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怡凤  王继军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70-476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
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可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增强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展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集生态景观建设与水土保持产业引领、水土保持新技术、新理念试验示范、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实体成果展示、科普教育、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一体,将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模式引入水土流失治理中,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增强了群众水土保持意识,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试验与示范场所。  相似文献   

3.
2019年11月14日,应中共樟树市委组织部、中共樟树市委党校及樟树市水利局邀请,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简称“水保院”)派员为“2019年樟树市全市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新考录人员初任培训班”全体学员进行水土保持进党校专题授课,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授课人员围绕江西省水土流失概况、水土保持工作历程、江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经验、水土保持的地位与作用、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同时,根据新时代水土保持“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总要求,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与水保院相关科研课题,向参训学员系统讲授了当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的红壤坡地果园雨水资源聚散调控与净污关键技术、红壤丘陵旱坡地农业水土资源调控关键技术、净水洁土技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高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生态草沟技术、农村河道水生态修复与近自然治理关键技术、经果林下多功能植物筛选及应用技术、分区水土保持植物筛选及应用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这次培训还应用《水土流失危害教育片》与《水土保持警示教育片》等形象化的教学视频丰富授课内容,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F0002-F0002
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动员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力量,就全国水土流失的根源、现状、危害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在考察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数据的质量始终是困扰各个阶段的首要问题,也是影响各级政府水土保持科学决策的关键。为了适应国家对水土保持科技的迫切需求,提高国家水土保持的科学管理、决策能力,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科技事业推向新阶段,我们建议实施“中国数字水土保持”计划。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化县水土流失及治理实际,基于生态产业理论,借鉴新时期长汀县水土保持发展思路,提出了宁化县水土保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对策:一是高起点谋划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二是以绿色发展引导产业提升与转型,三是坚持分区分类差异化水土流失治理,四是发展复合功能的现代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6.
谢传金 《中国水土保持》2021,(1):F0002-F0002
福建省闽清县霞溪村在搞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治理与美化、致富多赢,建成了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守得住乡愁”的水土保持生态村。一是实施村庄四周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四地”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造林补植、荒地种植油茶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 hm^2,打造绿水青山。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打造水土保持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安定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60 km~2,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60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45%,土壤侵蚀量减少59%。安定区紧紧围绕“致力乡村振兴、强化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安定”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全面落实历史赋予的时代任务,科学指导安定区水土保持“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则全胜”下的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则全胜”即按照区域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及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的思想,结合水土流失产生的动因及多目标需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与水土保持实施多目标性协同的本质,构建了水土保持技术属性、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治理效果相互耦合为主线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这能够比较完整表征对水土保持评价的全过程,为实现“进则全胜”目标下的水土保持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宁夏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处于“治理-贫穷-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清流河流域“顶部生态保护利用、中部生态经济开发、底部生态景观休闲”的治理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在治理规划阶段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流域经济统筹考虑,着力提升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解决流域治理反弹问题和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福建省近2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福建省具有的良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存在的矛盾点、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和已治理的水土流失现状等分析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实际,论述了生态文明提出的社会背景、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水土流失治理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应重点抓好区域水土保持战略实施、在革命老区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着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等方面的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幼奇 《中国水土保持》2007,(2):F0002-F0002
四川省凉山州从1989年开始实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到2006年,共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74.5km^2。进入21世纪以来,稳步推进大示范区建设,围绕“举西部旗、打民族牌、唱特色戏、建生态州”和“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县城为中心(一点),以金沙江、黑水河和主要交通沿线为重点(两线),建设集中连片的大示范区。目前,在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272km交通沿线已初步建成了以石榴、蚕桑、甘蔗、烤烟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带,在金沙江北岸166km沿线形成了以脐橙、青椒为主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示范区,提高了“长治”工程建设水平,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农民增收明显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3.
湖州市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85 km2,水土保持率达95.36%,治理难度小、工程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图斑大部分得到了治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一些短板,针对性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管理机制创新,多措并举推进综合治理;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治理方法;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新时代水保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本领;加强水保法规宣传贯彻,增强保土保水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4.
“3S”集成智能决策系统是以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理论为基础集成的一种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水土流失动态监督监测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技术措施规划、优化配置与调控子系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效益评价与预测子系统”四大功能子系统。采用该系统可科学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指导检验各项治理方案,评价和预测治理效益,以及对水土流失实行动态监督监测,促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达到职能运转网络高效化,决策依据数量指标化,治理运筹经济科学化,经济开发效益显著化。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治理与开发,泾川县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之路,成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的典范。在园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注重发挥多元效应,不断扩大辐射带动功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按照四大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坚持生态治理、资源培植、产业开发、科技创新相结合,着力打造和提升园区措施配置的科技含量,基本形成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研究与产业开发同步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格局,为当地及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宁夏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但还存在各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展不平衡、不充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任务重、要求高,监测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是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期,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应统筹推进、精准治理,大力推广成功治理经验和模式;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大力提升社会各方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由于矿山大规模开采,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矿区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建设绿色矿山,是协调矿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实现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讨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以德庆县花岗岩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需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科学合理选择植被恢复物种种类和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对策及举措,以期为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保护水土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2020年甘肃省水利厅立项对河西走廊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梳理,在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以及已取得的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一体系,两产业”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旨在为河西走廊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昕水河项目建设中 ,按照“成片连线 ,上规模 ,上档次 ,出精品 ,促产业调整”的思路 ,强化领导 ,分级管理 ,明确责任 ,大力推行“三项制度”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 ,引入报账制和专业队治理 ,充分调动了全社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河南黄河流域是河南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亦能使当地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河南黄河流域已建设完成一批国家级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县)、社会教育基地、科技示范园、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依然面临着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严重不足、人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等挑战。对河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