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1月农事     
11月份有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冬冷降临,即将进入冬季.寒潮天气在本月出现最多。月平均气温: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7.1~4.8℃;张家口、承德坝下地区-3.0~0.5℃。其他地区0.1~6.5℃;各地平均降水量在5.2—15.2毫米之间。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月历(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跃  王红娟 《南方农业》2009,3(6):47-47
气候特点 气温寒冷,常以1月作为冬季气温的代表,1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5.0~8.0℃,2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8.0~9.5℃,极端最低气温常出现在1月,大部分地区极端最低气温都在-4.0℃以上;降水为全年最少,月雨量为20-40mm,阴雨重,连阴雨特征突出;光照少,1月日照最少,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都只有30~50小时;相对湿度大,常达90%以上;寒潮出现次数较少,常出现2~3次。  相似文献   

3.
气候特点 高温开始下降,自9月8日“白露”始,大多数区县平均气温在22.0~23.0℃,10月平均气温与4月较为接近,大部分地区为18.0~19.0℃,东南部则常低于18.0℃;伏旱一般在9月上旬或中旬结束,虽进入秋季,降水仍明显减少,与春季降水大致相当,大部分地区雨量在130-160mm,10月,部分地区雨量甚至低至80~100mm,秋雨明显;9月各地的日照时数均能保持在100~110小时,东北部的巫溪、奉节地区还可达130~140小时,10月各地日照锐减,月日照时数将不足100小时。  相似文献   

4.
马跃 《南方农业》2010,4(3):78-78
气候特点 7月、8月是我市最热的月份,也足我市连晴高温及伏旱的多发期;月平均气温大都在27.0~28.0℃,有3/5的区市县平均最高气温在8月。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0,(6):76-76
<正>气候特点气候逐渐转凉,自11月22日"小雪"始,本地开始进入冬季,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8.0~14.0℃;降水明显减少,月雨量已减少到40~60mm;阴雨重,光照少,连阴雨特征日显突出,但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常有一段多晴天的时段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的初步判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考新疆不同棉区地膜栽培棉花的气候减产年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监测点的农业气象资料和单产资料,初步研究不同棉区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判别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当北疆棉区6月月平均气温距平≤-0.5℃,南疆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或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d以上,石河子棉区、博州、巴州和阿克苏棉区晚3d以上时、或当6—8月中至少有两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时,就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各月的气温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时,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研究结果为当地棉花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南缘改良与利用风沙土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半流动沙地、新垫土改良地和改良4年的麻黄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垫土对沙地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细粒物质增加,持水能力提高,0~20cm平均粒径由0.24~0.28mm降到0.14~0.18mm。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107%、全氮为0.0113%,速效氮为11.522mg/kg,分别是半流动沙地的1.67.1.67,2.75倍。改良后通过4年种植的麻黄地土壤得到进一步发育,20~40cm层粉沙含量占到10.38%~18.38%,是新改良地的7.98~14.94倍。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208%,全氮为0.0183%.速效氮为17.658mg/kg,分别是半流动沙地的3.25,2.71.4.21倍,且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30~40cm深处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1.
用气象色谱法试验研究施保功5096WP浸芒果防腐保鲜后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施保功处理芒果后其原始沉积量广西为0.8929~1.0433mg/kg,广东为0.8506~0.9522mg/kg,半衰期(T/2)广西为8~9d,广东为8d,经30d降解率>92%。以1000~2000mg/kg施保功浸芒果,储藏期10~30d,其果肉中施保功残留量广西为0.0003~0.0082mg/kg,广东为0.0003~0.0089mg/kg;全果中施保功残留量广西为0.0037~0.1171 mg/kg,广东为0.0030-0.1179mg/kg。用施保功50%WP1000~2000mg/kg浸芒果保鲜,间隔10d以上其残留量均<2mg/kg,说明施用施保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秦淮河流域内部及周边共7个气象站2000-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使用FAO-56 Penman- Monteith、Irmak-Allen、Makkink、Turc、Jensen-Haise和Hargreaves共6种方法估算各站点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以FAO-56 Penman-Monteith结果为标准,修正其余5种方法估算公式的原始经验系数,并通过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等精度评价指标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5种方法修正前后的估算结果,旨在获得一种适于秦淮河流域的数据要求低,估算过程简单,精度较高的ET0估算方法。分别以5种方法的ET0日值为自变量,P-M法ET0日值为因变量,建立逐月线性回归方程,寻找经验系数的修正倍数,对5种方法经验系数进行逐月修正。结果表明,使用原始经验系数时,年尺度上,Irmak-Allen、Makkink、Turc法存在较大误差,Hargreaves法相关性较差,均不适于秦淮河流域;月尺度上,Irmak-Allen法在5-8月,Turc在9-11月,Hargreaves法在4月及9-11月适用性较好,其余月份误差较大,Makkink和J-H法分别在1-12月和3-11月存在显著差异,故5种方法均不能代替P-M法在年内12个月使用。使用修正后经验系数,年尺度上Makkink法适用性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9mm·a-1和1.4%,相关系数为0.89,无显著差异,其次为Turc法,I-A法估算结果仍存在显著差异,Hargreaves法相关性仍较差;月尺度上,从估算精度考虑,Turc和Makkink法搭配使用,4-10月推荐使用Turc法,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1~6.1mm·mon-1,平均相对误差为2.9%~4.3%,无显著差异,月平均相对误差波动较小,稳定性好,1-3月和11-12月推荐使用Makkink法,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2~2.4mm·mon-1,平均相对误差为3.2%~5.7%,无显著差异,月平均相对误差波动较小,稳定性好,从时间连续性考虑,推荐使用Hargreaves法,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9~10.4mm·mon-1,平均相对误差为3.9%~9.2%,无显著差异,月平均相对误差波动较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适宜钻石玫瑰离体芽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S 6-BA0.50 mg/L NAA0.10~0.20 mg/L;适宜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 6-BA1.00 mg/L NAA0.10~0.20 mg/L;适宜试管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0.10 mg/L,其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水温分别控制为12.0℃、13.5℃、15.0℃、16.5℃、18.0℃、19.5℃、21.0℃和22.5℃,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实验,恒温饲养虹鳟一周后使用D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探讨水温对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在水温12.0~18.0℃阶段保持相对稳定;水温18.0~19.5℃阶段,血糖含量随水温上升而显著升高,升高变化率为63.72%;水温19.5~22.5℃阶段,血糖含量随水温上升而急著下降。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变化对虹鳟南移温水驯化养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系统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土高原的土壤干燥化是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土壤干层形成和恢复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体系和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玉米地土壤水分减少最多的月份大多出现在8月或9月,小麦地主要出现在5、6、7月3个月,苜蓿地主要出现在6月或8月;1985-1990年的6 a间,玉米、小麦和苜蓿地生育期内0~2 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裸地平均分别减少了32.52、60.27和86.47 mm。旱作玉米地的土壤水分在平水年型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旱作小麦地在丰水年型或者遇到强降雨的月份土壤水分在0~3 m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但较难恢复到试验初期的土壤水分。旱作苜蓿地0~3 m范围的土层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6~10 m的土壤水分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物候期、生育习性、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银胶菊为一年生有害杂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生长历期约为170d;3月中旬至9月下旬均有出苗,出苗高峰期为4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出苗率分别为21.65%和11.9%;植株分枝期在5月中旬至7月初,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开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结果盛期;单株瘦果量为7500~10000粒,千粒重为0.74~0.76g。瘦果在成熟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苗率与瘦果土埋深度有密切关系,瘦果处于土表时,种子出苗率最高,瘦果土埋深度超过1.5m时,种子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17.
定位连施氯化铵试验表明,施入土壤的氯离子15.88%~26.92%破作物吸收,47.O%~59.4%淋失至地下深层,24.7% ~26.1% 残留于O~]50cm土层;由于作物吸收和灌水淋洗作用,0~40cm作物根群集中层残留率仅占3.0%~6.6%,其中0~20cm耕作层残留率0.71%~2.4%,对作物品质与发育无不良影响,土壤性质未变。氯离子残留量与连施年限呈负相关;淋失量与连施年限呈正相关;残留量、淋失量均与施入量呈正比。指出含氯化肥应与无氯化肥搭配或间歇性施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方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13种三嗪类除草剂(脱乙基阿特拉津、莠去通、西玛津、莠去津、扑灭津、特丁津、敌草净、赛克津、西草净、莠灭净、扑草净、异丙净、甲氧丙净)残留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用乙腈-水混合提取剂经超声波提取20min,弗罗里硅土(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毛细管柱分离样品,NPD测定。结果表明,13种三嗪类除草剂在0.05-5.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添加回收率在72.7%~12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20.5%;方法的检出限在0.001-0.005mg·kg^-1之间。  相似文献   

