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狂躁、兴奋、咽肌痉挛、恐水等症状.最后因麻痹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发病犬咬伤动物或人经伤口传染.人被发病犬咬伤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症状.该病潜伏期最短数天,最长可达数年.人一旦被疯狗咬伤,发病很难治愈.因此,目前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按照免疫规程、程序进行给健康犬免疫.那么宠物医院如何对宠物进行健康免疫呢?要使被免疫的动物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狂躁。兴奋、咽肌痉挛、恐水等症状,最后因麻痹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发病犬咬伤动物或人经伤口传染。人被发病犬咬伤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症状。该病潜伏期最短数天,最长可达数年。人一旦被疯狗咬伤,发病很难治愈。因此.目前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按照免疫规程、程序进行健康犬免疫。那么宠物医院如何对宠物进行免疫呢?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狂躁、兴奋、咽肌痉挛、恐水等症状。最后因麻痹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发病犬咬伤动物或人经伤口传染。人被发病犬咬伤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症状。该病潜伏期最短数天,最长可达数年,人一旦被疯狗咬伤,发病很难治愈。因此,目前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狂躁,兴奋,咽肌痉挛,恐水等症状,最后因麻痹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发病犬唆伤动物或人经伤口传染,人被发病犬咬伤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症状,该病潜伏期最短数天,最长可达数年,人一旦被疯狗咬伤,发病很难治愈。因此,目前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按照免疫规程。  相似文献   

5.
正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直接接触性、急性严重威胁犬及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一旦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猫抓伤或咬伤,有30%~70%的概率感染,发病死亡率达百分之百。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其传染源主要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患有狂犬病的病犬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控制好动物狂犬病就能控制人狂犬病。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目前城区犬类狂犬病做到了应免尽免。据统计, 2013—2017年南京市城区犬猫狂犬病免疫量达20.83万只次,未发生疑似狂犬病病例。  相似文献   

6.
犬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被感染动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程进展迅速,并表现出特有的"恐 水"症状.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咬伤、抓伤或黏膜感染引起,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整个医学界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种100%致死性传染病,是由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感染发生。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养犬数量在7500万条左右。近年来,我国年均报告人间狂犬病发病死亡病例超过3300例,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并呈逐步蔓延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的狂犬病为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病人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笔者认为: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决定了控制动物狂犬病流行是控制人狂犬病疫情的基本策略。关键要建立健全动物狂犬病免疫接种制度,改善犬只免疫现状,在动物间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温血动物(犬、猫等)和人以后引起的,导致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并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或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猫抓伤或咬伤,具有30%-70%的概率感染,发病死亡率达100%。狂犬病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其传染源主要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  相似文献   

10.
加强犬只管理,有效防止狂犬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易感染,但是,犬类是本病的主要宿主,是传播狂犬病的主要动物,有资料表明约85-95%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传染的。狂犬病是目前已知传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发病,死亡率几乎100%。本人对狂犬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非常大,人和动物都有可能会患这种病,但是大多见于狗和猫等动物,人往往是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而感染,而动物则是通过互相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狗传播.下面主要是介绍了狂犬病方面的知识,病原体、发病特点和怎么预防的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病动物表现为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犬是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随着养犬人数的增多,生活中被犬咬、抓伤的机会就越多,人感染狂犬病的机会就增多。据报道,世界每年约有一百多万人被狂犬病动物咬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犬、猫和人及其他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野生动物是本病原的自然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带毒动物咬伤和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我国在世界上属狂犬病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9):149-150
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温血动物,多见于犬、猫、狼、狐狸等动物的感染。通常的传播是由患病或带毒犬等动物咬伤了人或其它动物而感染。被感染的人或动物一般表现兴奋、意识障碍、局部或全身瘫痪而危及生命。狂犬病病毒的宿主较广泛,多见于犬科动物,其次是马、牛、羊、家禽、鸟类等。狂犬病病毒也存在于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在出现临床症状前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Rabies)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属嗜神经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100%)最高的传染病,人和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病毒随唾液排出,经咬伤、抓伤皮肤或舔舐黏膜侵入机体而引发感染。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20~1 700万人被犬等动物咬伤,其中约6万余人死于狂犬病,该病死亡数始终高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前列。狂犬病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我们不要被"狂犬病"这个名字所误导,并不只是犬才会传染狂犬病.狂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类哺乳动物,而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是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又名恐水症.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将会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来源于狐狸、狼、蝙蝠、刺猬等野生动物,人感染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由黏膜感染引起.犬是主要传染源,传染动物超过90%是犬,其次是猫.近年来,城乡养犬数量急剧增多,对犬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笔者结合重庆市璧山县犬防工作的实际情况谈几点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与犬、猫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伤口(被患病犬、猫咬伤、抓伤)和接触造成感染,感染后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正>狂犬病是动物疫病防控重点疫病之一。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人多因被病犬咬伤而感染,病死率几乎100%。为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本人从疫病防控和相关人员防护方面进行总结阐述。1全面了解易感动物及向人类传播的途径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猫等家畜型食肉动物、马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 ,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常见于犬 ,牛则少见。1 流行病学调查  2 0 0 1年 4月初 ,1疑似狂犬病的狼狗连续 3d窜进泰顺某村 ,咬伤 1牛4犬。半月后 ,被咬伤的 4犬中有 3只发病 ,出现典型狂犬病症状。 5月初 ,咬伤牛发病 ,经治疗未见好转并逐渐恶化 ,死亡。2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兴奋 ,狂躁不安 ,转圈运动 ,目光凶残 ,3~ 4d后 ,瞳孔散大 ,大量流涎 ,吞咽困难 ,反刍停止 ,轻度臌气 ,后躯麻痹 ,衰竭死亡。病理解剖可视粘膜和浆膜出血 ,唾液腺充血 ,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根据临床症状及“疯狗”咬伤病史 ,初步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