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哺乳动物生精细胞进行显微授精这一新型体外授精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方法,细胞周期及调控,基因印迹及其运用前景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概述,旨在促进我国同类研究的快速发展,使该项技术早日在我国畜牧业和濒危动物保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母牛发生不孕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发情期内选择授精时机不恰当,冷冻精液的解冻技术受破坏,授精技术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衰老性的和天生性的不孕症等,本文对规模化养牛场母牛不孕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根据临床实践积累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22,(1):30-31
<正>1.单雄单雌授精用1只雄蜂精液给1只蜂王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称为单雄单雌授精,这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雄蜂是单倍体,在精子形成时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仍然是16条染色体。因此,1只雄蜂所产生的所有精子在遗传上是一致的,单雄授精蜂王所产生的雌性后代比多雄授精蜂王产生的雌性后代在亲缘关系上更近一层,属于超同胞。操作方法:采集精液前授精针头内充满生理液,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传统的子宫颈内授精、子宫颈后授精及子宫内深部授精。在丹麦,事实上传统的子宫颈内授精是唯一的授精技术,故本文仅讨论在进行子宫颈内授精在生产中,常在人工授精前或在人工授精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母猪刺激。当然,也有的猪场在人工授精时并不使用诱情公猪对母猪进行刺激,据说母猪在授精时也表现的很冷静,  相似文献   

5.
沈育初 《中国蜂业》2013,(11):34-34
2007年薛运波在养蜂刊物上刊出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连载文章,其中提到:1959年现代养蜂家周崧,开展仿雄蜂生殖器授精针头研究与探讨。几十年中,未见有关文章发表。分析原因第一是仿雄蜂生殖器授精针头很大,一插入阴道口蜇针腔已与背、腹钩脱开。我国到今天,一直沿用老背、腹钩来打开蜂王蜇针腔,靠它们单相左右向外挤压把蜂王蜇针腔撑开,十分容易脱钩。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蜜蜂的交配是在空间飞行中进行,而且是多雄授精,难以控制自然交配。为了研究蜜蜂的育种和遗传学,国外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已开始研究西方蜜蜂的人工授精技术,经逐步改进和发展,研究制成比较适用的采精和授精仪,并广泛应用于养蜂科研和生产实践;对属东方蜜蜂的印度蜂的人工授精技术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有授精成功的报道(J.woyke.1973)。国内已于1959年取  相似文献   

7.
猪人工授精的技术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早期断奶的管理体系的应用增加了断奶仔猪窝数,其本质的原因是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增加。通过使用人工授精,采用先进的遗传学而得到生产和经济效益,已有相当多的文献记录。一般来说.每千克增重通常降低成本5.7英镑。然而,在养猪业中,使用人工授精产生的繁殖性能仍然不一致。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同时,我们还必须发展和制订人工授精生产方案和授精方法,这将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在整个行业的使用。下面,作者集中对成功授精所需要的理想精子数目、新的授精技术及方便于授精的精液添加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改良甘南牦牛的关键辅助性繁殖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娟姗牛是甘南母牦牛杂交改良的最佳父本,因此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易于操作的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辅助生殖技术,对当地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待配母牦牛个体的筛选、群体的组建、饲养与管理、冻精质量与受精潜能的评估、牦牛发情临床鉴定、人工授精标准程序、妊娠诊断与管理等环节,对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标准进行完善,在夏河县多家牦牛养殖合作社进行推广应用,并通过比较授精技术优化前后母牦牛的产道疾病、受胎率与产犊率,分析牦牛生产效果。结果显示,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辅助繁殖技术优化后,牦牛发情鉴定准确率高达85.98%,群体受配后整体妊娠率为85.86%,产犊率为92.09%,与传统授精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且授精后牦牛产道疾病发生率及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技术可显著提升牦牛杂交改良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本文对奶牛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授精时机和授精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为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本文对奶牛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授精时机和授精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为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