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宁阳县伏山镇菜农通过多年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总结出适合露地栽培的早春青花菜—夏季毛豆—晚秋青花菜一年三作三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模式实现了早春青花菜、夏季毛豆、晚秋青花菜接茬种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年产值在8.7万元/hm~2以上。本文介绍了该技术模式的茬口安排,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早春青花菜、夏季毛豆、晚秋青花菜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了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笔者和菜农一起进行了花生、蔬菜一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覆膜花生、青花菜、菠菜一年三种三收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花生350千克,青花菜1000千克,菠菜超过1100千克,产值5000元以上,从而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效益。一、茬口安排起垄距85~90厘米的大垄,垄面宽60厘米,垄高15~20厘米,于4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碱地番茄是在高盐碱土壤和灌溉水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集成应用优良品种与特定的栽培方式,生产出独特风味品质与高营养价值的番茄果实[1]。本文研究不同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效果的影响,探讨实现节肥的番茄种植生产模式,并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制度及其栽培技术,可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2]。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金东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保证当地马铃薯的高产优质,保障当地种植户的效益。选取了马铃薯新品种及部分推广品种在当地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比产量、商品薯率等性状对参试品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颂香早、中薯早30、中薯3号、中薯5号的生育期低于73天,生育期相对较短,适宜金东地区种植。中薯5号产量最高,折合50955.6 kg/hm2,商品薯率87.1%,商品性良好,早熟性好;中薯早45产量第二,折合50021.3 kg/hm2,商品薯率80.8%,早熟性好;华颂香早产量49039.0 kg/hm2,商品薯率78.5%,早熟性好。中薯5号、中薯早45、华颂香早在金东区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2021年选择15个审定品种在桃源县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再生稻品种为甬优4949、Y两优911。这2个品种两季合计每667m2产量分别为975kg、963kg;均表现为群体生长整齐,再生结实率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可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开江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区,农田大小不均,难以实现机械化连片耕种,受气候影响每年仅能种一季水稻,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笔者借鉴潜江地区成熟的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结合开江自然条件加以优化改良,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开展了“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生态综合种养试验取得成功。试验结果显示1hm2稻田能够实现小龙虾产值48060元,水稻产值910元,净利润达到20010元/hm2,是传统水稻种植收入的3.8倍。笔者在总结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开江水产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将该种新技术在当地进行了推广,合计推广面积约494.67hm2,实现单产净利润6750元~12000元/hm2实践表明,川东丘陵地貌农田也能够在保障粮食稳产前提下实现更高的经济产出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能源消耗、氮肥施用以及农机作业等过程均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高密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种植过程的原材料投入和农业管理措施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学核算当地小麦和玉米生产过程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CFP)。结果表明,高密市小麦、玉米生产和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单位面积的碳足迹分别为5 183.33、3 778.09 kg CO2-eq·hm-2和8 961.42 kg CO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分别为0.69、0.40 kg CO2-eq·kg-1和0.53 kg CO2-eq·kg-1,单位净现值的碳足迹分别为1.82、0.40 kg CO2-eq·元-1和0.44 kg CO2-eq·元-1。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生产的碳足迹主要来自氮肥的生产(48.30%)和氮肥施用(12.04%)、灌溉耗电(12.94%)和农业机械耗油(11.20%)等方面。综上可知,优化肥料施用、减少氮肥用量和节水灌溉等措施是实现当地粮食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 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WY和ZWG群体外,ZYC、ZNY、ZNT、ZQJ、ZHW、ZHS 和ZLP浙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而ZWY、ZWG群体与FZW、FMT、FSD、FSJ、FBZ、FXT、FCC、FSJ 和FXW 9个福建群体聚类在一起,因此推测浙江的ZWY、ZWG群体可能来自福建,揭示在缢蛏的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引苗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连作三年的制种玉米土壤上,采用单作玉米、单作菜豆、玉米/菜豆间作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出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作菜豆与玉米/菜豆间作的种植模式,与单作玉米的种植模式相比,均能够降低土壤的容重,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及土壤内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以单作菜豆的种植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菜豆间作后的土壤容重与单作玉米的相比,降低了0.92%,其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单作玉米的高出4.14%、2.35%、0.91 cmol/kg、0.73 g kg-1、2.24mg kg-1、1.48mg kg-1与2.81mg kg-1;不同的种植模式中,以采用玉米/菜豆间作土壤的产值、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分别为12.76×104元.hm-2与9.52。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西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西瓜一年三熟栽培,不仅可以实现日光温室内多茬栽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成功地填补了当地日光温室西瓜栽培的空白,实现了周年生产。古浪县在2008年日光温室秋冬茬小面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南部农民根据当地光、热、水资源充足的条件,近年来摸索出了一条早春油葵——越夏菠菜——秋大白菜一年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可亩收油葵250—300公斤,菠菜1500—2000公斤,大白菜4000—5000公斤。现将该种植模式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樱椒一优双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樱椒俗称小辣椒,1976年引自日本,在我国又称天鹰椒、山鹰椒。是一个植株矮小紧凑,果实小而朝天簇生,辣味较强的干椒品种,适于大面积种植,在华北地区发展很快。柘城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近几年来,我县开展三樱椒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三樱椒一优双高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棚西瓜三膜一苫促早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永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光热资源充足,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每年西瓜种植面积667hm2左右,但由于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西瓜上市时间迟,价格低,效益差。为了提高效益,我们从1999年开始,经过不断的试验示范,摸索出一整套大棚西瓜三膜一苫促早栽培模式,实现了促早、  相似文献   

15.
