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中熟杂交中稻组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2a中籼杂交稻组合展示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新两优6308等7个早中熟杂交中稻组合进行进一步对比试验,选出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较好的品种,推广于半山区、山区及缺水田的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陈晓  陈应芳  陈静 《农技服务》2014,(2):139-139
2013年清镇市开展了6个水稻新品种的展示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黔优388、禾两优5号熟期适中,不但高产稳产,而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特别是C两优华占分孽特强且米质优,三个品种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Y两优143、宜香优800,比对照减产,不适宜全县推广种植,需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3.
评价和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探索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是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2017年在安徽省六安舒城进行了中籼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好的品种有C两优0681、Y两优17、六两优216、深两优116、深两优571、荃优822、隆两优3463、荃两优2118共8个,无论从苗期长势长相、抗病性、适应性,还是后期熟相、产量,表现均优异,专家综评与实际相符,值得下一年进一步展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甬优系列品种作再生稻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甬优系列品种作再生稻栽培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2019年在常山县森香家庭农场进行了甬优系列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的5个甬优系列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江津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4—2015年选择了12个水稻新品种,以当地常规品种Ⅱ优838作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综合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适宜在江津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Y两优1号、深两优5814、宜香2115、宜香1108、宜香725和Ⅱ优725,其它品种有待继续展示试验。  相似文献   

6.
2013年武宁县开展了省市县安排的3个类型的20个水稻展示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优华占、建优381、荣优华占、庆丰优7998、雅农1600等5个品种适宜全县大面积推广;湘优4号、楚优1588等15个品种有待进一步展示试验。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武平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了9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并与"宜优6 7 3"作对照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2优3301"、"两优616"、"嘉浙优99"产量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52.6、548.2、531.9 kg,分别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1.7%、10.8%、7.5%,达显著水平以上;且这3个品种田间表现为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 3 2~1 3 7 d),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好,未发生稻瘟病;因此,这3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武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为确保水稻产业提高,推广优质、高产、稳产的适宜品种,不盲目性用种,遵循先试验再推广的原则,为大面积推广科学依据,我县今年引进6个杂交品种进行比较试验。1试验田基本情况(1)展示品种参加展示品种分别为:渝香203、D优202、中浙优1号、内香优8518、中优808、内5优5399等6个品种。(2)试验田基本情况本展示田块安排在木引乡长生村基本农田区域内,其水源条件较好,海拔高度是570米,试验面积共10.2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远安县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对29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抗逆性、产量及食味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安两优586、晶两优华占、C两优丝苗、荃优259、隆两优8612、晶两优534、玮两优1273、荃两优丝苗及荃优丝苗等9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中稻推广种植;昌两优8号、荃优粤农丝苗、全两优楚丰丝苗、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及荃优丝苗等6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优质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新两优821结实率高、抗性强、产量高,属迟熟品种,可作为广西桂南地区两季稻迟熟品种推广种植;特优420次之;K优047、K优17、K优818表现适中,属中晚熟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推广种植;金优253、中优66虽是早熟品种,但产量低,不适宜在桂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林彬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81-82
通过对望两优909、两优005等16个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在和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望两优909、Q两优丝苗、N两优1998综合表现突出,抗逆性较强,可适度扩大示范推广;大两优968、内香优8012、嘉丰优2号分别表现为胡麻叶斑病、稻曲病偏重,生育期过长,熟相差,不适宜在和县种植;其它参展品种(组合)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晚稻品种,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晚稻品种(13个早熟和9个中熟)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晚稻早熟品种为五优61和早丰优华占,中熟品种为丰源优华占、五优华占和恒丰优华占,它们均可作为晚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3.
C两优4418水稻是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国水稻听选育的两系中熟杂交中籼品种。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编号为2008016),适宜在湖南省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新两优821结实率高、抗性强、产量高,属迟熟品种,可作为广西桂南地区两季稻迟熟品种推广种植;特优420次之;K优047、K优17、K优818表现适中,属中晚熟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推广种植;金优253、中优66虽是早熟品种,但产量低,不适宜在桂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湖南常德桃源县栽培的高产、优质和高抗的早稻品种,本研究于2023年开展了中组143等10个早稻新品种的田间展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田间表现及经济性状表现,常规水稻品种中组53、中组143产量较高,田间表现优于其他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锦两优128、钰两优113田间表现优于其他杂交水稻品种,且全生育期较短,适宜双季稻种植模式中的早晚稻品种搭配。综上,中组53、中组143、锦两优128和钰两优113等品种适宜在该地区引进,作为早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西省湖口县过去种植一季稻用种多杂乱,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的现象,2016年接受省局安排,引进十二个单位的18个新品种进行参试展示。从中选出适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作当家品种,确保湖口县今后水稻单产总产上一个新台阶。试验结果表明,涌优1538、广两优1128、Y两优1928、深两优865、Y两优6号这5个品种产量表现较好,可作为一季稻在湖口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于福建省光泽县高海拔山区烟后稻种植的水稻品种,特进行了6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岳优9113"、"国丰2号"、"株两优30"较适宜在海拨480 m的山区作烟后稻种植,"Ⅱ优851"适宜在低海拨地区种植,其它2个品种有待继续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度宿松县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宿松县水稻种植品种结构的优化、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于2020年选择2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在展示期间表现出不同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吨两优900、诺两优6号、Y两优372、荃两优2118、科两优9号、卓两优141、B两优141、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等9个品种适宜在宿松县推广种植,但徽两优丝苗、圳两优银丝2个品种在种植中要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纹枯病,吨两优900等大穗型品种在栽培中要避开高温抽穗和灌浆.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省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早稻品种和提高良种科技贡献率,该研究在南城县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它们均可作为早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峡江县晚稻22个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示范展示,结果表明:泰优398可以作为特早熟品种推广,在早熟组中五优308、荣优225、H优158、五丰优1、025、丰源优2297、五优15、H优518比较好,可以在峡江县作为早熟主导品种推广,在中熟组中天丰优101、泰优淦3号、荣优15、五优662、新丰优644、荣优华占比较好,可以在峡江县作为中熟主导品种推广,其他品种可继续试验示范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