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经过连续多批饲养,饲养环境免不了被污染,会留存有许多病原体,极容易发生蚕病。因此,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加强以下防病措施:一、提高环境消毒效果。春、夏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蚕乱丢,蚕沙、蔟具乱放等都会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给下次养蚕带来感染的机会。因此,在秋季养蚕前,应对蚕室、蚕具全面清洗,清理蚕室周围的杂草、阴沟,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1次。室内及蚕具用消特灵、漂白粉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改进消毒方式。选择正宗产品“消特灵”消毒剂,并进行“两改”消毒措施。即一改“喷雾”为…  相似文献   

2.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生长的周期也长,一年多次养蚕是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除春蚕外,还可养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赣南地区还可增加养一次晚晚秋蚕。多养夏、秋蚕,能充分利用蚕室、蚕具,提高亩桑产值,增加收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多批次养蚕技术的推广,对陕南多批次养蚕技术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陕南采用大、小蚕循环套养模式,年养蚕次数由2~3次增加到5~6次,解决了养蚕大户蚕室蚕具紧张和劳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桑叶浪费,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促进蚕桑强村大户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7.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的不断调整,秋蚕饲养量加大,养蚕物件不配套,秋蚕重叠饲养,大、小蚕套养,蚕室、蚕具、簇具套用,导致了蚕病的多发,尤其是僵病。(秋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适宜僵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1):35-36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研究成功小蚕水缸二回育.所谓小蚕水缸二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一日给桑二回,改变了以往用蚕室蚕具养小蚕和一日给桑4次的传统方法.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节省了养蚕设备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0.
从1971年成立养蚕组以来,在搞好室内养蚕的基础上,试验室外养蚕.1975年室外养蚕9张,不论春蚕,还是夏、秋蚕,单产都稳定在70斤以上.室外养蚕省工、省蚕具,是多快好省发展养蚕事业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江俊益 《四川蚕业》2020,48(2):51-52
蚕从野外到室内、从附着枝头到平躺在蚕箔食桑,确定了今天的养蚕方式。不论是蚕箔育、蚕台育、地面育都是在平面上养蚕,平面养蚕最大的问题是蚕和蚕沙直接覆压在桑叶上,既埋踏桑叶,又容易滋生和传播病菌。为防治蚕病就必须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撒施吸湿隔沙材料和定期除沙,这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恶化了养蚕环境。纸板方格蔟是公认的优良蔟具,但采茧不便、消毒难以彻底。为解决现行养蚕方式存在的问题,本人借鉴蜜蜂饲养设计了一种新的养蚕用具——养蚕巢脾,它集蚕具、蔟具、采茧工具为一体,改平面养蚕为立面养蚕,既解决了传统养蚕存在的问题,又为机械化养蚕提供了解决方案。2020年“一种用于养蚕的巢脾”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CN 210382313U)。现介绍于此,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秋蚕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微粒子病毒繁殖快,而桑叶质量差蚕儿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微粒子病的爆发成为可能。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控制微粒子病的爆发。必须切实做好把三关:"消毒防病关、桑叶病虫害控制关、饲育关"工作。1消毒防病关"一消":消毒。养蚕前(收蚁前10日)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环境消毒。清除原蚕户房前屋后等周围的杂草、垃圾和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为了增加每年蚕繭的生产數量,和提高桑园蚕室蚕具的利用率,繼春蚕之后來繼續飼养夏秋蚕晚秋蚕或晚晚秋蚕,確实是有利的措施。但是飼养秋蚕或晚秋蚕,困难是会比春蚕多些,第一气候条件一般不如春蚕好;第二飼料条件——桑叶叶質不及春叶优良。因此秋季养蚕,到不是一件輕而易举的事情。几年來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很大,致秋季蚕繭生產有丰歉之別。我个人認为主要的原因,是秋季养蚕時期,是有重行考慮的必要。茲对飼养秋蚕時期提出一點意見,供与專家們和蚕桑技術工作者商討。或許有助于秋蚕生產上有一些裨益吧。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冬季重修法只适合于夏蚕和早秋蚕用桑,为提高秋蚕饲料质量,对冬季重剪桑采取一次“中间采伐”,这样既有稚蚕用桑,也有各龄适熟叶养蚕,特别是有利于推广省力化蚕台条桑育,提高秋叶利用,实现全年桑叶增产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戚华 《四川蚕业》2010,38(4):27-27,33
传统的养蚕模式费时、费力,已不适应现代蚕桑发展需要,为探索省力化养蚕的路子,我们于2010年对晚秋5龄蚕进行了斜面条桑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饲育方式节能省工,操作简便,对于防治蚕病发生,保证桑叶质量,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蚕模式在广西已逐步推广并取代传统养蚕模式。通过试验调查现代养蚕模式和传统养蚕模式在蚕种催青、小蚕期、大蚕期、熟蚕上蔟、采茧、蚕房和蚕用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和效益,并对两种养蚕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养蚕模式对比传统养蚕模式,在节省劳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收益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受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大棚养大蚕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茁萍 《广西蚕业》2006,43(2):35-36
大棚饲养大蚕作为一项省力化养蚕技术颇受欢迎,与传统养蚕法相比,具省投资、省桑叶、省工等优点,但由于大棚养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不良气候的侵袭和天敌为害会减少收成。本文分析了用大棚饲养大蚕生产中造成减产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蚕平面一日一回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在中国蚕业研究所养蚕研究室主任扬仁政研究员的帮助下,1989年秋引进了小蚕平面一日一回育整套技术,于1990年在柏垭镇春、夏、秋多户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一年来的对比试验的实践,本人对小蚕平而一日一回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一、对比试验情况1990年春,首先在柏垭镇一村一社共育户张光才、赵国林和养蚕能手张光才、赵国锡四  相似文献   

20.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