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相似文献   

2.
<正>让每块地更小是增加农业用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地块越小,多样化的作物能够栖息更加多样的物种。这是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英国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农业集约化和半天然栖息地(灌木丛、草本作物带)的破坏,是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文章中这样表述到,通过增加半天然地表覆盖物来增加农业用地多样性有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损失。但是,在很多集约化管理的农业用地中,半天然地表覆盖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WTO历史上首例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案中,专家组对转基因产品定义、利用国际公约解释WTO协定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适用性、预防性原则是否为一项国际公认准则问题,及欧盟转基因产品审批制度是否为SPS措施等的分析和认定过程,以期对中国构建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理论价值,同时能够为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同步提升”为目标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然而阔叶红松林中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森林碳汇功能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吉林蛟河30 hm2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植物功能性状计算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用于表征生物多样性,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生态位互补效应、生物量比率效应以及植被数量效应对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影响。  结果  (1)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功能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增量,提高缓生?保守型性状的组成比例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储量,而保持一定的林分密度同样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森林固碳能力。(2)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生态位互补效应、生物量比率效应和植被数量效应假说,解释变量共同解释了13%的森林碳储量的变化以及36%的森林碳增量的变化。  结论  碳储量和碳增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反映和直接体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碳汇功能关系的作用机制,表明阔叶红松林中生物多样性与碳汇功能的关系格局是多种生态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同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木本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林分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多样性指数,探讨了城市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近自然经营途径,以便为哈尔滨城市森林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人工林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林分由11~16种木本植物所组成,其中乔木6~9种,灌木4~7种,存在着明显的自然化过程;不同城市人工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作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多样性指数(0.8282~2.3411)由高到低排序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黄檗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城市人工林木本多样性指数仅相当于相应区域天然次生林的47.0%(24.0%~67.8%),表明其自然化程度不如天然次生林强烈。同时指出,对城市人工林应采取近自然化的经营模式,即保持城市人工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以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芝麻田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芝麻田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间表现为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芝麻田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芝麻田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间表现为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照,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照,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芝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芝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提高63.50%、43.27%、28.58%。  相似文献   

7.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正>1地方经济现状洮坪林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礼县西南部,秦岭山脉西段,为甘肃省"三屏四区"中"两水一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近几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林场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公益林建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林业是以林业工作者为主题,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协调好人类社会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利用好森林对人类有益的多种功能,发挥好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并保障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的稳定,促进人类和森林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方法  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  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用,谱系多样性(P=0.041)和物种丰富度(P<0.001)在阔叶林中对生物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考虑环境因子的效应时,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土壤速效氮、土壤厚度和土壤吸湿水对阔叶林中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厚度和土壤酸碱度对针叶林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谱系多样性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生物量有消极影响。  结论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浙江公益林的生物量。在未来公益林的经营中,应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阔叶林的物种结构,以期更好地维持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图2表2参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