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郊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汤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的健康状况与人类社会的兴衰息息相关。通过河流自然性评价,才能掌握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汤河为例,在划分河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22个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从地貌、生态、水文特征3个方面对汤河进行了自然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自然型、近自然型、退化型和人工型,其综合评价结果与聚类分析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数据表明,汤河总体上处于近自然状态,但个别区段已退化十分严重。该文建立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可作为京郊河流评价的参考,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汤河未来生态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矩阵法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健康评估,针对威胁河流生态健康及河流治理的问题,提供关于河流健康及其问题河段的科学解释与依据。在综合国内外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及各项表征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矩阵法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从多个因素对河流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体评价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结合模糊矩阵采用层层推进的计算方法,最后将计算结果分为自然、近自然、退化、人工4大类。结果表明:怀沙河总体得分为2.6分,其中自然状态占整条河段的41%,近自然状态占整条河段的32%,退化自然状态占整条河段的27%。分段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渤海、口头河段状态较好,四渡河、南冶、辛营需要采用合理措施来改善河流生态系统。该评价方法可以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城市郊区河流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源头水系之一,其健康状况对浙西区域的居民饮水安全和太湖流域都有重要影响。在探讨国内外河流评价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为例,从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3个方面选取2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近自然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31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化自然、人工化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8%、48%、32%和12%,评价河段的整体结果处于近自然状态。对影响河流状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西苕溪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牛栏河的生态现状,为今后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研究河段的水质状况、河岸带状况和污染来源等进行实地调查,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牛栏河整体近自然状况较好,研究河段8—10号河段均处于自然状态,3,5—7号河段均处于近自然状态,1,2,3号河段均处于退化自然状态;牛栏河总体水质较差,继续进行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有由下游到上游逐渐变好的趋势。[结论]研究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为养殖粪便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污染,在今后牛栏河的治理中应着重考虑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是河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各种对河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安达木河水域特点和野外调查,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选取了相互匹配的16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一个平衡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结构和功能等特点,可以将河岸带的近自然程度分为4个等级: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自然状态和退化状态.并以安达木河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可作为北京郊区河岸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层面的基础上,以国内外河流评价指标为依据,以北京市汤河为例,以沿河典型河段所测21个样点的5类因素涉及17个指标为基础,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于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床作用因子、植被作用因子在头道穴段和汤河口段对汤河总体生态健康影响较大;2)在21个调查河段中,对北京市汤河生态健康起显著影响作用的主要为河流岸坡因子、植被作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汤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阳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水量、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与物理结构等5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各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8个评价指标,提出了5级评价标准,对浑河沈阳段2009年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沈阳段处于不健康状态。通过对比模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选择北京郊县怀柔区怀九河上三处经过不同河流治理方式整治过的河段,其中的四渡河段已实施河溪近自然治理2 a的时间,而一渡河段为传统水工治理,团泉段基本上没采取治理措施。然后定点监测河段的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以及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通过比较分析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对河溪小环境所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可以增加大气湿度,经过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四渡河段比传统水利工程治理的一渡河段水面大气湿度高近5%,河岸带地面大气湿度则高近10%;虽然河岸带的大气湿度不如处于自然状态的团泉段,但水面大气湿度则高了近2个百分点。②与传统水利治理方式相比较,河溪近自然治理措施可以降低周围小气候的温度,调节河岸带地面与水面的温差,四渡河段的温差为0.5℃,是一渡河段的1/3左右。③河溪近自然治理通过恢复河岸带植被缩小土层间的温差,调节土层温度,保持深层土壤水分。④经过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四渡河段的植物多样性高于一渡河段,是其3倍左右,恢复了河岸带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的意义出发,以北京市南沙河为案例,确定河溪自然性评价的3大类指标,即河溪生态特征指标、地貌学指标、水文学指标。在3大类指标中,分别给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详细介绍亚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采用指标数量化的评价方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河溪自然性综合指数—自然度。应用这种方法对南沙河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南沙河整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自然状况较差。通过河溪自然性评价图直观反映了南沙河的受扰程度。  相似文献   

10.
密云水库及其主要河流入库河段水质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通过对密云水库与其上游主要河流--潮河、白河、清水河入库河段水质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与其河流入库河段的pH值全年平均值差异很小,并表现出汛期最低,冬季较低,其它季节相对较高的时间变化特征.密云水库的总氮、硝态氮含量全年几乎都低于三条河流,其中潮河的总氮、硝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白河,最低的是清水河;三条河流入库河段的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特征为植物生长季较低,非生长季较高.密云水库全年总磷含量均值低于潮河和白河而高于清水河,潮河和白河总磷含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的洪水期.密云水库的COD高于潮河、白河和清水河,三条河流中清水河的COD最高,这与清水河流域引流养鱼向河道直接排放含有机物质的废水有关;水库及其主要河流入库河段的COD最高值出现在7-9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和12月.  相似文献   

