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生林  马骏 《中国棉花》2006,33(11):25-26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 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煌棉田棉粉虱发敦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1发生特点1.1发生范围广。2005年…  相似文献   

3.
王君堂  李云  李玲 《中国棉花》2010,37(8):24-26
大荔县是陕西关中东部棉花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hm^2左右,年均皮棉产量约4.8万t。由于病虫危害,每年棉花产量直接损失20%~25%,加之长期以来棉农重视单一的化学防治,盲目定期打药,植棉效益下降,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要掌控棉花病虫发生为害规律,及时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豫东棉粉虱大暴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以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对曾经为害棉花十分猖獗的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的防治不太担心,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但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次要害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棉粉虱过去对棉花生产并未有多大影响,而最近几年对棉花的为害却逐年加重,豫东棉区2008年已呈大暴发趋势。现已成为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棉粉虱暴发的原因是什么?现将如何防治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拟定了现阶段对棉盲蝽和棉花受害程度的防治指标,认为棉花第三果枝出现前的虫量和主茎生长点受害率分别为百株4头和3%,第四果枝出现后为百株6头和4%。按照这一防治指标棉花叶片和蕾的受害程度亦在允许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6.
稻棉轮作能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杂草为害,增加粮棉产量。根据金谿县几年来稻棉轮作经验,水稻田第一年改种棉花的冬季准备工作,是一个关鍵问题。水稻田一般低窪易积水,土壤粘结,而棉花春季怕涝,粘土不利棉根伸展,因而在冬季必须改良。从金谿县今年初改的1万亩稻田棉花就可看出,凡是重視了棉田冬季和播种前的准备,开沟排水改良土壤工作做得好,就获得了丰收。在这方面根据我们的体验,在冬季和棉花播种前,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滴灌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但也使棉田病虫的发生有了新的特点.新疆滴灌棉田主要病害有枯、黄萎病,虫害有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等,病虫害发生的变化使棉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8.
孟建文 《中国棉花》2005,32(7):28-29
南疆棉区1997年棉铃虫大发生,对棉花为害极为严重,以后随着防治力度的加大、棉花品种的更换、气候因素的变化,棉铃虫发生量逐年下降。2003年部分团场种植非抗虫棉品种,引起局部棉田棉铃虫中量偏重发生,损失较大。为此,对库尔勒垦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动态1.1棉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其分布。棉铃虫在本垦区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能完成不完全的4代。主要为害棉花,第1代发生量小,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其附近心叶;第2代的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主要为害花和铃;第3代次之,主要为害棉铃。…  相似文献   

