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宏观监测遥感群团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丰富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和无判读经验人员在参考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判读,各地类的正判率情况。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判读人员对于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和森林的正判率均高于无判读经验人员;高分辨率和合适时相的遥感影像,以及充分利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均有助于提高正判率。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按照不同地貌类型和地类破碎程度抽取4 km×4 km大样地10个,采用不同判读方式(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与不参考林业档案信息)和不同判读人员(有5年以上遥感判读经验人员与无任何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对10个大样地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对判读区划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表明: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正判率,但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因子综合正判率仍然偏低;不同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对遥感判读有一定的影响,无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应经过一定程度培训后才可参与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 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阜新市运用以2 km×2 km网交叉点设置点样地,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在判读结果基础上统计估算出森林覆被率和森林面积。并对估算结果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和F值检验,结果显示:估算结果与林地变更结果之间相关性高,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遥感技术进行阜新市森林资源估算结果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5.
在以前介绍的遥感判读与地面样地相结合的两相抽样中 ,地类合并后的样地平均蓄积是根据合并前各地类的样地平均蓄积按各地类的实测样地数加权计算的。这种算法会引起三个问题 :一是合并后地类的总蓄积不等于原地类的蓄积之和 ,即不满足加法公式 ;二是如果最后要将总体合并成一个地类 ,则不论遥感样地数量有多大 ,正判率有多高 ,总体的蓄积始终不会变化 ,因为总体平均蓄积就等于总体所有地面样地的算术平均 ,与遥感样地无关 ;三是不方便多重合并。笔者认为 ,地类合并后的平均蓄积根据合并前各地类的平均蓄积按各地类修正后的面积成数加权计算会比较合理 ,因为这样会避免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TM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图斑目祝判读区划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7.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森林采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尺度分割技术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SPOT5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的分类及森林采伐信息提取。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中,采用图像分割——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分类的分割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在综合最优分割尺度下,用最邻近分类器对SPOT5影像进行分类;采用两期图像特征比较,提取森林采伐区信息,并结合二类调查成果和伐区设计资料,使用交互式补充判读和修正。结果显示:研究区各地类的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对森林采伐图斑判读的加权综合正判率达到90.8%,其中皆伐图斑个数正判率92.8%,非皆伐图斑个数正判率83.3%。利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可以进行森林采伐监测,研究结果为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监测效率、采伐区识别准确度和面积估算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样地和高分遥感影像,通过判读解译获取林分类型和森林地类,依据样地到总体的概率估计方法,估计区域总体各林分类型和地类面积,并用德国NFI(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数据检验估计误差。在德国布设334个1km×1km遥感样地,获取高分遥感数据进行判读和抽样估计。结果表明:德国陆地面积估计误差为2.43%;森林面积估计误差为0.59%;森林覆盖率估计误差为2.96%;并获得省级森林资源详细数据。综上易知该方法切实可行,估计结果可靠、因子丰富,实现了境外森林资源的主动监测,为境外森林资源监测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TM遥感数据,通过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目视判读区划实例,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起过细则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SPOT5、TM5影像前后两期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变化,检测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确定变化类型,以计算机自动识别对森林资源变化(减少)的区域(伐区)进行信息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人工预判读;结合采伐证、伐区作业设计、二类调查材料,进行补充判读,得出森林采伐图斑。古丈TM5(3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3%;古丈SPOT5(1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9%。实证分析表明,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能对森林采伐进行监测,结合辅助材料后能显著提高森林采伐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基础,以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是在小班区划的基础上,采用目测与辅助调查的方法,但其精确度相对较低,直接对蓄积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技术联合卫星遥感对样地进行判读的采用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会存在误差。为使二类调查中遥感地类面积判读误差进一步降低并得以体现,本文对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沙湾分局遥感影像资料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进行了分析,建  相似文献   

12.
目视判读是云南省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和重点生态工程区森林资源遥感调查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目视判读应用原理的阐述及判读因子正判率的分析,指出目视判读中存在1.卫星影像;2.卫星影像分析;3.目视判读标志;4.辅助资料的应用;5.专业知识及野外调查经验等问题.为提高判读精度,提出1.选择理想的卫星影像;2.进行预判;3.建立完整的目视判读标志;4.合理利用辅助资料;5.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野外调查经验;6.加强现地验证等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绥中县范围内采用2 km×2km网交叉点设置点样地,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在判读结果基础上进行统计估算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和F值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与林地变更结果之间相关性高,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运用遥感技术的方法进行绥中县森林资源估算这种方法数据结果准确、科学可用。  相似文献   

14.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2)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3)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的随意性;4)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5)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6)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TM遥感数据在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M遥感数据,对迪庆州中甸县森林资源调查进行目视判读,对影像判读的关键检验指标-一致率、正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一致率为91%;面积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5.3%。均超过细则规定要求。(2)在不同的建标线路上及不同的地类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和较为稳定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6.
TM影像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中的应用效果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2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第四次复查中,利用美国Landsat-5陆地卫星为遥感信息源,全省布设了95703个遥感判读样地以期提高各类土地面积的估计精度。介绍了调查方法和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遥感判读正判率的因素,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采用SPOT5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后,森林土壤因子不能通过直接判读取得的问题,通过利用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和林业专业调查数据进行逐层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遥感调查中各小班森林土壤因子的自动提取方法。用该方法提取的因子与现地调查因子作对比验证,土壤亚类的一致率达到95%,土层厚度的一致率89%。  相似文献   

18.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研究林地变更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更调查结果的精度,确保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2017年度广西都安县林地变更调查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考林业经营管理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修正和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遥感影像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项目,以SPOT5影像数据判读为研究对象,分析遥感判读主要影响因子,探讨得出林地落界因子与影像信息的相关性,为今后林业工作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