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5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的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的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等品种无论是低密度种植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较低密度种植增产率在3.3%以上,适合在南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运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对遵义地区玉米主推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玉米生产上推广的密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且密度对穗粗、穗长、秃尖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较高密度下穗粗、穗长明显低于低密度的处理,而高密度的处理秃尖明显大于低密度的处理。综合考虑:适当地增加密度是提高遵义地区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对种植产量、种植形状具有较大影响,当前通过全面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才能实现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发展。试验针对不同品种的玉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的种植情况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株高、穗位的高度与角度、空杆率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生长性状具有较大影响,要科学合理的控制种植密度,降低空杆率,是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挖掘玉米栽培品种的产量潜力,从而筛选出适合大庆地区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选用克单14、克玉15、庆1337和庆1448四个玉米早熟杂交种,设置5.0万、7.5万、10.0万、12.5万和15.0万株·hm-2五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各品种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参试品种最适种植密度在10.0万~12.5万株·hm-2;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在不同参试品种间表现趋势相近,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基本都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秃尖长度(除克单14外)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吴观菊 《河南农业》2016,(35):20-2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性状产生的影响,选择丹3363玉米品种和丹玉86玉米品种作为试验研究材料,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与各种性状的异同性.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丹3363的产量达到最高和最低的种植密度分别为7 50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玉米品种丹玉86的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且该种植密度下棒3叶宽度和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品种玉米植株的倒佚率和空秆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茎粗、株高、穗高以及叶片数等的变化不显著.结论种植密度除了会对玉米种植的产量产生影响之外,同样会对玉米的棒3叶宽度和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用玉米品种等条件来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确保可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f时空1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时空)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江苏盐城地区玉米适宜的群体种植结构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套使用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降低玉米倒伏率和空秆率。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也有影响。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与穗长、行粒数、千粒质量呈负相关,与秃尖呈正相关。高密度处理下,密度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安囤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  相似文献   

12.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47-1649,165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8.25万株/hm2高密度条件下,以传统行株距(行距60 cm、株距20 cm)为对照,探讨了宽行密植(行距80 cm、株距15 cm)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密植的穗位高系数均比传统行株距种植有所下降,抗倒能力增强,收获密度、千粒重、穗粒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增幅为7.9%~22.0%。因此宽行密植协调了夏玉米高密度种植与抗倒性间的矛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稳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稳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稳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夏播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先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下降,即随密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呈一次线性模式下降;对亩穗数、空秆率、穗位高和穗行数影响也较大,呈一次线性模式升高。种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索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空杆率没有影响。但是增加种植密度后,郑单958、豫单776、郑原玉986、京科5472、京科332、京科326、硕秋702、鲁单9208相比低密度条件下,产量分别提高了6.2%、3.5%、2.8%、7.7%、7.6%、1.5%、1.5%、2.5%;大多数品种的株高、穗位都有所增加,但是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穗位的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部分品种出籽率有所下降,倒伏率、倒折率有所增加,且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倒伏率差异显著(P<0.05);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籽粒含水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下两种株型玉米果穗性状耐密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高密度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栽培,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掖单22、登海1号和半紧凑型玉米Sc704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紧凑型玉米果穗性状的耐密性要优于紧凑型玉米。产量因素中粒重密度的影响较小,高密度主要影响玉米的结穗性、有效穗长和结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粒重的贡献相对变小。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玉米单产的提高了35%~40%,主要归功于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品种遗传改良。同时栽培技术的革新、新的田间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增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选用高密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是关键技术之一,约占粮食产量增长的15%~20%。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为6万~7.5 万株/hm2。辽宁玉米主产区种植模式也已经由以前的丹玉39、东单60等稀植大穗类型转变为郑单958、先玉335、迪卡516等耐密品种类型。合理密植是我国玉米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为准确衡量栽培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章着重研究了栽培密度对辽宁玉米产区主栽品种与高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密度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品种庆单6号为大庆市庆发种业培育的玉米杂交种,现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的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本项研究是以庆单6号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地正常种植条件下,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与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庆单6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玉米百粒重、茎粗、行粒数、秃尖长度及植株倒伏程度、空秆率影响较大,对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