沙田柚是藤县典型的经济作物之一,该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中穿过。因此,当地不仅拥有充足的阳光,同时拥有夏长冬短的特点,常年拥有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雨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当地在对柚类等亚热带名优特产进行种植的过程中拥有不容忽视的优势。长期以来,当地的农作物发展过程中,对沙糖桔、沙田柚等作物进行了广泛的种植,栽培技术也相对成熟。而针对三红蜜柚来讲,这一作物拥有粉红色的皮下海绵层和淡粉红色的外皮,其玫瑰红色的果肉口感良好,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近年来,藤县开始对这一作物进行了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此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筛选出适宜的大豆品种特列此试验,通过研究适宜大豆复合种植中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今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造成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它的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2kg/hm2(8755.5 kg/hm210164.0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29kg/hm2,比对照增产34.5kg,增幅22.4%,居第一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40kg/hm2,比对照增产21.8kg,增幅14.2%,居第二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0.5kg/hm2,比对照增产18.6kg,增幅12.1%,居第三位,中黄30(ck)折合产量2320.5kg/hm2,居第四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86.5kg/hm2,比对照减产75kg,减幅48.7%,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及陇中系列的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高,适宜我们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长不能更好的完熟,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充分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和提高玉米产值的有效途径,在河套灌区以‘陕单609’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常规种植密度6.0×104株/hm2为对照(CK),监测种植密度提高至7.5×104(D1)、9.0×104(D2)和10.5×104(D3)株/hm2对土壤水分、灌水量、田间耗水量、玉米产量及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的土壤水分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D1、D2和D3的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密度分别增加3.81%、9.72%和13.90%,田间耗水量分别增加5.23%、10.71%和15.42%;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21.97%、41.34%和39.4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54%、18.47% 和-0.86%;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6.93%、7.01%和-14.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00%、16.39%和1.74%;生产成本分别增加2.17%、4.35%和6.52%,总产值分别提高13.27%、20.47%和2.67%,净产值分别提高21.46%、32.12%和-0.12%。综上,河套灌区‘陕单609’种植密度提高至9.0×104株/hm2时,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玉米产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玉米新品种全玉1233在阜南县种植的最佳密度进行探讨筛选,作者结合本地实际,于2019年6-10月,对该品种安排了5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各种植密度处理下全玉1233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玉1233在阜南县种植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艺性状中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堵均表现为逐渐增加,产量性状中穗粗、百粒重等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茎粗表现为逐渐降低,抗病能力变化不明显,抗倒伏能力逐渐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6.75万株/hm2时的种植密度下产量达到10192.5㎏/hm2。建议在阜南县大面积推广时,种植密度选择6.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3: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纯N用量、K20用量对留叶枝棉花籽棉产量与霜前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20用量对籽棉产量影响很小,纯N用量与籽棉产量呈直线回归关系;种植密度和纯N用量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小时增加密度能增产,当纯N施用较多时适当减少密度对增产有利。K2O用量增加可提高霜前籽棉产量,但过量使用会降低霜前籽棉产量;种植密度同纯N用量也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霜前籽棉产量,在纯N用量小时增加密度可增加霜前籽棉产量,当增加纯N用量时适当减少密度能提高霜前籽棉产量。根据电子计算机进行的模拟仿真试验,本试验在在籽棉单产3750-4125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000-3300kg/hm2、籽棉单产4125-4500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300-3600kg/hm2、在籽棉单产>4500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600kg/hm2条件下,其产量与品质兼顾的优化措施组合方案分别为:种植密度29831~31938株/hm2纯N用量266.95~304.88kg/hm2K20用量185.71~213.62kg/hm2;种植密度27022~31424株/hm2纯N用量259.08~334.17kg/hm2K20用量166.95~218.39kg/hm2;种植密度17870~20310株/hm2纯N用量444.42~488.35kg/hm2K20用量144.24~209.71kg/hm2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日本三红春萝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该品种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