9.
冬瓜是我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我市棉出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4公顷,特别是我市小港镇北港村23公顷棉田已全部实行棉田套种冬瓜。棉田套种冬瓜一般棉花亩产100~125公斤、冬瓜亩产3000~3500公斤,高的超万斤;如小港镇北港村李寿根家1.2亩棉田冬瓜产量达7800公斤,亩产达6250公斤,棉花亩收。达160.1~2000元.冬瓜亩收入在3000~3500元,扣除亩总投入750~800元,亩纯收入在4000~4500元;同时棉田由于套种冬瓜,棉花蕾肥免施,投入减少,经济效益可观,是棉农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棉区盲蝽象为害棉花幼铃消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长势棉田,定期定点系统调查棉株的开花结铃及棉盲蝽(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株的开花结铃与棉田盲蝽数量的消长时期基本一致,棉花幼铃的受害率和盲蝽的发生量表现为同步增长,同时,棉铃受害率与脱落率呈正相关。观察棉铃受盲蝽为害后留下的的刺孔数得知,脱落棉铃的刺孔数明显较未脱落的为多,说明棉铃脱落和盲蝽为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棉株生育过程中,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最佳结铃期,亦是防治棉盲蝽和保护棉花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南疆棉区两种种植密度下中棉所36棉田通过人工摘蕾模拟研究第二代棉铃虫为害对棉株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中旬每株损失4个蕾加2个小铃后,常规和高密度棉株每株成铃数分别减少7.8%和5.2%,而每株损失2~4个蕾或2个蕾加1个小铃后,最终成铃数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一) 黄马公社地处抚河下游,是南昌县重点产棉公社,属粮棉混作区,全社共有耕地面积27,194亩。六十年代开始植棉,八十年代棉田发展到7,000亩,大部分面积集中在东部五个大队。从全社来看,植棉条件虽然较优越,但近二十年来,棉花产量很低,亩产皮棉一直徘徊在40—60斤之间。重要原因就是病虫危害严重,防治没有过关,据省植保站和县,社农技员于81年八月下旬棉田调查,全社棉花有丰收的架子,社员防治病虫的积极性也很高,每亩农药花了25元以上,但由于错治、乱治、滥用农药,不仅害虫没有被杀死,还把益虫消灭了,蕾、铃被害率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大发生的年份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摸清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和比较科学地确定防治指标,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选择棉田一丘,面积为3分,棉铃虫三、四代各设四个处理区,三代重复一次,共计12个处理区,每区面积0.5厘,每区笼罩20株棉花,棉铃虫三、四代接种棉花百株卵量为15粒,30粒,45粒和对照不接卵作比较。小区实际接卵数量为3粒,6粒,9粒,并重复再接一次卵量。因接的卵量孵化幼虫很少,所以再接一、二龄幼虫,棉铃虫  相似文献   

14.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六、七月间发现湖口县流泗公社的流泗、红中、莲花、仓前、红卫等大队,共五、六千亩的棉田,程度不同地遭受梨剑纹夜蛾Acronycta rumicis(Linnaus)幼虫的零星为害,其幼虫同时还为害莴苣和牛皮菜。棉花被害株率一般达0.3—0.56%,个别典型棉地的被害株率高达5.27%。虽然没有造成比较大的虫灾,但象这样为害棉花和蔬菜,过去还未见有记载。据我们调查观察,梨剑纹夜蛾是以三至五令幼虫蚕食棉叶,一直把叶子吃得仅剩叶柄或靠近叶柄附近的几根较粗的叶脉,然后再爬到另外一片棉叶上为害,有的能把整株棉苗上的叶子吃光,使棉苗成为光杆。  相似文献   

16.
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棉田,追肥次数多,氮素挥发损失严重,肥效利用率低;有的棉田常因氮肥施用不足或过多,引起棉株营养失调,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为了减少氮肥损失,节省投工,降低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棉花生产中问题之一,是难以保障棉苗的全、匀、壮。而棉花苗期的病虫害往往是造成棉苗不全、不匀、不壮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几乎都因棉花苗期病虫为害而需进行多次补种甚至重播,除造成人力、物力极大浪费外,棉花实收株数、面积减少,生育期推迟,群体不均衡,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棉花种子经种衣剂包衣处理,是防治苗期病虫害,保证全苗、壮苗的新技术,是实现棉种标准化的重要步骤。种衣剂处理棉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涂茎防治棉叶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棉花中期涂茎防治棉叶螨的方法和经济效益,1983年7月下旬至8月在淮安县季桥乡大湾村9.4亩棉田上,按不同时间进行了四次涂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花铃期采用内吸剂有机磷农药加缓释剂涂茎对防治棉叶螨是一项省工、省本、防效高的技术措施。兹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9.
麻类作物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之广,在天然纤维中仅亚于棉花。目前,浙江省种植的黄麻、红麻面积占麻类作物总面积的95%以上,其产量为麻类纤维总产量的99%、耕作制度的改革,黄麻、红麻品种的更迭,管理水平的提高,病虫发生的种类和为害程度也随着变化。据估计,常年因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10%,大发生年份损失在20%以上,而且纤维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0.
对潮土棉田进行了施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锰可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并提出了提高潮土棉田的施锰方法和锰肥底施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