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生物素结合位点失活的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V)变异体变性后的亚基与野生型STV变性后的亚基以摩尔比3∶1的比例混合,然后重折叠复性,镍柱层析分离得到只有一个有活性生物素结合位点的突变体STV,即单价STV。将单价STV与500bp一端生物素标记的双链DNA(biotin-DNA)按不同摩尔比混合孵育,探讨使用单价STV制备1STV-1DNA复合物的可行性,并筛选制备1STV-1DNA复合物的最佳混合摩尔比。结果表明,在所用的摩尔比梯度中,单价STV与biotin-DNA混合的最佳摩尔比为1∶1,与使用野生型STV制备方法相比,使用单价STV更为简便、高效,为单分子DNA操纵、单分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单分子DNA芯片的制备等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借助纳米珠制作单分子DNA芯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单分子DNA芯片制作技术主要依靠稀溶液铺设,有很大的随机性,即有许多DNA分子重叠而无法观察,还有一部分基片上没有样品,造成浪费,为克服上述缺点,作者采用了一种新的单分子芯片铺设技术,纳米珠作为单分子DNA的连接载体,利用其空间位阻作用将DNA分子沉降到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基片表面,纳米珠的直径和DNA长度控制芯片上样点间距,去除纳米珠后,获得单分子DNA纳米阵列芯片。为单分子、高通量DNA芯片的制作做了新的探索。这个技术的完善将为今后单分子DNA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K3Fe(CN)6/K4Fe(CN)6溶液体系中,分别对裸金电极,硫代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修饰的金电极、二次自组装技术制备的Au/硫醇/DNA混合双层膜(Hybrid Bilayer Membranes,HBMs)修饰的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代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使DNA和可能与DNA相互作用的生物物质避免了与金电极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变性。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对电极的封闭作用,可以消除由吸附产生的对金属电极的毒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DNA与DNA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无细胞的染色质体外组装过程,从金柑叶片中提取总DNA,利用微晶纤维素得到DNA-纤维素层析配体,经DNA-纤维素层析分离得到DNA结合蛋白,再将纯化的DNA和DNA结合蛋白在低盐条件下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电镜观察。结表表明,该混合物产生絮状沉淀,电镜观察发现念珠状的小黑圆点,因此推测DNA和DNA结合蛋白发生互作,可能形成核小体引起染色质体外组装。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变和荧光等方法研究了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12-2-C12.2Br(S2)与水溶性高分子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 HPC)质量分数1%的水溶液的相互作用。HPC/S2水溶液在剪切速率r=0~700s-1内均表现为牛顿型。混合溶液η0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开始升高,在表面活性剂浓度约2.0mmol·L-1时出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趋势。稳态荧光测定I1/I3及电导测定电导率随S2浓度变化的结果表明:HPC/S2水溶液中两者相互作用,S2在HPC分子上形成了聚集体,临界聚集浓度为0.7mmol·L-1,到2.0mmol·L-1时溶液中自由胶团生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水杨酸(SA)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嵌插方式。在pH 5.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对S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SA在玻碳电极上于1.070 V(Ag/AgCl参比电极)有1个阳极氧化峰,随着DNA的加入,氧化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进一步表明SA嵌插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SA与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3∶1,结合常数β为2.53×1012。  相似文献   

7.
单粒微米珠-单根DNA复合物的微流控分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点单分子DNA芯片有重要用途,但其制备极具挑战性,用光镊、磁镊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分离单分子DNA,为此建立的平台设备昂贵,且分离效率太低,难以满足实验要求。本研究采用微流控技术,在层流基础上电泳分离与富集单粒微米珠-单根DNA的复合物,旨在为基于微米孔阵列承载这种复合物的定点单分子DNA芯片的制备提供样本。此技术的完善将为单分子DNA芯片制作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化学法(SDS高盐法和PBS缓冲液法)、酶法(溶菌酶和蛋白酶K)和机械法(循环冻融)组合为12种细胞裂解方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UV检测的结果表明,SDS高盐法与酶法和机械法组合的6种方案所获得的DNA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较大的浓度。为缩短试验时间,减小DNA在循环冻融过程中造成机械断裂的可能性,故SDS高盐裂解液不经循环冻融、并加入蛋白酶K和溶菌酶的方案组合为最佳,该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以PCR为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生物素标记的DNA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V)按4∶1摩尔比连接,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混合物表征,观察到所有可能的几种DNA-STV复合物。并按照不同摩尔浓度比和孵育时间配制DNA与STV混合液,探讨了影响结合效率的因素,初步得到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批量制备1STV-1DNA单分子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未来单分子DNA的大规模快速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萍  赵湘艳  孙稞  赵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3-18694,18700
研究报道了一种表面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硅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紫外光线(波长为254 nm)诱导硅氢烷基化反应机理,将寡聚乙二醇分子共价偶联到硅氢化表面上;采用多种表面分析手段(X射线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椭圆偏振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所得材料进行综合表征,结果显示寡聚乙二醇分子在硅表面上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单分子膜。最后试验通过测试寡聚乙二醇膜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性能,表征了修饰后硅表面抗蛋白吸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寡聚乙二醇单分子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性能,而且在生理环境下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性。由此可以推断,这种表面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能的硅材料将在药物载体、蛋白检测芯片、生物微机电系统以及生物传感器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2.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