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俗名花脚杆,是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几年,该病在广安发病早、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上升,损失逐年加重.玉米受纹枯病危害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以致造成霉苞,重病田块减产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是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一股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重发区减产3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的一种病害,其危害程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水浇地面积扩大、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小麦播种量加大、密植程度提高,使小麦群体过大、田间小气候湿润、通风透光不良而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75%,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达39%。一、发生及危害小麦纹枯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在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又称烂脚瘟,是玉米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一般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1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  相似文献   

6.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7.
玉米纹枯病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时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玉米纹枯病除了为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及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  相似文献   

9.
华琼 《农家科技》1998,(11):12-13
<正>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受害麦田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可达40~50%。因此,必须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认识,加强防治,严格控制其发生与蔓延。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主要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  相似文献   

11.
黄强 《广西农学报》2010,25(2):40-41
春玉米纹枯病是春玉米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危害最重的病害,对春玉米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就近几年都安县永安乡春玉米纹枯病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分析和探讨春玉米纹枯病的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春玉米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纹枯病在我市始见于70年代末,近几年已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我站从1979年开始,对其发生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对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并对综合防治技术作了试验与探讨.(一)病害消长情况我市玉米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7月底8月初收获.据1983、1985、1992年系统观察,玉米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叶鞘、叶片和穗部,由下而上逐步发展,受害植株籽粒灌浆不足,批粒增多,粒重明显下降.纹枯病始见于6月上中旬,盛发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高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14.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自80年代以来,玉米纹枯病在一些地区危害日趋严重。据辽宁、河北、四川和浙江等省部分地区调查,春、夏、秋玉米均有发生。发病率22.2~70.81%,个别地块或品种达100%。损失率5.9~16.5%。近年黑龙江和吉林省也有加重的趋势。可见纹枯病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地区种植糯玉米、甜玉米等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由于玉米纹枯病菌的逐年累积、品种抗病性的差异、高湿度海洋性气候等因素,本地区玉米纹枯病逐年加重,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田块减产30%~40%,已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我们对玉米纹枯病危害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发生危害特点,并组织实施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玉米纹枯病的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有发生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  相似文献   

17.
玉米纹枯病最早在我国吉林省首次发现,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目前该病己作为国内抗病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是我县小麦主要病害,平常年景病田率在25%左右,环境条件较差时可达60%。发生后,一般麦田可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对我县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一、我县纹枯病发生原因我县属纹枯病重发区,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土壤特点、农民种植习惯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1、我县主要大田作物为小麦玉米轮作,纹枯病菌逐年积累,为纹枯病逐年发生提供充足菌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道了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玉米纹枯病在不同海拔、不同年度、不同病情田块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影响纹枯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菌核量、温度、湿度及雨日。此外,地势、播种方式、品种、播种期亦会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