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VM和AdaBoost的棉叶螨危害等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条件下棉叶螨虫害等级识别难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以普通手机采集棉叶图像作为实验对象,首先使用大津法和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将棉花叶片图像与背景分离,然后,提取不同棉叶螨危害等级棉叶图像的颜色、纹理和边缘特征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单独进行分类实验,得到平均识别正确率为76. 25%,最后,采用SVM和AdaBoost相结合的算法,生成最优判别模型,实现对棉叶螨危害等级的识别,平均识别正确率为88. 75%。对比实验表明,提出的棉叶螨危害等级识别方法比BP神经网络的平均识别正确率高13. 75个百分点,比单独采用SVM算法高12. 5个百分点,比单独采用AdaBoost算法高8. 75个百分点,SVM和AdaBoost相结合的算法可较好地对棉叶螨危害等级进行识别,为棉叶螨数字化防治和变量喷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棉叶螨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之一。为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棉叶螨发生情况,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数码影像,并计算多种可见光植被指数作为初选特征因子,然后采用ReliefF-Pearson特征降维方法选取最佳建模特征,分别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的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遥感估测模型和棉叶螨严重度遥感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棉叶螨严重度与棉花冠层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过精度评价,确定RF模型具有最佳性能,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为0.74、2.13。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棉花冠层叶片SPAD值遥感估测模型可准确估测棉叶螨为害情况,为棉叶螨的无损监测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几年调查比较,防治棉叶螨采用的四种机械中,以大型机车带喷雾机效果最好,中型四轮机车带喷雾机其次,弥雾机居第三位,手动式工农16型喷雾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棉花害螨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棉花害螨图像成分复杂、病斑排列无规则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超红特征和面积阈值的棉花害螨病斑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主要可分为3个步骤:首先利用改进后的超红特征2.1R-G-B提取出复杂背景下棉花害螨图像中的类病斑区域(具有相同红色的害螨病斑和茎杆);然后将类病斑区域与非类病斑区域的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利用面积阈值法将类病斑中的害螨病斑分割出来。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超红分割算法能有效地提取出棉花害螨病斑,准确率可达94.79%。  相似文献   

5.
基于径向基支持向量机的棉花虫害识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棉花受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等害虫为害后叶片表面出现不同症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棉花虫害.通过获取受害棉花叶片图像,预处理后转换至2G-R-B空间,结合Otsu算法实现色斑分割,提取色斑图像R变量、(R +G+B)/3变量的一阶矩、二阶矩和三阶矩为颜色特征,提取非色斑图像拓扑描述子和Hu不变矩为形状特征,提取2层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细节图像均值和方差为纹理特征,并应用径向基支持向量机识别棉花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和正常叶片.试验结果表明,当径向基参数σ为3时,棉花虫害识别正确率达88.1%.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然环境下棉花叶片病害检测难度大和人工设计特征提取器难以获取与棉叶病虫害相近特征表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注意力机制YOLO v7算法(CBAM-YOLO v7)。该模型在YOLO v7模型基础上,在Backbone与Head中间增加注意力机制CBAM,并在Head部进行4倍下采样,然后将CBAM-YOLO v7模型用于棉叶病虫害识别,并与YOLO v5和YOLO v7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蚜虫和正常叶片检测方面,YOLO v7可取得好的检测结果;CBAM-YOLO v7对黄萎病、棉盲蝽、红蜘蛛棉叶病虫害图像检测的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CBAM-YOLO v7的mAP为85.5%,相较于YOLO v5提高21个百分点,相较于YOLO v7提高4.9个百分点;单幅图检测耗时为29.26ms,可为棉叶病害在线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RBF网络的方法,利用MATLAB工具箱并结合气象资料中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建立了预报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棉叶螨发生程度的RBF神经网络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实例证实了预报的准确性,并且与常用的BP网络进行了比较.通过程序记时显示RBF网络训练用时0.079 s,比BP网络训练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因此RBF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虫情预报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机采棉杂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采棉的含杂识别分类检测能够提高棉花加工设备效率,减少棉花纤维损伤,并为棉花收获设备的改进提供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机采棉杂质识别分类方法,对大杂质和小杂质检测采取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颜色特征主要采用基于彩色梯度图像的分水岭变换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融合的方法;形状特征主要采用机采棉杂质的面积、周长、离心率和矩形度特征。通过对100幅机采棉图像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各类杂质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89%。  相似文献   

9.
针对棉花机械打顶存在的问题,运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对棉株株顶的精确识别实现精确打顶。对采集的棉株图像利用MATLABR2011a软件进行棉株图像处理,分割出棉株株顶和叶片等其它部分;提取棉株株顶和叶片等其它部分的R,G,B等3通道的均值、方差与标准差,作为棉株株顶区别于叶片等其它部分的特征;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棉株株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颜色特征能够很好地区分出棉株株顶和其它部分。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新的棉花标准自9月1日正式实施,新棉花标准的最大变化是将棉花分级从“品级”提升到“颜色级”,将颜色级细化到4种类型13个级别,给棉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面临新标准的挑战,机采棉产业的发展将如何适应新境况,走出制约机采发展的瓶颈呢?现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