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淤地坝建设中,笔者结合水坠坝的施工技术,总结和试用了均质碾压土坝岩层岸坡水坠结合技术。在具体实践中,这种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岸坡岩层削坡量,增强坝体和岩层岸坡之间的结合度,阻堵岩层岸坡渗流,增加坝体稳定性,降低工程投资,是一项很实用的淤地坝施工新技术。介绍了均质碾压土坝岩层岸坡水坠结合技术、指标参数、施工方法和成坝效果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淤地坝放水涵洞进水口高程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度汛、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对于保证放水建筑物长期安全运行、提高坝地作物保收率和应对施工期超常洪水十分重要。近年来,宁夏在小流域坝系建设过程中,就淤地坝放水涵洞进水口高程的确定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固原市原州区张易河小流域坝系建设中采用了降低放水涵洞进水口高程的方法,工程建成初期就在水资源利用、工程安全度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证明了放水涵洞低进水口高程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淤地坝运行中,坝基砂卵石层及坝肩与岸坡结合处岩层常出现渗水,对坝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坝址存在不良的渗水地质和建坝过程中处置不当所造成。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压水止溢法,效果不十分理想。在临县多年的淤地坝建设过程中,不断试验探索,研究成功了集水输排法,应用效果良好。介绍了集水输排法具体的单井输排法、截潜流输排法工程布置、设计要素和施工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淤地坝放水涵洞最佳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放水涵洞位置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在假设坝体及其它工程投资的一常数的情况下,利用主放水工程投资,农作物总效益和工程净效益的关系,推求出确定淤地坝放水涵洞最佳位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和沟道治理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要持续发挥好淤地坝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必须高度重视淤地坝的防汛工作,加强坝体、卧管和尾水渠、溢洪道的日常管理,出现险情及时维修处理;保证放水建筑物汛期能够正常泄洪和排水,防止洪水漫顶和垮坝事故发生,确保淤地坝安全防汛和度汛。  相似文献   

6.
正为确保2020年淤地坝安全度汛,落实汛前防汛备汛工作,5月中旬,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督导组一行4人,在市、县水保站工作人员陪同下,对万荣县和芮城县的淤地坝安全运行进行了督导检查。在万荣县,督导组深入西张骨干坝,实地查看了坝体、放水建筑物、泄洪管洞等部位。在芮城县,以随机抽查的形式,实地检查了多座淤地坝的安全运行情况。在实地查看的同时,详细了解了淤地坝"三个责任人"落实、管护经费保障、防汛预案制定及防汛物资储备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过程中,涵管试水及涵管接头漏水处理是重要的一环。在保证坝体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放水建筑物质量的高低、涵管接头漏水处理得好坏也关系到淤地坝工程能否安全运行。因此,在淤地坝施工过程中,涵管接头漏水处理、涵管试水通常是施工单位感觉最头疼、最麻烦而且是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涵管接头处理不好,则运行时极易发生漏水进而形成绕管渗流,危及坝体安全。淤地坝施工监理规程也将涵管试水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放在重要位置来监理,足以说明涵管接头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行若干意见过程中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水土保持骨干坝"三大件"枢纽组成结构条件下,放水工程、溢洪道及其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思路,以及坝体渗流计算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上游水位及其渗流计算条件的设定,对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行、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通过5年的淤地坝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展淤地坝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有:一是优化施工机械组合,加快施工进度;二是搞好取土场防治,防止产业新的水土流失;三是做好岸坡坝坡防护,防止雨水冲刷破坏;四是探索石方养护新方法,提高工效;五是重视工程管护,确保淤地坝持续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战略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造田、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重要工程设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在这一重大战略的指引下,总结了淤地坝建设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水毁灾害问题严重制约着淤地坝的发展。针对水毁灾害问题,分别提出了坝系溃决风险的评价方法和新型泄水、放水建筑物形式及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的预警,实现"中小洪水不垮坝,大洪水无人员伤亡"的淤地坝风险防控总体目标。探讨了淤地坝建设的市场驱动机制,展望了黄河流域新的水沙形势下淤地坝建设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1.
