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试用相关分析预报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1981~1992年以来,利用桃小性诱芯对桃小食心虫雄虫诱捕田间调查资料,通过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建立预报模式,预报桃小食心虫发生高峰期。在我区的气候条件下,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  相似文献   

2.
枣树应用桃小性诱剂进行虫情测报,发现桃小食心虫成虫在河北省青县地区发生期长达122天,不但世代重叠,而且虫态极不整齐。发蛾期有明显的三次高峰,其中以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多。以最早诱蛾日和第三次高峰期为指标,防治关键时期:以每次高峰期后5—10天内是树上打药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的测报 ,多采用在树冠下扣置瓦片 ,调查幼虫连续 3天出土期以确认幼虫出土高峰期的方法 ;对成虫羽化盛期测报 ,则采用性诱剂诱捕 ,当发现成虫数量逐日上升或成倍增长时 ,确认成虫羽化高峰期的方法。这种测报方法在小范围内比较准确 ,但预测期间较短 ,不便于指导大面积生产防治。我们经多年观察 ,在基本上摸清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与降雨、地下 5cm温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数理统计预测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方法 ,为指导生产防治提供了一条较准确、便捷的方法。1 越冬幼虫出土、成虫羽化高峰期与降…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杏资源圃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圃内食心虫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李杏资源圃食心虫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4种,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后期蛾量高峰与低谷难以准确界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李小食心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桃小食心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桃蛀螟全年只诱到3头成虫,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赣中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总结了梨小食心虫在赣中地区梨园从生长发育期到采摘期的发生规律。比较了性诱剂与糖醋酒液、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效果,进行了梨小食心虫的预测发生期化学农药防治和幼果套袋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明显,采用预测发生期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第2代和第3代成虫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相互重叠,宜采用幼果套袋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结合1998~2009年的性诱捕资料,及旬平均气温和旬降雨量之间与桃小食心虫发生高峰期的相关分析,发现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出现的早晚具有明显的影响,呈显著的负相关。以此作为预报依据,建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预报模式,对其进行历史拟合性检验,并详细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8 a(年)桃小性诱剂应用试验,掌握了桃小食心虫在枣园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最佳时期.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灵武地区,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5月底至6月初,发生盛期在7月上中旬.因此,6月初以地面防治为主,7月上中旬以树上防治为主.同时,发现桃小成虫发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在甘肃河西地区枣园内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翌年6月下旬,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不同产地诱芯年诱蛾数量差异不大;不同形状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船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好,年诱蛾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204.6%;从节约成本及防治效果来看,设置...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捕成虫,观察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并进行喷药防治,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泰安1年发生4~5代,当连续诱得成虫2~3天后喷药防治,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优于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研究,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张掖市川灌区的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成虫大量增加时为关键防治期,及时对其进行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不同诱芯数量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诱集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品种果树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诱集量有显著差异,应在建园时避免多树种早中晚熟多品种混栽。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李混栽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了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3种;混栽园优势种群为李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期,苹果蠹蛾雄成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2代,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出土。越冬成虫7月上中旬产卵,卵期5~12天,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蛀入果内,8月上旬第一代幼虫老熟,脱果入土,做茧越冬。只有少部分脱果早的可以发生第二代。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月上旬脱果入土越冬。越冬幼虫次年出土高峰期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旬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高峰的预报式,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的预报式。利用当年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句雨量即可进行当年桃小食心虫防治时期的早期预报。通过防治时期的药剂筛选试验认为:越冬幼虫出土期用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用25%甲基1605粉剂(0.5~1斤/株)喷撒于树盘上,卵期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于树冠上防治初令幼虫,经济而有效。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ingham)是苹果的重要害虫,在我省合江地区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果实受害率一般在15~20%,个别年份可达40~50%,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枣桃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小食心虫是邹城市枣区的重要害虫 ,据1 998年定树系统调查 ,不防治的枣园平均虫果率为 46.4%~ 61 .9% ,造成减产 44 .1 %~5 3%。我们于 1 997~ 1 999年进行了应用性诱剂测报大枣的桃小食心虫发生期及利用性诱剂结合化学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效果十分显著。1 枣桃小食心虫测报技术  选择枣主产区重点村灰城、宝泉、张沟 3个村 ,每个村设 3个点 ,点与点相距 5 0 m,每点设 1个诱捕器 ,诱捕器用钙塑箱作成三角盒 ,盒内下壁涂上昆虫胶 ,中间用铁线系桃小诱芯 ,距涂胶壁约 1 .5 cm,于 6月下旬开始投放 ,1个月更换 1次诱芯 ,一般到 8…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2015年3—11月利用性信息素对浙江慈溪桃园(种植湖景桃和玉露桃)和梨园(种植翠冠梨和黄花梨)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进行了系统地监控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浙江慈溪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上年第五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早于梨园,数量远高于梨园,桃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7—9月,梨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8—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果实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是北方水果产区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陕西苹果产区一年发生1或2代。由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果农很难掌握防治适期,多年来,大部分果园防治效果不理想,苹果产量损失严重。2007--2008年,凤翔县植保站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开展监测预报.指导果农进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解决了防治适期不好掌握的难题,提高了防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甘肃省武威市3种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果园中1年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不同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有一定差异,梨园中除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外,其余几代均低于李园和杏园;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为李园杏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要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这个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永寿县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苹果生产的优生区,全县栽植苹果2.13万hm^2。近年来桃小食心虫普遍发生.未套袋、管理粗放的果园虫果率高达40%。大大降低苹果品质和产量。为了摸清桃小食心虫在永寿县的发生情况,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从2001年开始利用8年时间对桃小食心虫开展性诱剂监测调查。逐步摸清了桃小食心虫在永寿县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上最主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果实,降低苹果品质和产量,在永寿县果区近几年发生较重。从2001年开始利用8年时间对桃小食心虫开展性诱剂监测调查,逐步摸清桃小食心虫在永寿县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生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性诱剂田间诱蛾试验,发现山东泰安地区枣园中桃小食心虫成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到9月中旬左右结束,田间有3次大的发蛾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底7月初、7月底8月初和8月中下旬。室内用异小杆线虫H06侵染桃小食心虫,发现该线虫对桃小食心虫蛹的侵染率高于对老熟幼虫的侵染率。分别在越冬幼虫出土期和第1代老熟幼虫脱果期地面施用异小杆线虫H06悬浮液,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达90.1%,与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连续喷洒2次处理的防治效果相当,说明在枣园可以利用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桃小食心虫,以取代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