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长大引水线路优选的方法研究。在对影响长大引水线路选线方案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影响评价因子进行栅格化,并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到5,建立各个选线因子的对线路影响程度的分级栅格模型;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关系,构造阶层结构,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各个影响评价因子的综合指标权重,建立综合评判优选栅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云南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段4条备选线路方案进行评价,得出备选方案的总分和平均分,从而确定第三方案为最优方案,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风沙活动-土壤"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植被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637),其次为风沙活动(为0.258),最后是土壤(为0.105),充分说明植被在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东北林蛙种群虹彩病毒发生风险评估,于2008年10月对黑龙江省海林地区的生态因子、虹彩病毒疫情等进行测量,结合文献META-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立的地区集、因素集、风险集基础上建立评价模型.海林地区当年东北林蛙虹彩病毒病发生风险为44.5%;此结果的模糊向量单值化结果(P=B×V=7...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合川区为例,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地貌、高程、水文、坡度径流、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程度等环境因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加权叠加法,分析评价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探讨了城乡绿地系统的景观安全的格局,旨在为山地地区城乡绿地系统景观格局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吉林省的相关地质灾害数据(近10年),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是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区内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规模猪场非洲猪瘟(ASF)传入和传播的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半定量评估模型,对规模猪场引发ASF疫情的风险因子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等技术规范及集约化猪场防疫标准为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的方式,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评价要素层...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牧草种植管理专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介绍了牧草种植管理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 ES)的结构体系与设计思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建立以遥感图像数据、土壤养分数据、专题地图矢量数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子等为主体的数据库;由专业经验及领域知识建立了决策库;由相关模型建立模型库,将这4个库通过程序代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4库一体化专家系统结构.实现了在牧草种植地区草种信息咨询服务,牧草种植优化配置分析,适宜性评价及预测预报,退耕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的估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郑州大学眉湖水质四个关键性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眉湖的水质特点,选取了五个监测指标(CODcr、DO、BOD5、NH3-N、TP)作为评价因子。首先,对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确定了权重矩阵;然后由单因素隶属度确定了模糊评价矩阵;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影响因子的权重,对眉湖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眉湖放养的鹅群对眉湖下游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总体上,眉湖水质已受到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众多,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新构造运动是内因,不良气候条件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日趋加剧。为此,环境地质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地质灾害通过人类的力量是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不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同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防范体系,可提前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构建放牧模式下绵羊福利评价体系,为绵羊福利评价和福利水平改善提供依据。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福利评价体系结构模型,结合德尔菲法(Delphi法)对福利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先排序,建立比较判断矩阵,写入MATLAB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原则层对目标层最重要的是生理福利,权重值为43.80%;其次分别是环境福利21.90%、卫生福利14.60%、心理福利10.94%、行为福利8.76%。指标层对目标层最重要的是饲料和饮水,权重值均为19.91%;重要程度较小且权重值1%,依次为种间关系0.96%、活动0.81%、后效行为0.65%、争斗行为0.54%、性行为0.46%、异常行为0.40%。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和饮水是影响放牧绵羊最重要的生理福利指标;异常行为是影响放牧绵羊最小的行为福利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地质灾害通过人类的力量是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不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同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防范体系,可提前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大型野生草食动物与家畜栖息地分布及其食物竞争状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海省天峻县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生境状况,利用ENMTools对环境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9个主要环境因子用于建立模型,通过MaxEnt模型对天峻县的野牦牛(Bos mutus)、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岩羊(Pseudois nayaur)、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盘羊(Ovis ammon)6个物种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海拔;天峻县6种大型野生草食动物适宜生境面积约为12 607 km2,占天峻县面积的48.51%,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各物种训练集(Training)与验证集(Tes data)AUC值分别为藏原羚0.936,0.915;鹅喉羚0.903,0.874;野牦牛0.934,0.911;岩羊0.946,0.821;藏野驴0.918,0.906;盘羊0.930,0.920,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鸡舍环境是多环境因子相互耦合作用的复杂非线性时变系统,其环境质量影响蛋鸡健康水平、生产性能。针对鸡舍内环境因子复杂且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本试验构建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鸡舍环境控制决策模型,首先采用箱线图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适应修正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异常值进行检测修复,再利用自适应方差加权距离算法实现同类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一级融合,最后结合改进的D-S证据理论算法,根据证据间距离矩阵确定相似度矩阵和证据信任因子,得到期望证据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并进行迭代合成,实现全局融合决策。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D-S证据理论算法,改进算法可有效避免因冲突证据带来的融合决策误差,可以实现鸡舍环境控制精准决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舒服华 《饲料工业》2007,28(7):7-10
对饲料螺杆膨化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出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根据评价样本与比较样本的关联度大小判断工艺方案的优劣,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方案。针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权重分配和确定存在的问题,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度的形式,用权重的形式体现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利用标度矩阵判断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改进措施,避免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甘肃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耐药情况、基因型总体结构特征及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从甘肃省东、中和西部3个地区的3个县市采集41头罹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93份乳样,采用鉴别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采用K-B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常规PCR方法检测mecA抗性基因和14种常见毒力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果显示,93份乳样中分离出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多为多重耐药(16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VRSA),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28株分离菌中共检出mecA阳性11株,检出率为39.3%;共获得9个已知ST型;有12种毒力基因不同程度被检出,其中nuc、spa和coa检出率为100%,hlb、set1、clfA、FnBPA和seb阳性检出率均大于50%,sak、seg、PVL和sea的检出率依次为28.6%、7.9%、14.3%和21.4%,而FnBPB、hla基因未检出。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评价、溯源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文通过对引起布病传播的风险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目标树图,对各种风险因子建立成对比较判断优选矩阵,计算权重值,并对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指数检验和随机一致性比率检验,根据权重值大小即传播风险性的大小,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从而将患病动物移动造成布病传播的风险控制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生物安全体系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暴发与流行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786个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数量、生物安全体系防控效果评价对养猪户扩大和维持养殖规模均有显著正影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使用成本压力对养猪户扩大和维持养殖规模有显著负影响;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教育程度、风险偏好、是否购买生猪养殖保险、疫病损失程度、市场风险预期、外部支持等因素对决策行为存在影响。据此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支持规模猪场提高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水平、探索生猪养殖保险新模式、稳定养猪行业信贷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地资源生产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孟林 《草业学报》2000,9(4):1-12
以草地资源的生物学和生态经济学为主要依据,以草地资源开发活动的一致性、草地资源生产力水平的一致性、生产限制因素与其改造措施的一致性为主要衡量标准,首次建立了以草地资源生产适宜类、适宜程度(或等级)和限制型为三级的草地资源生产适宜性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判别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以AC-CESS为系统开发工具和语言,建立了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分明的层次结构和集草地资源属性管理和生产适宜性评价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模式软件,实现了草地资源生产适宜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定量化、模型化、初步程序化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