坡面与沟谷的水土流失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坡面退耕还林还草和沟谷淤地坝治理措施的正确选择与配置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退耕还林还草和淤地坝系建设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仍相对薄弱。基于此,在对坡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已有建设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还草的适宜性、淤地坝高效持续利用、坡面退耕还林还草与淤地坝建设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与淤地坝工程的配置研究和坡面沟道耦合的侵蚀产沙关系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淤地坝是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控制沟道侵蚀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具有悠久的建设历史。但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加之过去普遍存在少花钱、多建坝、快拦泥、多淤地的思想,建成的淤地坝多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没有泄洪设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灾抗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为搞好淤地坝安全运用,就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初步设计中的设计标准、溢洪道布设、坝系洪水组合、坝高和库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荣区小水库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新荣区共有大小水库及池塘25座,大多为20世纪60—70年代所建。经过多年运行,目前工程设施上存在挡水坝高度不够、溢洪道损毁较严重、放水涵管漏水、进库道路不畅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坝体除险加固、加宽和增高溢洪道、改造放水涵洞(管)、搞好渠道防渗、修复完善水库对外道路和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韭园沟流域8座典型淤地坝坝内淤积物进行野外挖探坑观测取样,将坝内淤积物和马兰黄土颗粒级配进行对比,初步分析淤地坝的淤粗排细作用机理。在空间分布上,垂直分布,淤地坝坝内淤积物具有一定的沉积层理,即粉土层与黏土层相间分布;水平分布,同一沟道上游淤地坝较下游淤地坝淤积物粒径粗,单坝远坝处较近坝处淤积物粒径粗。工程结构上,有放水建筑物的淤地坝,控制面积决定了其淤粗排细效果;控制面积相近的淤地坝,有无放水建筑物决定了其淤粗排细效果;水毁坝也具有一定淤粗排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淤地坝“淤满”后的水沙效应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在减少黄河泥沙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淤地坝“淤满”的极端条件下,关于其水沙效应变化及防治对策的研究还较少涉及.经分析,淤地坝“淤满”后:1)坝控范围内坡度降低,径流长度减少,沟道比降降低,而横断面由原来的“V”型沟道,演变为“U”型沟道;2)以关地沟4号坝为例,使用RUSLE计算,修建淤地坝前,坝控范围内平均每年土壤侵蚀模数为4 472 t/(km2 ·a),淤满后,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至4 019 t/(km2·a),降幅约10%,“原地”减蚀作用显著,从修建至淤满阶段,拦沙作用巨大;3)淤地坝淤满后,坝地流速显著降低,从修建淤地坝前的0.83 m/s降至0.27 m/s,但坝体外坡的流速显著增加,特别是坡底,最大流速可达3.76 m/s;4)淤地坝淤满后,淤地坝“异地”减蚀作用会降低.基于上述变化,针对淤地坝淤满后的极端条件,本文提出如下防治对策:1)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溢洪道为主体,完善沟道排洪设施布设,提高支沟内以及支沟与主沟的连通度,提升排洪能力;2)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合理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加强坡面治理,减少坡面来水来沙,消耗和分散坡面来水侵蚀能量,降低坝地淤满后被损毁的风险;3)采取“截水沟和排水沟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坝体陡坡防治,提高坝体外边坡植被覆盖度.研究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但是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加之普遍存在少花钱、多建坝、快拦泥、多淤地的思想,过去建成的淤地坝多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没有泄洪设施,且病险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灾抗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若不对病险淤地坝有针对性地进行除险加固,则危害到一方民众的安居乐业。介绍了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目前有各类淤地坝155座,经水利部复核认定为病险淤地坝的有51座。计划利用3~6年时间,完成辖区内所有病险坝除险加固任务。但是,随着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背水坡滑坡或坝体下部严重渗水、水毁决口或穿洞、坝体有裂缝等,这些情况可以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但实际淤积量超过设计淤积库容或下游有重要设施的工程处理起来就非常棘手。详细探讨了溢洪道布设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淤地坝建设高潮的再次掀起,研究淤地坝坝体自然加高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通过对天然聚湫坝体前的淤积和“水力冲填”筑坝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淤地坝坝体自然加高的理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导流方式、坝体防冲措施及围堰消能蓄洪、留淤脱水设计。建议尽快立项开展坝体自然加高现场试验和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9.
淤地坝系规划设计通用软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ASIC语言编程的坝系规划设计通用软件已被研制,它能用于坝高小于50m的淤地坝和小型水库的坝体,放水设施和溢洪道设计。该软件具有选择合理参数,运算速率快,精度高和通用性强的优点,为坝系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多数设计单位使用的横断面法手工计算坝体工程量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在假定坝体横断面均匀的前提下,提出了计算坝体工程量的新方法——三维计算法和微分法,详细介绍了三维计算法的计算原理与方法、微分法的具体应用及用三维计算法和微分法计算淤地坝坝体工程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