11.
黄河健康评价与修复基本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流健康评价与修复是当前河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黄河生态退化日趋严重,研究其健康评价与修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探讨黄河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健康评价框架,包括干流与支流健康,河源、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段健康,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建立了包括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带等5个要素的黄河健康表征指标体系;还提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上的黄河河流修复内容,识别出黄河修复的优先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奈曼旗土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奈曼旗是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的旗县,为查清该旗的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及程度,监测其土地退化的发展趋势,该文选取土地利用/覆被方式、复合植被指数、风蚀土地占像元面积百分比和土壤含水率作为土地退化评价体系的4个指标,利用TM数据获取4个指标的反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4个指标的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计算得到土地退化指标的权重,构建土地退化综合评价公式。结合综合评价公式,计算出奈曼旗的土地退化结果,并将土地退化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严重退化5个等级。1987年、1991年、1996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的土地退化评价结果表明,奈曼旗的土地退化在1987-1999年期间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2000年以后土地退化扩展趋势得到遏制,土地退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研究对奈曼旗的土地退化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方法,为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经济效益、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对河道基本功能的影响、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等5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合肥市派河紫蓬镇河段4种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值分别为:植物修复85.058,河道曝气70.255,人工湿地73.456,生态浮床68.018,表明应选择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生态修复。[结论]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所建立的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结合所确定的选择标准可为乡村河道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韧性理念指导下对郑州市金水河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为金水河修复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郑州市金水河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构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可拓模型对河流健康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构建城市化-河流健康响应模型,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河流健康的影响。 [结果] 研究区的河流健康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河段1,3,6,7,8,11,14的健康等级为健康、亚病态、亚病态、病态、亚健康、亚病态、健康(河段编号从河口向上游依次变大),其中位于新城区的河段健康水平较老城区高,河段1,3,8,14健康水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河段6,7,11的健康水平有向好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城市流域不透水面积比,ISC)对于河流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阈值在50%左右。 [结论] 研究区各河段健康水平在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市河流的健康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在对城市河流保护与修复时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促进水城共融。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景观的结构退化、功能退化和环境污染等3个方面选择了21个评价指标,组成喀斯特地区生态景观退化评价诊断指标体系,并制定诊断评价标准,借助集对分析方法,以毕节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毕节地区的2003-2006年生态景观分别处于中度退化、中度退化、轻退化、中度退化4个阶段。生态景观退化处于波动状态,但整体趋势趋于良好。评价结果与已有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相互印证,研究确定的喀斯特生态景观退化诊断指标体系和诊断标准以及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对指导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景观优化、设计和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松嫩平原西部未受人类干扰的程度,以松嫩平原西部为研究区域,基于"3S"技术,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模型定量评价了松嫩平原西部1985—2015年的景观自然性特征,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及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5年,松嫩平原西部整体的景观自然性下降了14%,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造成景观自然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指标上升了56%和响应指标下降了9.07%。自然景观比例是对景观自然性影响最大的因子,其权重为0.176。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自然性高于城市地区,且以扎龙国家级保护区为代表的部分保护区景观自然性呈不断上升状态。松嫩平原西部景观自然性的空间自相关结果南北差异较大,高—高自相关类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低—低自相关类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  相似文献   

17.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新方法、新趋势,已成为城市河流修复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北京市段永定河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以"莲石湖—门城湖"河段护岸和上辛庄生态护坡为示范,采取数据定量和调查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永定河不同河段适宜应用的生态护岸模式。结果表明:(1)生态护坡与生态护岸的关联度主要是河岸坡的坡度特点、防护措施和抗土壤侵蚀度。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绿期长的乡土树种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适合护岸;(2)生态护岸指标有河流弯曲度、河岸高程、河岸坡度、抗水流冲刷度、岸坡抗土壤侵蚀度等,护岸模式要兼顾河流的防洪、生态、景观、亲水功能;(3)工程+植物复合护岸比单纯的工程或植物护岸效果好。8种互补的护岸和6种护坡模式适宜推广,H8松木桩拦挡扦插柳复合护岸和K4土工格栅+客土种植灌草护坡的最好,适合优先推广。该结果为永定河不同河段的岸坡治理提供参考价值,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江流域两当河上游的环境特点,提出了自然力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及建设模式,包括退化林地修复模式、荒山荒坡修复模式、农地修复模式和生态辅助措施.并应用遥感技术和地面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修复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当河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效果明显,农田退化系统恢复效果显著,植被盖度提高,种群数量增加,生态系统向良性演变.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环境、自然功能和生态特征3个方面选择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评估卧龙湖生态健康状态,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供水及饮用水保护和推进退渔退圩还湖等水生态修复保护对策,为评价其它湖泊水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