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资料     
据目前的资料统计,我区的沙漠、沙地总面积约有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7.8%。其中:巴丹吉林沙漠4.71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3.67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2.50万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1.03万平方公里,库布齐沙漠1.13万平方公里,浑善达克沙地2.33万平方公里,科尔沁沙地2.46万平方公里,乌珠穆沁沙地0.2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部包括:陕北、内蒙伊克昭盟、巴音诺尔盟、宁夏、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总土地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37%(根据各地材料统计)。其中流动沙地约10.08万平方公里,占沙漠总面积的40%;半流动或半固定沙地占20—30%;其余为新、老固定沙地。区域内碎石砾石戈壁约10万平方公里;荒废低山丘陵12.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这次治沙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自治区首次规模较大的治沙会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土地沙漠化、风沙化已是当今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4500万平方公里,我国有153.4万平方公里。我区是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面积约8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土地面积的50.56%,其中,沙漠面积42.3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29.3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  相似文献   

4.
木原 《内蒙古林业》1991,(12):21-22
一、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我国是个沙漠面积较大的国家。有著名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不齐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及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这些沙漠和沙地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和陕西等省区。抿统计,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53万多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后,榆林人民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治沙造林,在1977年底,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宜林荒沙面积的40%,占沙漠总面积的17%。其中3条总长1900多华里的大型基干林带已造林100万亩,占设计面积的66%;受风沙危害严重的144万亩农田中,有100万亩实现林网化,沙漠腹地出现了万亩以上的成片林62块,其中10万亩的两块。治沙造林固定流沙300万亩,保护农田100万亩,恢复牧场100万亩;结合修建水库,引水拉沙,还从沙漠中新辟农田40多万亩,发展养鱼水面20多万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治沙造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榆林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治沙造林锻炼了人,也鼓午了人们的斗志,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从此,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了“人进沙退”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小黄柳造林治沙效果卓著李佃勇1979年小黄柳造林治沙技术在浑善达克沙地推开。现在,小黄柳已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乌珠穆沁沙地造林治沙的主栽树种,造林治沙面积达百万亩。这是由于采用小黄柳造林治沙有以下优点:一、具有适宜在流动半流动沙...  相似文献   

7.
<正>飞播治沙造林是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飞机播种速度快、省劳力,一架运-5飞机一天播种量相当于500人的劳动量,是一项适用于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固沙技术措施。2001—2010年,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实施飞播治沙造林作业面积约68万亩,其中宜播面积62万亩,成效面积达到42万亩,成效面积率达67.7%,由于飞播成林面积的增加,使乌拉特后旗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7%,在防沙治沙、保持水土、防治病虫害、建设草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总结出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沙区飞播治沙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位于阿拉善荒漠地带的阿拉善左旗,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46%。其中主要是2.5万多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这里植被稀蔬,常年干旱缺雨,风大风多,给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控制风沙灾害,逐步改造利用沙漠,在进行人工造林治沙的同时,这个旗从1984年开始,利用年平均200毫米的降雨量,在腾格里沙漠东缘,选择适宜飞播的沙地,连续三年,共播下适宜沙地生长的灌木和半灌木种籽4.9万多斤,飞播  相似文献   

9.
奇台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全县总人口23万人。县域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31.4%,平原占15.04%,沙漠、戈壁占53.56%。全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横贯县境中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采樵和过度放牧等因素,沙漠前缘植被破坏严重,沙漠活化速度加快,沙丘变为半固定和流动沙丘,流沙以每年2.8-3.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一度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无奈局面。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日趋严重的沙患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防沙治沙刻不容缓,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入实地,反复论证,坚定了克服一切困难,举全县之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的信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尤其是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经过6年坚持不懈的治沙造林,2005年在横贯县境65公里长的沙漠南缘初步建成了一道宽3-5公里,近2万公顷(30万亩)的绿色屏障,沙漠前缘活化的沙丘基本被固定,沙漠南移得到有效遏制,谱写了一曲沙退人进的绿洲新歌。  相似文献   

10.
浑善达克沙地横穿锡盟南部的8个旗县,东起多伦县,西至西苏旗,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50~150公里,总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沙漠面积的10.6%。这片沙地以固定、半固定沙垄和梁窝状沙丘为主,多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大风日多,加上不合理放牧,沙化面积在不断扩大。在这片沙海腹地,座落着唯一的治沙站——正镶白旗毕力克治沙站。这个站只有9名职工,站所在地仅8户人家、15个劳动力,站小、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的沙漠与沙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沙漠、沙地面积的15.8%。这样广大的面积,尽管光、热、水、土资源潜力很大,但多数未加保护利用,风沙危害附近的农业、牧业、交通、工矿、国防事业。内蒙古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地跨森林、草原、荒漠三带,煤、铁等矿藏资源也很丰富,但西部沙漠面积较大,风沙危害比较严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治理沙漠和防治沙漠化是当务之急。认真贯彻以“林、牧为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林业》1991,(12):34-34
齐市境内沙地面积达58.8万公顷,其中流动沙丘2.6万公顷,半固定沙丘15万公顷,固定沙丘和生草沙丘41.2万公顷。1978年被列入三北防护林建设地区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沙造林活动,共治沙造林3.5万公顷,治理沙地21.2万公顷,开发利用沙地17.5万公顷。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沙漠面积达307万公顷。50年代后期甘肃创建治沙科研机构,30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沙漠基本特征、沙生植物、机械沙障、造林治沙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作一综述,并就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突破口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14.
定边县乱井子林场位于毛乌素大沙漠西端,境内有盐碱滩地、流动沙地、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地势平缓(一般坡度在5°—10°以下),地广人稀,劳力不足,迫切需要机械造林。全场宜林地面积8万余亩,适宜机械作业的面积约占50%以上,机械造林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5.
乌审旗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纪实毛云峰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约占毛乌素沙地面积的29%。解放初期,全旗仅有天然林45万亩、人工林464亩,森林覆盖率仅2.57%。土地荒漠化导致许多地方流沙侵吞农田、破坏牧场、阻断交通,农牧民被迫迁移。为了治理荒漠化,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中央宣传部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逬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19.
鄂克托旗稳步发展治沙造林杨殿明,刘忠,郝常明地处毛乌素沙地北部的鄂托克旗沙地面积高达1800多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6.2%,横跨8个苏木、乡。沙区有9970户40780名蒙汉农牧民,大小畜49.16万头只。全旗境内沙地分布广,土地沙化严重,沙区...  相似文献   

20.
伊克昭盟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固沙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盟毛乌素沙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是畜牧业基地之一。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植被破坏,沙化日趋加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探讨治理流沙的新途径,伊盟林业局于1978年在伊盟伊金霍洛旗台格庙沙区开展了飞播造林种草治沙试验。五年来,实播面积23869亩,试验植物种有杨柴、籽蒿、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