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花烂铃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烂铃病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的复合性病害 ,是棉花生产上的 1种重要病害 ,目前尚无特效防治方法。棉花烂铃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一般年份烂铃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为 1 0 %~ 1 5%,严重年份损失在 50 %以上。近年来 ,我们围绕棉花烂铃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 烂铃病发生的病因通过几年对棉花烂铃病的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 ,明确了棉花烂铃病是以苎麻疫霉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综合引发的 1种棉铃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 ,且不受土壤环境影响 ,萌发的孢子…  相似文献   

2.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3.
棉花烂铃是制约棉花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蕾铃期多雨年份,高产、高密度、旺长棉田,由于其光照差、湿度大,病虫为害,烂铃发生普遍,烂铃率约10%~30%。烂铃对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极大,据测定:烂铃与健铃比较,籽棉重量减轻  相似文献   

4.
棉花烂铃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此时也是棉花的旺长时期,要夺取棉花高产优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防治棉花烂铃。1 化学防烂铃1.1 病发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相似文献   

5.
棉花烂铃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黎贤伟(湖北省应城市植保站432400)棉花铃病在我市常年发生,它不仅减产,还降低棉花品质。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重病年减产30%以上。因此防止烂铃的发生是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发生原因1.1气象因素秋雨多,日...  相似文献   

6.
范登进 《植物保护》1993,19(6):51-51
棉花烂铃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生产上,调查烂铃一直采用铃面4级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指的方法,直观、方便。但仅用铃面病指评价药剂的优劣,常造成误判,而用硬僵瓣重率作为评价药剂防治烂铃效果的一个指标较为科学。硬僵瓣重率是棉瓣晒干后硬僵瓣重占总棉瓣重的百分比。本文用1991、1992年试验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1—1987年,对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东南4个地区15个县的棉花烂铃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引起烂铃病以疫病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红腐Fsa-rriummoniliforme Sheld和红粉Cephalothecium roseum(Link)Corde为主。由疫病引起的烂铃占91.5%,烂铃率与8月中、下旬以后40天内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果枝节位愈高烂铃率愈低;陆地棉烂铃率高,亚洲棉和草棉抗病,适期播种及早防治蛀铃害虫可降低烂铃率。  相似文献   

8.
四川棉花烂铃原因和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在8月中旬-9月中旬是棉花烂铃发生的高峰时期。连续阴雨,湿度80%以上,5日日照低于15小时,烂铃多损失重。试验表明,棉疫病是引起烂铃的主要原因。15天以下的棉铃未见发生烂铃,铃期40天以上者烂铃最多。85%以上的烂铃发生在5台果枝以下。覆膜棉田下部结铃较多,烂铃也重。烂铃轻重程度与铃重呈负相关,γ=-0.8735与皮棉损失率呈正相关,γ=0.9863,1—5级烂铃的皮棉损失率15。6—98.7%,有效白花量减少42.8—100%,品级降低2—4级,经济价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棉花烂铃病流行趋势模糊综合决策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植物保护》1990,16(5):11-13
本文选用7月20日棉花果节数和折合大铃数,7月25日棉花倒四功能叶面积及7月中旬至8月上旬露日数等4个前兆生态因子,组建了射阳县棉花烂铃病流行趋势模糊综合决策预报模型。经1980—1987年回报的历史符合率高达100%,1988、1989年试报验证均获成功,并能超前1个月作出趋势预报。作者认为该预报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棉籽携带棉铃疫菌及该菌的致死温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铃中的自然带病种籽、健铃种籽与疫菌混合,或土中接种疫菌后播种,都能在铃期表现烂铃,烂铃数比播种健铃种籽多;但8月少雨时,种籽带菌对铃期烂铃影响不明显。疫菌在55℃5分钟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棉花烂铃病在河北省主要是棉疫病所引起的,它的症状是,在棉铃基部或铃缝处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无明显界限。病斑扩展极快,3—5天整个铃壳腐烂。典型病铃,铃面生出白色霜状孢子层;但是铃面腐烂后,常感染多种弱寄生菌,而生出白、黄、粉红、灰褐、  相似文献   

