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西蚕茧价格变迁与蚕业生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丽萍  朱方容 《蚕业科学》2006,32(2):236-241
调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多年来蚕茧收购价格管理机制的变迁,比较分析了广西与其它主产省区以及广西区内各主产市(县)的蚕茧价格,研究了蚕茧价格的波动趋势、与甘蔗的比价,以及鲜茧价格与干茧价格、生丝价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蚕茧收购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有利于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7年蚕茧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购价格呢?笔者认为价格应该是参照最近成交的现货和盘面干茧价格来进行定位,以广西的蚕茧为例,假设以广西盘面的干茧57000元/吨算,扣除1000元鲜茧加工费用和2000元利润,那么真正的干茧成本是54000元,以广西鲜茧2.63的烘折率计算,那么折合鲜茧的  相似文献   

3.
朱铭 《广西蚕业》2007,44(Z2):35
2007年蚕茧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购价格呢?笔者认为价格应该是参照最近成交的现货和盘面干茧价格来进行定位,以广西的蚕茧为例,假设以广西盘面的干茧57000元/吨算,扣除1000元鲜茧加工费用和2000元利润,那么真正的干茧成本是54000元,以广西鲜茧2.63的烘折率计算,那么折合鲜茧的收购价格应该是20元/公斤.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理化性能,采用六个庄口的蚕茧分别缫制的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进行生丝样品的器械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不同庄口的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其清洁、洁净、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切断、丝胶溶失率等性能无明显差异,而干茧生丝的抱合性能优于鲜茧生丝.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热学性能和丝蛋白结构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朱铭 《广西蚕业》2007,44(A02):35-35
2007年蚕茧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购价格呢?笔者认为价格应该是参照最近成交的现货和盘面干茧价格来进行定位,以广西的蚕茧为例,假设以广西盘面的干茧57000元/吨算,扣除1000元鲜茧加工费用和2000元利润,那么真正的干茧成本是54000元,以广西鲜茧2.63的烘折率计算,那么折合鲜茧的收购价格应该是20元/公斤。  相似文献   

6.
茧丝绸产业拥有典型的垂直关联产业链。为了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茧丝绸产品垂直关联价格波动规律和传递模式(传递方向、幅度、时间等),首先根据1990—2013年鲜茧、干茧、生丝、坯绸和丝绸服装的年度价格数据,运用简单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HP滤波法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中国茧丝绸产业链上各级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然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刻画茧丝绸产品的价格传递方向、强度和时滞,并检验茧丝绸产品垂直关联价格传递的对称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茧丝绸产品垂直关联价格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鲜茧价格波动性最强,随产业链后向传递的干茧、生丝和坯绸价格波动性逐渐减弱,但丝绸服装价格波动较大,仅次于鲜茧价格;茧丝绸垂直关联产品间的价格波动只是茧、丝、坯绸顺次波动传递,而以丝绸服装为代表的制成品定价与茧、丝、坯绸的定价各环节脱节;从传递的幅度和反应的时滞看,鲜茧、干茧、生丝和坯绸垂直关联价格呈现相互间传递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出丝率,一般可分解鲜茧和干茧两种。前者是指用100公斤鲜茧缫制成生丝量的百分率;后者是指用100公斤干茧缫制成生丝量的百分率。通常蚕茧部门用鲜茧出丝率,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年广西大宗工业原料市场的网站和区蚕业总站上报统计的资料为样本,运用一元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多元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对广西区鲜茧、干茧、生丝价格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对鲜茧价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07,35(1):36-36
最近,四川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明确蚕种价格政策及2007年蚕格价格的通知》(川价发[2007]66号),对我省蚕种价格政策作适当改进和调整,一是建立蚕种价格联动形成机制。为了使蚕种价格既反映市场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决定从2007年建立蚕种价格与国际国内生丝价格、丝茧价格、种茧价格联动的价格形成机制。桑蚕一代杂交种出场价和销售价格根据上年生丝、丝茧、种茧价格波动及市场供求情况上下调整,实行一年一定。二是2007年度蚕种价格安排。2007年度桑蚕一代杂交种对农民的销售价格由每张25元调整为每张28元,包括运输、催青、技术服务等费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和价格监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鲜茧缫丝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已作为一种新的缫丝工艺盛行于我国主要蚕丝产区。以鲜茧缫制的生丝(简称鲜茧生丝)和干茧缫制的生丝(简称干茧生丝)为材料,测试与分析2种生丝间的热学性能差异,为科学评价鲜茧缫丝对生丝后加工应用性能的影响提供相关的依据。结果表明,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均在215℃左右发生玻璃化转变,二者的热分解温度均出现在320℃附近,经600℃热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均在65%左右;但在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中,鲜茧生丝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低于干茧生丝,说明鲜茧生丝的刚性较差,黏性较小。推测用鲜茧生丝加工的织物,其伸缩性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 1985年以来,四川省蚕茧成本质量价格调研组,在13个省定蚕茧成本质量价格调研县开展了系统、规范的调研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了揭示鲜茧、干茧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我们就鲜、干茧质量的相关性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生丝价格持续上扬,带动鲜茧收购价格一路攀升。浙江省在春茧价格同比增长26.4%的基础上,夏秋茧价格继续上涨,同比增幅达14.4%。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饲养蚕种55.4万张,生产蚕茧2.9×10~4t,每50 kg鲜茧平均收购价2173元,同比增长24.9%,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在行情一路看涨的态势下,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养蚕的生产积极性。全省从夏蚕开始饲养量跌幅收窄,秋蚕基本持平,局部重点产  相似文献   

14.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5.
《蚕桑通报》2014,(2):9-9
为正确分析鲜茧缫丝对生丝品质及其对下游产业链的影响,提高我国生丝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丝绸协会于2014年6月10日在苏州召开了"鲜茧缫丝专题研讨会"。杨永元会长、钱有清副会长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钱有清副会长主持会议。杨永元会长讲话,他强调了会议目的,一是鲜茧生丝指标性能的基础研究、检测区别方法、生产对比产品等,形成一些课题进行研究;二是对鲜茧缫丝认识,给出一个比较全面、不偏不倚的权威性结论。杨会长还宣读了原浙江省丝绸公司钱同源经理的书面发言“对于鲜茧缫丝,因势利导,不排挤,但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不能混杂,应把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区别开来,并且在浸泡、印染、丝织工艺等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淳安蚕茧净度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指标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净度是生丝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因素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鲜茧茧价的高低受生产成本及供求关系及相关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价格的不断变动,起到调节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在行业之间流通的作用。近几年来,鲜茧茧价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不断加大,对传统的蚕茧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制定合理的鲜茧价格已经成为维系行业稳定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蚕丝传统生产模式是收购鲜茧、干热(105℃)、杀蛹、烘茧、干茧贮存、煮茧缫丝等工艺,已经历百年的历史。由干热杀蛹、烘茧势必造成蚕茧丝胶变性,蚕蛹蛋白及脂肪受热而损坏,造成丝胶溶失,增加缫丝,影响解舒及生丝质量,不利于蚕蛹深加工。  相似文献   

20.
高启斌 《北方蚕业》2005,26(3):85-86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