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是影响杂交稻繁殖。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有效地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1992年,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药克黑净,在珍汕97A繁殖田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1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我市三台县栏河乡二村一社。试验设两组:试验1设克黑净喷施2次,第1次在不育系齐穗后2天喷施(7月15日),隔3天后喷施第2次(7月18日);试验互设克黑净盛花期喷施1次(7月16日)。喷药时间16:00~18:00,每次亩用药量80g+水20kg(具体使…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是影响杂交稻制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农药克黑净防治试验表明,效果比较好。防治时期是孕穗末期与盛花期或盛花期与终花期各一次,每亩每次用药量为111~150克。  相似文献   

3.
培矮64S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效果及其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培矮64s稻粒黑粉病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次数试验表明,药剂防治有效地降低了病粒率,但也明显降低了异交结实率。从防治效果考虑,以克黑净防治3次较好;从经济效益考虑,以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克黑净、终花期喷1次粉锈灵较好。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NeouossiaHorrida)是一种典型的母本特殊病害,在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田中发病普遍严重,一般损失产量10%~20%,最高可达50%,是影响湖北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据湖北省杂交水稻制种攻关小组统一布署,本公司承担了“四种药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试验”课题,旨在重点筛选适宜我省防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同时探索最佳防治时期和用药剂量,现将1995年度试验情况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克黑净(主剂+辅剂,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灭黑1号(江苏…  相似文献   

5.
稻粒黑粉病是对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制种的一大威胁,近年危害普遍较重,历年发病率在4%~10%,个别严重达20%以上。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为此,我公司根据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提出的防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试验方案,利用对黑粉病有特殊抑制效果的专用药剂克黑净,通过不同用药途径、不同地域、不同制种组合、不同药剂间对比试验,探讨防治黑粉病的最佳方案。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克黑净,系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提供,20%的粉锈宁乳油,由江苏建湖县农药厂生产;25%…  相似文献   

6.
培矮64S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矮64S制种黑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以始花和盛花期各用药1次效果较好,其中,灭黑1号防效最好,克黑净对异交结实影响最小,灭黑灵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稻粒黑粉病严重地危害着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是当前困扰杂交稻制种的主要问题之一。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型特效药──克黑净兼有防病和增产双重作用。1991年在南方许多省区进行了多点田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2年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克黑净防治稻粒果粉病最佳的使用剂量和喷施时间,浙江农大种子激素课题组和衢县种子公司合作在衢县莲花镇等地进行了多点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很大意义。为此,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克黑净,四川省种子公司引进灭黑1号药剂,与本地生产中使用的粉锈宁、多菌灵一起在杂交稻制种田进行比较试验,以期对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作出评价,为大面积制种应用提供可靠数据。1材料与方法1.1使用药剂及喷施时间使用药剂及喷施时间具体见表1。各处理均于16:00~18:00喷药,不喷父本。1.2田间设计及考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0.05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稻粒黑粉病严重危害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据各地试验,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于花期进行药剂防治常常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目前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1991年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引进专用防治药剂克黑净,同时安排粉锈宁、多菌灵、禾枯灵参试,以期对克黑净作出正确评价,为大面积应用药剂控制稻粒黑粉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小河镇尧田村果木山队汪晓林户进行。供试组合汕…  相似文献   

10.
稻粒黑粉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有严重的危害,有效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农业生产常用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等在不育系盛花期处理喷施,有一定的防效,但总的控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另外,有关单位也发现一些对黑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药剂,但这类杀菌剂在显著控制黑粉病的同时往往带来异交结实率的下降,综合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由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课题组研制的克黑净,克服了目前常用的多菌灵、粉锈宁等药剂的缺点,具有既能有效防治和抑制谷粒黑粉病的发生,又能提高单产的双重…  相似文献   

11.
詹昌埜 《中国稻米》2006,12(5):45-46
试验结果表明,神力灭黑灵、灭黑灵、黑粉净三种复配剂对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效果好,能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抗黑95对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抗黑95与几种化学药剂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粒黑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效,但以抗黑95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1次效果最好,没有明显的药害发生,使用安全,制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锈灵,克黑净和多菌灵为材料,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粉锈宁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是提高制种质量与产量的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稻粒黑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杂交稻提高制种产量的严重障碍之一。1987年四川省主要制种县病粒率一般为20%左右,高的达40%以上。稻粒黑粉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组合保持系发病极轻,一般不到1%,而不育系发病极重。因此,探索父 本花粉与母本发病的关系及稻粒黑粉病在田 间的分布规律,进而寻找农业防治方法,控 制发病程度,对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有重要作 用。 试验简况 试验地点选在杂交水稻制种时间长,有 发病历史的简阳县解放乡。制种组合为汕优 63。试验处理安排大行比1:30制种,厢宽 1.4丈,每小区长2丈,目的是使不同的母 本行离父本的距…  相似文献   

15.
增效调花宝在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增效调花宝在杂交稻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增效调花宝能显著提高繁殖产量,尤以喷施120g/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提高,且能提早花期和花时,,抑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山西南部危害夏播大豆的豆秆黑潜蝇基本上有三个世代,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方法是从7月初开始喷药,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防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晋南夏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茎秆。文中就山西南部危害复播夏大豆的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及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的喷药时间为7月10日开始,喷药次数为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4次,防治效果比较好;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豆秆黑潜蝇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每年七八月份规律性的高温干旱对红薯生长的严重威胁,特从外地引进“抗旱剂1号”进行试验。试验设在本县农民中专学校实验场和黄泥田乡花田村。红薯品种前者为湘薯6号,后者为胜利百。药剂分别于七月中旬和下旬喷施于叶面,两次间隔约十天,每次每亩用药50克对水50公斤。  相似文献   

19.
谷粒黑粉病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近年来,由于防治黑粉病的主要药剂托布津和多菌灵防治效果不十分明显,一般防治效果只有70%左右。为此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防治黑粉病新药克黑净进行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十分理想,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设计及实施本试验在协优46单季制种田进行,前作小麦908,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已制种多年。试验第Ⅰ期父本于5月14日播种,第Ⅱ期于5月18日播种,第Ⅲ期于5…  相似文献   

20.
我场1995年应用38%敌二莠作蔗田灭草,获得满意的效果。1 喷药前甘蔗和杂草生长状况 甘蔗是新种的新台糖二号,刚出齐苗,株高30厘米左右;蔗地单子叶杂草小的2—3片叶,大的5—6片叶。香附子4—6片叶;双子叶杂草4—5片叶。2 喷药情况 每亩用38%敌二莠可湿性粉剂300克,加洗衣粉适量,兑水60公斤。为了调查药效,设小区对比试验。用20%敌二莠可湿性粉剂每亩500克,氯化钾400克,洗衣粉适量,兑水60公斤和喷清水作对照,每小区面积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