12.
棉花烂铃不仅直接为害棉铃降低产量而且还损害棉花的品质。由于烂铃是由真菌、细菌和棉铃虫之类的害虫所致的复合病害,因此单一或混合使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对于减轻烂铃的发生不可能是无济于事的。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栽抗虫棉品种棉铃病害发生种类和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过的棉花品种和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黄河流域点参试品种及其抗病对照‘中植棉2号’、感病对照‘冀棉11’,共40个品种(品系)进行了铃病发生情况调查。田间铃病的发生以红腐、红粉为主, 分别占45.8%、26.7%;其次是疫病(16.7%) 和黑果病(10.8%)。利用SAS软件将烂铃率进行聚类分析(离差平方和法),可以把供试的40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为铃病发生较轻类型,铃病发生率为4.6%~10.7%;第二类为铃病发生中等类型,铃病发生率为9.8%~13.6%;第三类为铃病发生较重类型,铃病发生率为17.5%~24.4%。结果表明,陆地棉不同品种之间对铃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棉花育种中应注意选育对铃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在崇明县1年发生3-4代。第一代幼虫危害春玉米:第二代幼虫中,一部分继续危害穗期的春玉米,另一部分危害棉花,造成断头、折叶、蕾花及幼铃的脱落;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青铃,造成烂铃。近十几年中,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加重了。  相似文献   

15.
于文  汪建勋  张春荣 《植物保护》1965,3(3):106-106
烂铃是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1964年雨季之后,北京市通县棉花生长普遍发生烂铃现象,我们曾对9个大队的27块棉田进行了调查,烂铃率在10—20%和20%以上(严重的达50%)的各占总棉田块的38.5%,而10%以下的  相似文献   

16.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引起的。在长江流域棉区,据过去研究,认为是以炭疽病(Glomerella gossypii Edg)、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为主。1962年有人从南京的烂铃干标本上,分离结果:带铃疫菌(Phytophthora spp.)平均为84.2%。为了澄清这种认识,把多年来观察调查资料,整理于下。 一、烂铃病原种类调查 方法:1.于8月上旬、中旬、下旬分三批挂牌(当天开的花)192朵,除脱落59  相似文献   

17.
鄂北岗地棉区棉花烂铃原因与防治对策随州市植保站(441300)邱立斌随州市棉花良种场张道英我市棉田划属鄂北岗地棉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8700hm2左右。棉花是我市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年产量约2万t。棉花烂铃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秋雨连...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中、后期的7~9月份一般雨水较多,有利棉田的棉铃虫、棉盲蝽、枯黄萎病、生理性红叶茎枯病及后期烂桃、铃病等病虫发生与为害,一旦疏于防治或防治失误,将会给棉花生产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棉花红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红腐病目前已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棉花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长江流域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为10%-20%,苗期和铃期多雨的年份严重的可达40%以上。前期主要为害棉苗,引起棉花烂种、烂芽、茎基和根部腐烂,导致死苗;后期危害棉铃,造成棉铃腐烂形成僵瓣,使棉花纤维缩短,强度下降,衣分减少,种子变劣,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品质,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有关该病病原菌的研究鲜有报道。2003-2004年对安徽省棉花红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团泛菌引起的棉花烂铃病对棉花产量因子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引起的棉花烂铃病主要造成棉铃吐絮不畅,棉纤维变色,籽粒干瘪。本试验对感染该病害的不同棉花品种的发病率、绒长、单铃重、衣分以及色泽等指标进行测定,用SA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棉花品种都有烂铃病的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0.6%,不同品种间发病有明显的差别。病害对单铃重、衣分、瘪籽率、绒长及色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铃重平均减轻27.6%、衣分平均降低5.3%和瘪籽率平均增加1.6倍、绒长平均缩短1.6mm及平均颜色加深2.0%。由成团泛菌引起的这种细菌病害可引起棉花减产高达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