19.
南方温室内空气循环式蓄热除湿系统的保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南方温室内空气循环式蓄热除湿系统的保温效果,设置了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冷凝处理)、土壤地面地膜覆盖降湿(覆盖处理)和普通换气除湿(对照)三种处理,观测了不同条件下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变化数据。结果表明:在晴天除湿系统运行期间,冷凝处理温室内下层气温明显比对照和覆盖处理的高,分别高0.9—2.7℃和0.2~1.7℃;在阴雨天(不启动除湿系统),冷凝处理温室内各层的气温均高于或等于对照和覆盖。典型晴天,冷凝处理的5cm、10cm、15cm、20cm地温比对照分别高1.0~2.1℃、1.0~1.5℃、1.2~1.5℃、1.4~1.6℃。全年气温最低的1月份,冷凝处理温室下层的日平均气温均高于对照和覆盖,分别高0.1~2.3℃和0.1~1.5℃,其中高于0.5℃以上的天数分别为17d和18d。说明在南方地区冬季,空气循环式冷凝除湿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柱栽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变化有明显影响。不同土壤深度脲酶和蛋白酶总活性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占全生育期1.2m土层总活性的50%以上,0~40cm土层占79%左右,在0~20cm和20~120cm的土层所占比例大致相当;不同土层的脲酶活性均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在小麦生育后期,脲酶活性在不同土壤深度表现为升高的趋势。3种肥料类型处理不同土层的蛋白酶活性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拔节期,在拔节期和扬花期出现峰值,在抽穗期和灌浆盛期出现低谷,其最小值出现在灌浆盛期;土壤蛋白酶在20~40cm和80~100cm时出现峰值,并在20-40cm土层时活性最高。3种肥料类型处理间比较,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在同-土层中的细菌数量以苗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数量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以20-40cm土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土层次之,40~120cm土层随土层深度加深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