是抗病还是感病并没有多少关联,对黄萎病抗性的选育应选群体抗病性强的株系或组合,以其丰产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只有抗与抗(或高耐)的组合中才能选出黄萎病抗性更高的株系;在抗(耐)品种中,后期无论是抗或感的单株其…  相似文献   

10.
 种质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以已知抗病水平的5份鉴别品种为对照,对水稻5个类群和1个混合类群的299份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在“雾室/mist-chamber”环境下以改进的带菌木质短棒为接种物、以基于“叶枕高”的“0~9”级病级指标为标准,可有效区分对照品种间的抗病水平。299份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仅为36.5%,多数品种为中感至高感水平。就水稻不同类群而言,AUS类群中中抗以上品种的分布频率最高,超过60%;其次为ARO类群,为54.6%;分布频率最低的为TRJ类群,仅为22.7%。结合各品种苗高及与抗病对照YSBR1间的病级差异,从299份品种中筛选到7份抗病新种质,其中1份的抗性显著高于YSBR1,接近高抗水平。本研究为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同时为选择合适的类群间品种杂交以培育抗纹枯病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13.
桃蚜、萝卜蚜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桃蚜、萝卜蚜在一系列恒温、变温下的发育速率,结果表明:(1)低于18℃桃蚜比萝卜蚜发育快,19—27℃范围内两种蚜虫发育速率基本一致,高于27℃萝卜蚜比桃蚜发育快;(2)根据恒温下数据所拟合的logistic曲线准确地反映了变温下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于描述和预测种群在自然变温下的发育进度;(3)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温积常数两个统计量会随试验温度的波动方式和幅度不同而异,但只要数据和计算方法适当,还是能用于种群模拟和预测的。  相似文献   

14.
长孔点肋甲螨主要在稻桩内越冬。雨水对该螨的冲刷作用可达80%。不同耕作措施对该螨的发生有很大影响,该螨在不同耕作田内的发生量为:免耕田 > 旱旋田 > 水旋田 > 旱旋水耙田 > 深耕田。该螨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发生量也有差别,杂交稻(汕优63)上发生的螨量比粳稻(花寒早)上要高出20%。此外,该螨在7月上旬水稻分蘖期发生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根皮、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出多种四环三萜类杀虫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川楝素对菜肯虫还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从苦楝中分离出的几种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的生物活性均较低,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另外对几种三萜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相似文献   

16.
模糊隶属度法在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捕食猎物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前后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星豹蛛捕食猎物前后其酯酶同工酶在数目、迁移率及活性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应用电泳方法研究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关系,具有简便、直接且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 Leech是坝上高原地区作物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经1984至1986年研究,1年发生1代,以不脱壳的幼虫在卵内越冬。4月底至5月底三龄前幼虫占85%—89.6%,是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地胡麻播种期多在5月上中旬,正值三龄幼虫发生期。采用0.5%(有效成份)甲胺磷拌种。经室内毒力试验,田间小区及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具有90%的杀虫效果及80.2%—91.7%的保苗效果。省工,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暝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